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叔湘学术成长规律探析

2017-03-31吕明春��

关键词:语文教育

吕明春��

摘要:本文试图回顾吕叔湘一生的学术成长经历和发展历程,梳理了吕叔湘语言研究和语文教育事业的重要事件,从而认识和理解吕叔湘学术成长规律。

关键词:吕叔湘;语言研究;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85-2

吕叔湘(1904~1998)男,江苏丹阳人,中国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著名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他一生从事语言研究和语文教学,他从事语言研究与语文教育七十余年,学贯中西,博大精深,撰述宏富,专著和编译近二十种,论文和其他文章六百余篇。正如语言学家刘坚对他的评价“体大思精淹通语学,言传身教化育新人”一样,吕叔湘是中国近代汉语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为中国语言学作出卓越贡献。

1926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外国文学系(后改为外国语文系),吕叔湘为什么一生在汉语语法研究和中国中小学语文教育领域取得了后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在他一生中有没有重要事件或人物影响他从事与母语汉语有关的研究?在他从事的事业中有没有重要标志性节点?

一、幼年求学时期经历“旧式”和“新式”两重教育,积淀深厚的语言禀赋和全面文化修养

吕叔湘幼年时代正处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和现代制度探索的巨大转型时期,生活在相对物质富庶、文化底蕴深厚和西学东进前沿的独特的江南地理位置,在教育上正处于“旧式”的私塾教育和“新式”的现代教育并存时代。

吕叔湘幼年时在县城的一所私塾读书,1915年,考入丹阳县高等小学。这是该县最早的一所高等小学,校址坐落在县城白云街中段,现在是丹阳实验小学。这个学校虽然没有多少先进设备,但教师水平较高,教学认真,管理极严。吕叔湘入学的这年,学校增开了英语课。校长杨鸿范是位忠厚的长者,教全校三个年级的算术,抓习题作业十分认真。作业本上绝对不准添除涂改。如果写错,全部重写。这样就养成学生不写错字的好习惯。国文教师张海宗讲批改作文,随改随讲。一起叫去五六个学生,因此可以听到五六篇作业的评改。

1918年暑假,吕叔湘考入江苏省立第五中学。在这所学校中,吕叔湘广泛阅读各种中国古典文献,在各种功课中,对国文和英语最感兴趣。

1922年,吕叔湘中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国立东南大学外国文学系(后改为外国语文系)。根据当时学校的制度,除本专业课程外,还必须在文科和理科的几组课程中选修若干学分,如中文、历史、物理、化学、地学、生物学、心理学等课程。所有这些,都为他以后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开阔的眼界、广博的知识为他以后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良好的古典文献根基和深厚的传统小学功底以及精通西方英语和西方文化的修养也是他能在语言研究上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中学工作期间“中国文法”教学工作和“西方语言学”理论研究,催生了中学为体和西学为用的语言研究学术独创思想萌芽

吕叔湘于1926年从南京国立东南大学毕业,到家乡刚刚创办了一年的丹阳县立中学教一个班英文。当时只有两个班,校长陈湘圃自己教了一个班英文。吕叔湘教学任务不足,陈湘圃让他兼教国文文法。吕叔湘以《马氏文通》为教材,开始钻研中国文法。

一百多年前,中国人的第一部汉语语法著作《马氏文通》问世,标志着汉语语法研究的开始。从根本上说,我国语法研究的兴起时应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要求改造社会、普及教育、开启民智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其中中隐藏着一点“语法救国的意味。”《马氏文通》是马建忠编著的一本书籍,该书是中国关于汉语语法的第一部系统性著作。这本著作开建了中国的语法学。該书以古汉语为研究对象,把西方的语法学成功地引进中国,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汉语语法体系,奠定了中国现代语言学的第一块基石。《马氏文通》融汇汉语传统和外来的理论方法研究汉语自己的问题,在学习外来理论和方法上树立了一个典范。马建忠参照拉丁语法体系,同时参照中国关于虚字的一些说法,经过长期的整理、搜集创建了一套汉语的语法体系。《马氏文通》也存在着许多缺点。例如过于模仿拉丁语系统等。一百多年来,我国的汉语研究从传统语言文学逐步迈向现代语言学,语法研究也经历了从模仿印欧语言的描写框架到逐步立足于开掘汉语自身规律的探索历程。吕叔湘在研究马氏文通后感觉援用西方语言学理论来研究中国汉语有圆凿方枘之嫌。可以说,《马氏文通》以来的一百年,汉语语法研究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西方语言学的理论与汉语的实际相结合。回顾历史,在汉语语言学发展的历程中,在汉语语法学的研究中,吕叔湘先生始终跟着时代前进,孜孜不倦地在二者的结合上探索、创新。从《中国文法要略》到《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现代汉语八百词》《汉语语法论文集》《近代汉语指代词》,吕叔湘的一些列著作是《马氏文通》之后汉语语法研究思想历程的写照,推动了汉语研究的深入发展。《马氏文通》对之后的汉语语法著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例如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都是因袭《马氏文通》的体系。后来的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也受到它的影响。吕叔湘与《马氏文通》研究一直持续到60多年。1954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兼课讲授《马氏文通》。1986还在编著《马氏文通》(与王海棻合作读本)并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1929暑到1935冬近七年时间,吕叔湘在苏州中学兼任一段时间学校图书馆主任,该校图书馆藏书很多。吕叔湘有幸阅读了丹麦学者叶斯柏森的《语法哲学》和法国语言学家吕诺写的等语言学名著,为以后走上语言学研究的道路打下了基础。他注重对西方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的借鉴,对西方传统语法和现代语言学理论都有深入的研究,对国外语言学的发展动态极为关注。

