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7-03-31朱炳宇张洁
朱炳宇+张洁
[摘 要]专业文化建设在高校专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徐州工程学院为例,以工程管理专业文化建设实践为视角,探索通过专业文化建设、深化专业文化的育人内涵,进一步推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文化建设
专业文化建设在高校专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徐州工程学院长期以来一直高度重视专业文化建设,学校以“建设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具有广泛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奋斗目标,以“大应用观”定位人才培养方向,以“大工程观”定位学科建设方向,以“大生活观”引导学生启航大学生活,以“大文化观”塑造学校独特性格。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作为徐州工程学院建院最早的学院之一,土木工程学院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及学生成长实际,坚持以“适理论、强实践、多能力、高素质、能创新”为原则,以培养面向基层、面向工程一线、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良好职业素养和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定位,通过建设环境文化,完善制度文化,培育精神文化,扎实推进专业文化建设,努力凝练工程管理专业特色,打造专业文化品牌,着力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协作精神,收到良好效果。
一、专业文化的概念
专业文化(Professional Culture)是指行业、事业以及不同科学门类的不同专业所形成的文化体系。专业文化的内容大致有: 专业的核心精神,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教学理念与环境,专业建设的软硬件,营造专业氛围,开展与专业密切关联的各类活动,建立优秀的专业教师队伍和学生班级等。专业文化主要有职业性、行业性、开放性等特点。专业是高校的内核,专业文化是专业的成长环境,专业文化建设属于高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水平体现了一个专业的内涵和底蕴。
二、工程管理专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凝炼专业文化精神,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土建类专业文化建设关键是要提炼出既符合建筑行业特征,又体现土建类专业特点的价值内涵,根据建筑行业特点, 徐州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文化核心凝练为:“规范 严谨 创新 协同。”具体体现在:一是规范于过程。规范贯穿于理论学习过程、科学研究过程、实践操作过程。二是严谨立于心,注重学习品质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是立学之本,更是发展之基。三是创新于实践。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四是协同于施工。坚持质量第一,突出优质的施工管理,树立“做一个工程树一个样板”的专业理念。学院将专业文化教育纳入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体系中,让学生认同专业核心文化,自觉遵守专业行动总纲,并逐步养成良好的专业习惯。
(二)贯穿教育教学过程,融入文化精神内涵
教学是专业教育的中心活动,也是专业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专业课程的教学应该紧紧围绕专业目标,根据专业特点,适用社会需求,贴合行业发展趋势。教师不但要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要通过技能的传授传达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通过专业知识的讲解和实践,领会“规范 严谨”的专业精神。
(三)建设特色文化品牌,推进文化素质教育
在学院“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引导下,结合学生专业教育的特点,充分挖掘专业文化资源,将文化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立足高水平,注重专业性,突出高品位,建设体现学生心理特点、时代特征和土建类专业特色的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品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专业应用能力、协作精神,使工程管理专业文化的精神营养滋润每位学生的心田。
1.举办学科竞赛,引导学生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升就业质量
近三年来,学院先后组织3000多名学生参加各级学科竞赛,引导学生学好专业理论,打好专业基础,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先后有500多人次获省级以上的奖项,其中,2008年获得全国算量大赛总决赛总冠军,2013年获得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BIM软件建模大赛组织一等奖,2011年获得全国高等院校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大赛三等奖。学科竞赛开展,还促进了学生高质量就业,学院近3年就业率达到98%以上。
2.组织申报各类科技项目,增强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比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申报省级以上大学生科技训练计划、科技训练、创新训练等项目,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2005年、2009年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比赛中分别获得铜奖和银奖。
3.邀请行业的权威专家、学者,举行專题学术报告
活动的开展,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丰富了学术思维,进一步激发了自身专业学习的兴趣。
4.建立师生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激励机制,深化校园文化活动的专业内涵
采用导师制,安排了高级职称或者博士学位以上的专业教师分组担任导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同时,学院在教师考核中,给予教师组织或指导学生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一定量化奖励,此举得到全院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在校内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通过导师制,大大增强了学生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专业内涵。
5.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增长学生工程见识和实践能力
在充分利用校园阵地的基础上,通过校企合作、校友关系、社会实践等渠道和载体,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学生通过走访企业、走访校友以及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活动,丰富了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工程体验,培养了专业实践能力。同时,根据企业对人才的专业知识、能力的要求以及其他素质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专业学习的目的。
6.拓宽专业文化内涵,加强防震减灾文化建设
学校作为“江苏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江苏省防震减灾志愿者站”,以地震灾害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为依托,积极主动将防震减灾文化融入实验室建设,结合专业特点,加强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创新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加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提升学生防震避震和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能力,推动防震减灾文化与专业文化深度融合,为推动防震减灾科普事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