APP下载

超声导药技术在终末期癌性伤口症状控制中的应用

2017-03-31孟小娟姜玲玲张永华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2期
关键词:湿性终末期换药

李 燕,孟小娟,姜玲玲,张永华

(如东县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400)

超声导药技术在终末期癌性伤口症状控制中的应用

李 燕,孟小娟,姜玲玲,张永华

(如东县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400)

目的 探讨超声导药技术在终末期癌症伤口症状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本科住院的16例终末期癌症伤口患者。在常规湿性愈合措施的基础上采用超声导药控制癌症伤口的疼痛和感染。结果 16例患者换药时疼痛评分均小于3分。1例治愈(6.25%),显效6例(37.50%),稳定8例(50.00%),1例溃疡面扩大超过25%,但渗液恶臭均减轻(6.25%)。16例患者功能领域分值、总体健康状况分值均明显高于一月前,其症状领域分值及单项领域分值均明显低于一月前。结论 超声导药结合湿性愈合能有效控制终末期癌症伤口的疼痛、恶臭等症状。

超声导药技术;终末期癌症

癌症伤口是指因癌症恶化转移所造成的一种无法愈合的伤口,常发生在肿瘤转移患者生命的最后6个月~12个月[1]。癌症伤口常并发局部多重感染、恶臭、渗液、疼痛等。如何使患者在有限的生存时间内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是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2015年1月~2017年3月采用超声导药技术结合湿性愈合方法治疗16例终末期癌症伤口,结果症状得到控制,心理和生理状态均改善,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为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本科住院的16例癌症患者,预期寿命≤6个月,且经细胞学或病理学诊断为癌症伤口,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56±18.3)岁,卡氏评分(43±4.2)分。伤口部位分别为:头面部、颈部、胸部、腋下、会阴部、下肢。曾患疾病为头面部鳞癌2例,腮腺癌1例,肺癌皮肤转移2例,乳腺癌8例,阴茎癌2例,皮肤淋巴瘤1例。创面最大23.67×5.7 cm,最小1.0×1.5 cm,高0.5~3.5 cm,深0.6~2.8 cm。16例都有恶臭,中到大量渗液,接触性疼痛评分均在6分以上。合并血糖异常7例,低蛋白血症12例,WBC>4.0×109/L 10例,WBC<4.0×109/L 6例。准备行姑息性放疗5例,姑息性化疗3例,经多方会诊只能行姑息支持的8例。

1.2 方法

经医护团队综合且全面的评估后,在常规湿性愈合措施基础上采用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超声导药控制癌症伤口疼痛和感染。

(1)常规湿性愈合措施

评估患者疼痛情况,疼痛分值汇报医师制定止痛方案。换药时,轻揭敷料或让患者自行揭除敷料。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口服抗生素,有全身感染依据则静脉输注抗生素。用0.5%碘伏或3%双氧水、0.9%盐水冲洗法清除组织浅层的污物和组织碎屑。对分界不清有出血可能的焦痂用自溶清创;对分界清楚的恶臭焦痂小心外科清创。内层敷料用优拓或亲水性纤维银。外层如渗液多选择高吸收性的泡沫敷料,创面很大用加厚棉垫,渗液量极大用造口袋。局部轻微出血直接压迫、冰敷、皮肤保护粉或藻酸盐敷料,大量出血用明胶海绵外加纱布压迫。不影响伤口护理前提下48 h更换敷料。心理支持和营养指导必不可少。

(2)超声导药方法

采用沈阳美辰超声中频导药仪治疗。如既往规范使用止痛剂前提下换药时疼痛评分仍≥3分,于换药前20 min采用止痛剂超声导药。方法:先消毒创缘外周10 cm皮肤,盐水冲洗并擦干,芬太尼2.0 mL加入耦合贴片。将耦合贴片放入止水碗,超声探头安装在止水碗的另一侧。将治疗头套件放置在伤口外周较平坦处距离创缘3cm,用PE膜固定。连接电源开启启动键,治疗时间30 min。导入结束后继续保留药贴40分钟。对有局部感染依据或症状的,遵医嘱于换药后在伤口距离皮缘3 cm处安放治疗套件。耦合贴片中加入甲硝唑2 mL。

1.3 评价标准

采用O~10级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判定换药期间疼痛程度。创面完全愈合为治愈;溃疡面缩小>50%,渗出恶臭减少为显著;溃疡面缩小《50%或增大<25%,但伤口渗出恶臭减少,腐肉脱落肉芽新鲜为稳定;溃疡面增大>25%或伤口渗出恶臭加重为无效。采用EORTC QLO-C30量表进行生存质量调查。

2 结 果

超声中频导药治疗加湿性愈合措施一个月后,16例患者换药时疼痛评分均<3分。1例治愈(6.25%),显效6例(37.50%),稳定8例(50.00%),1例溃疡面扩大超过25%,但渗液恶臭均减轻(6.25%)。16例患者功能领域分值、总体健康状况分值均明显高于一月前,其症状领域分值及单项领域分值均明显低于一月前。

3 讨 论

2002年Naylor提出癌症伤口护理目的并非将癌症伤口治愈,而是减少癌症伤口恶化过程中症状的控制[2]。使用止痛药是控制癌症疼痛的主要方法,移除癌症伤口上的坏死组织及抗感染是治疗恶臭的关键措施。目前常规止痛措施并不能很好地控制癌症伤口换药时的创伤相关性疼痛,即使在规律阶梯止痛基础上增加吗啡用量,也较难做到无痛换药。对恶臭临床多通过静脉大量输注抗生素,常导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甲硝唑粉剂局部大量使用能控制感染但胃肠道反应明显。

超声经皮导药通过电致孔、超声空化和离子导入等多种技术,使皮肤和组织膜结构的脂质颗粒重新排列,产生潜在的可逆性生物孔道,促进药物分子由细胞外向细胞内的转运,使药物定位、定量、定速到达病变部位且只需全身剂量的1/3~1/5,透药面积达15 cm²,且局部组织血药浓度是静脉给药浓度10~15倍。芬太尼是目前止痛药中透皮吸收最好的,我们尝试在换药前20 min局部导入,结束后保留药贴40 min,保证换药期间至少1 h的有效镇痛。而2 mL甲硝唑导入局部,既保证了局部的药物浓度,又减轻胃肠道不适反应。需注意超声探头必须放在完整皮肤处,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三天内,治疗部位不宜用浴液清洗且避免搓揉。由于操作简单,我们已尝试将它作为晚期癌症出院患者延续护理措施之一。只有在控制终末期癌症伤口疼痛、感染的前提下,我们才更有信心灵活运用湿性愈合方法缩小或稳定癌症伤口,使患者更有尊严地度过最后的生命历程。此项技术更确切的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 郭春兰,邓红艳,席祖洋,罗 薇,贺 莉,彭金霞.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用于恶性肿瘤伤口症状管理的效果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6,12(15):26-27.

[2] 胡爱玲,郑美春,李伟娟.现代伤口与肠造口临床护理实践[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10.

本文编辑:李 豆

R445.1

B

ISSN.2096-2479.2017.22.126.02

猜你喜欢

湿性终末期换药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自制负压吸引联合湿性换药在中小面积烫伤中的应用效果
湿性愈合法在慢性伤口愈合护理中的运用分析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姑息护理在终末期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湿性敷料用于感染伤口换药的效果观察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