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取用水户水资源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2017-03-31高晓慧

陕西档案 2017年1期
关键词:渭南市档案资料用水

文/高晓慧

加强取用水户水资源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文/高晓慧

取用水户的水资源档案是取用水户在取用水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取水许可、水工程建设、水量、水质、节水、水源保护等方面形成的具有珍贵保存价值的文字材料、原始数据、声像、照片等记录,是加强水资源管理,研究水资源工作的重要依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颁布以来,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以及划定水资源“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等法规。如何加强对各取用水户水资源档案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不断提高取用水户水资源档案管理水平?本文根据近年来的工作经验,结合渭南市水资源现状和水资源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针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取用水户水资源档案管理的思路。

水资源档案除具有一般档案的特性外,还具有专业性强、信息量大、时间跨度大等特殊性。水资源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都要依赖于取用水户在取(用)水过程中形成的大量的水资源基础资料和数据作支撑保障。同时,水资源管理又是一项行政管理过程,取水许可行政审批和用水计划下达等行政审批文件及取用水户水量实时监测管理等,都需要大量的档案资料做支撑。所以,如何加强对各取用户水资源档案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不断提高取用水户水资源档案管理水平,是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

一、基本情况

渭南市当地水资源严重不足:渭南市地处黄河、渭河、洛河交汇的三角地带,客水资源比较丰富,当地水资源严重不足。市辖11个县市区,土地面积13134平方公里,年均降水量548毫米,人口约556万人,当地人均水资源量236立方米∕人,不足全国人均的十分之一,不足全省人均的五分之一,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的矛盾并存,供需矛盾突出,严重制约着渭南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解决水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而严格水资源管理,开展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约与保护工作的首要条件就是掌握水资源的最基础的原始数据资料。

取用水户的水资源档案是取用水户在取用水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取水许可、水工程建设、水量、水质、节水、水源保护等方面形成的具有珍贵保存价值的文字材料、原始数据、声像、照片等记录,是加强水资源管理,研究水资源工作的重要依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渭南市共有取用水户800余户,发放取水许可证864份(含黄河流域管理机构和省水利厅发证9份),总许可水量10.22亿m3,取水许可台账档案录入率达到100%。另外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市农业用水调查登记发证工作,截止2016年12月底全市登记农业取用水户1万余户。目前渭南取用水户水资源档案的达标率超不过总取用水户的40%,很大一部分取用水户的水资源档案管理混乱、资料严重缺失,给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困难。

从2013年开始,陕西省启动了省对市、市对各县(市、区)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考核的指标和项目逐年增加,资料要求越来越精细、严格。以2015年为例,省对渭南市的考核工作中涉及到的水资源完成指标6项、制度和措施落实情况17项,渭南市就整理的水资源支撑资料清单达到了近300件,资料装盒30余盒。国家日益严格的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考核工作对取用水户水资源档案建设、对水资源日常管理工作的资料收集、整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二、存在问题

多年来,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取用水户在水资源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取用水单位水资源管理粗放,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到位,管理人员档案管理水平较低,档案管理意识不强,许多不是涉水专业,加上领导的不重视,造成了取用水户的水资源档案散乱,存在不系统、不规范、不科学、有的甚至存在不真实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随着国家涉及水资源的法律法规不断增多,需要规范化管理的内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细,基层的一些取用水单位由于档案管理人员的不断变更造成水资源基础工作欠账较多,新的管理人员又不知从何入手。

(三)渭南市的取用水户有流域机构的黄河水利委员会管辖的,有省、市、县三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管辖的,给水资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带来很多困难。

这些问题的存在,与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相差甚远,亟待研究解决,尽快实现取用水单位或个人取用水档案的规范法管理,达到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要求。

三、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培训学习。水行政主管部门实行定期开展取用水单位和水资源机构分管领导和管理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培训班,主要就水资源管理、节约、保护、水资源论证、水平衡测试、取用水和水资源费征收台账建设、国控在线监测、排污口以及水功能区达标的要求,重点就落实“三条红线”、“四项制度”及主要考核工作任务的档案资料如何整理归档进行辅导学习。

(二)规范取用水单位档案资料清单。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归纳出22项内容。1、取水许可证正副本;2、取水单位申请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意见(文件);3、取水工程或设施竣工和验收意见,按照蓄水、引水、提水、井、再生水等工程水源类型,附供水管网分布图;4、经管辖权限部门审查批准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或简表;5、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查意见及批复文件;6、取水许可登记表;7、需要延续/变更的应提供延续/变更的批准意见(或文件);8、主管部门下达的用水计划文件;9、月用水量统计表或者台账,主要产品和产量;10、水资源费征收和缴纳票据;11、水源地水质化验资料,按地表、地下、再生水、矿井排水等;12、涉及到向河流排水或者退水的单位和个人,要有排污口或者退水口设置许可、退水量统计表及水质资料,同时附环境主管部门的环评报告书;13、用水户年用水量总结和用水量总结统计表,附文字总结和供、用、排水量平衡表;14、用水计划有调整的应提供调整文件;15、用水量超计划累进加价执行情况;16、计量设施档案资料和有关照片,附产品合格证、技术监督局复核、国控在线监测设备正常运行等资料;17、取水量变更较大时提供取用水合理性分析报告;18、开展水平衡测试报告或相关资料;19、水源地有关的动态监测资料,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等;20、节水示范点建设,包括方案、总结、验收资料、节水项目建设等;21、其他有关资料,包括供水协议、合同、宣传资料,取用水制度建设等;22、电子档案,在保持纸质档案的同时,尽可能再保存一套电子档案,方便保存、查找和使用资料。

(三)强化示范点档案建设。根据不同行业的取用水单位,选择条件成熟的单位,规范各类取用水档案。从2013年开始,渭南市开始创建节水示范点,以示范带动节水工作的全面开展和取用水档案的规范化,通过考核评比,累计建成工业、农业、生活节水示范点共40个。另外,2016年全市创建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38家,通过验收的23家,并给予授牌。通过节水示范点档案的建设促进取水许可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四)开展取用水户的档案管理工作交流与学习。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取用水单位主管领导和管理人员会议,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和文件,选择好的现场点或者示范点,介绍好的档案管理工作经验和具体做法,参观学习和交流。

(五)加强对档案资料考核和监督检查。利用国家、省政府对各级政府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的机会,加强对各取用水户取用水档案资料考核,同时加强平时的监督检查,发现档案资料缺失问题,要求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完善、规范有关档案资料,建立取用水档案资料目录系统,分类装盒,必要时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电子档案系统资料,确保取水许可档案资料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真正发挥档案资料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不可替代作用,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

(作者单位:渭南市水资源管理办公室)

猜你喜欢

渭南市档案资料用水
渭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渭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展览档案资料的收集和归档探讨
渭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现状及信息化管理创新的思路探讨
节约洗碗用水
地质档案资料的保密工作探析
陕西省渭南市红楼梦学会成立
建筑工程档案资料有效管理措施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