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

2017-03-31刘静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21期
关键词:相关性糖尿病

刘静

[摘要] 目的 研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归为观察组,然后再根据其是否存在慢性并发症,将其分为慢性并发症组(50例)和无慢性并发症组(50例)。再选取同一时期50例正常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将其归为对照组,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与HbA1c。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FBG与HbA1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组患者的FBG与HbA1c均高于糖尿病无慢性并发症组(P<0.05)。HbA1c水平越高,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越高。结论 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有效控制有利于预防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1(a)-0072-02

临床上,糖尿病属于一种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慢性血葡萄糖增高,胰岛素分泌缺陷是引发该疾病出现的主要原因[1]。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因为蛋白质、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处于紊乱状态,所以会导致多系统损害的出现,进而会使得血管、心脏、神经、肾以及眼等组织器官出现慢性病变、功能减退等现象[2]。糖尿病所引发的慢性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残疾、死亡的重要原因,这会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3]。通常情况下,血糖测定只是即刻的血糖水平,不能够将其应用于疾病控制程度的评价。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能够将患者取血前八到十二周的血糖水平有效反映出来,因此可以应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有效反映。该研究主要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通过研究分析获得了一些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对2014年6月—2015年12月该院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归为观察组,其中男58例,女42例,平均年龄为(65.5±2.5)岁,其中有50例患者合并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心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以及视网膜病变等慢性并发症,将其归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组;还有50例患者没有合并慢性并发症,将其归为糖尿病无慢性并发症组。再选取同一时期50例正常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将其归为对照组,其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65.6±2.6)岁。对观察与对照两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可以将其用作对比(P>0.05)。

1.2 方法

采用负压抽取的方式在晨间抽取患者5 mL空腹血,并将其中两毫升空腹血加入到EDTA-K2抗凝管中,测定其HbA1c,将剩余的3 mL加入到试管中,对其进行离心处理,将转速控制在3 000 r/min,将离心的时间控制在30 min,将血清分离出来,测定其FBG。FBG与HbA1c测定均采用的是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相应的试剂,对相关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严格遵循。FBG的正常参考值为:3.9~6.1 mmol/L,HbA1c的正常参考值为:4.5%~6.5%。

1.3 统计方法

研究中所用软件版本为SPSS 19.9,对涉及的计量数据进行统计时,选均数±标准差(x±s)代表,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观察与对照两组FBG、HbA1c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FBG与HbA1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FBG与HbA1c均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糖尿病无慢性并发症组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组FBG与HbA1c水平对比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组患者的FBG与HbA1c均显著高于糖尿病无慢性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水平越高,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这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见表2。

3 讨论

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良好控制能够将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在合并慢性并发症的情况下,因为患者机体中的具有较高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因此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细胞的吸氧功能,促使其局部出现病变,进而导致相关慢性并发症的出现。微血管慢性病变、视网膜慢性病变以及糖尿病肾病等相关慢性并发症的出现都是由此造成的。国内外对2型糖尿病诊断的经验进行分析可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能够通过糖化血红蛋白有效显著出来。HbA1c是葡萄糖和血红蛋白的氨基进行相互作用之后出现的一种蛋白糖化反应产物,具有不可逆性,HbA1c的高低和血糖之间浓度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可以将其作为糖尿病控制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4]。对于那些餐后血糖水平或者空腹血糖水平已经达到标准的患者,每年要进行两次以上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对于那些餐后血糖水平水平或者空腹血糖水平没有达到相关标准的患者,则每个季度都要进行以上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查[5]。各医院可以将这一指标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将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水平提高,进而对血糖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达到对慢性并发症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6]。

研究显示,患者的饮食未严格控制、不规律用药等其他因素均影响其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水平,并且不能将患者近2~3个月之内的血糖控制水平有效反映出来[7]。患者的真实血糖情况在单纯依据一次餐后血糖水平或者空腹血糖水平是无法进行准确反应的[8]。因为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动态化监测具有较高难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一动性干扰、患者就餐情况以及用药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对其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组患者的FBG与HbA1c均高于糖尿病无慢性并发症组,HbA1c水平越高,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越高。换句话说,如果能够对患者的HbA1c水平进行有效控制,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能够将患者在一段时间内的血糖代谢状况反映出来,如果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和正常水平越接近,也就充分说明了患者在这段时间内的血糖水平更加稳定,并且处于良好的状态,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会相应的更低。相反的,如果患者的糖化血糖水平和正常水平越不接近,高于正常水平很多,也就充分說明了患者在这段时间内的血糖水平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没有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会相应的更高。所以,临床上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能够将患者在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控制水平科学合理的反映出来,在糖尿病患者病情进展过程中能够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9]。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与临床观察,我们有效总结出,将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在7%以下,当然老年人可适当放宽指标,避免低血糖发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或者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展有效延缓。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在糖尿病的日常诊疗过程中,要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宣教,帮助其正确认识HbA1c水平控制的重要性,最大程度上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张倩,李际敏,李琳娜,等.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临床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4(2):108-112.

[2] 李蒙军,范天全,王红兰,等.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转归的影响及临床意义[J].医学信息,2016,29(20):120-121.

[3] 王友沛,庞玲霞,顾云峰,等.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预后的影响[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46(6):451-453.

[4] 张利沙,张金李,曾德军,等.非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ssen评分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关系[J].医学美学美容,2015,24(6中旬刊):219.

[5] 王黎明,张雪玲,林晓光,等.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6,13(7):348-352.

[6] 徐丽玲,韦文合,梁慧慧,等.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1):9-10.

[7] 唐杨,刘林琼,王春雷,等.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研究[J].海南医学,2016, 27(9):1385-1387.

[8] 张艳云,马珊珊,王丽丽,等.不同时间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4):317-320.

[9] 张盼,娄培安,娄荷清,等.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状态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4(3):234-237.

(收稿日期:2016-08-06)

猜你喜欢

相关性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