对《马氏文通》的继承和批判以及对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吸收和利用是吕叔湘以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术精神的萌芽。

三、云南大学工作时期施蛰存推荐和叶圣陶约请,开拓了语言研究、语文教育等新领域

1937年,抗日战争已开始,吕叔湘没有等三年期满,1938年初回国后在云南大学文史系任副教授,教英语。他和施蛰存住同屋。施蛰存(1905年12月3日~2003年11月19日),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施蛰存推荐他给《今日评论》周刊写文章,吕叔湘想起了朱自清写的一篇文章《新的语言》中关于分析句子时首先要分析主语的观点觉得商榷。因为在汉语中很多句子没有主语。吕叔湘写了《中国话里的主词及其他》文章,发表在1939年《今日评论》第一卷第二期。这是吕叔湘先生的第一篇有关汉语语法的文章,并由此结识了朱自清先生,从此他走上了语言研究的道路。也正是这篇文章发表后,1939年暑假后开学,系里给他加了一门中国文法。这时候,王力先生在西南联大讲授“中国现代语法”的讲义已经印出来了,吕叔湘借来一份参考。他在教课中遇到一些问题,想找王力先生商讨,可王力先生休假,住在河内从事汉越语的研究,无法商讨,只好自己琢磨钻研。第二年1940年暑假后,吕叔湘离开昆明,迁居成都,任华西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他的第一篇研究论文是《释您、俺、咱、喒,附论们字》,此后他接着发表《说汉语第三身代词》(英文)、《论“毋”与“勿”》等论文,其中有好几篇是研究近代汉语(即早期白话)的,开辟了汉语语法研究的一块处女地,代表作有《释中“在、著”二助词》等。从此以后,吕叔湘在汉语语法的研究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成为中国语言学界学术泰斗和一代宗师。

1941年3月29日,吕叔湘有幸结识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1894~1988)。1930年,叶圣陶转入开明书店。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等职。相识后,吕叔湘和叶圣陶长期共事,志同道合,亦师亦友长达48年。1988年2月16日,吕叔湘得悉叶圣陶去世后,在怀念圣陶先生一文中写道:“……追念往事,做了一副挽联:交情兼师友,四十八年,立身治事,长仰楷式。道德寓文章,一千万子,直言曲喻,永灌后生。”

1941年,吕叔湘应叶圣陶约,为中学语文教员撰写汉语语法书。这就是次年出版的《中国文法要略》上卷(中、下卷出版于1944年)。这是中国语法学史上的开创性著作之一。《中国文法要略》是吕叔湘先生前期代表性的语法学著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我国汉语语法研究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至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属草创阶段,这一时期汉语语法界深感模仿拉丁语法或英语语法弊端很多,于是“努力寻求中国文法的特点”成了当时的呼声。《中国文法要略》的出版令人耳目一新,在理论和方法上作出了许多贡献。该书构建了以动词为中心的句法模型,提出并研究了汉语语法结构之间的变换关系,以语义为纲全面描写汉语句法,全书就文言与文言、白话与白话、文言与白话、汉语与英语、古今汉语等进行多角度的“对比”。《中国文法要略》精细的描写,理论上的博大精深,开拓创新,对以后的汉语语法研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947年,叶圣陶约请吕叔湘与朱自清参加开明书店的高中国文读本的编辑工作。先生建议把语体文和文言文分开,编成两套,得到采纳。1948年,吕叔湘与叶圣陶、朱自清合编的《开明新编高级中等国文读本》,由开明书店出版。这套课本拟编六册,1948~1949年编出两册。1948年12月,吕叔湘受叶圣陶邀请由南京迁居上海,任开明书店编辑。解放后,他随开明书店迁往北京。1980年8月18日,吕叔湘为写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可见这两位語文教育家在学术上相知相敬。吕叔湘在叶圣陶的约请下,参与了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从此开始长达六十年的语文教育工作。

吕叔湘不仅在汉语语法研究和语文教育方面受到了叶圣陶的伯乐识才知遇之恩,同样吕叔湘在语言文字的应用和语文知识的巨大贡献也是嘉惠于叶圣陶先生。新中国刚成立不久,领导上考虑到机关干部行文以及报刊来稿上都存在着语言混乱现象,1951年叶圣陶约请吕叔湘和朱德熙合写了《语法修辞讲话》在《人民日报》上连载。《人民日报》于1951年6月6日起开始连载,并发表了《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社论明确指出:“我们的学校无论小学、中学或大学都没有正式的内容完备的语法课程。”“正确地运用语言来表现思想,在今天,在共产党所领导的各项工作中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一段时间内,在全国范围掀起了学习语法、教学语法、研究语法的高潮。也就在这个时候,《中国语文》、《语文学习》、《语文知识》等刊物相继创刊,有力地推动了语法知识的普及。不仅学校普遍地加强了语法教学,就是机关干部、工人、解放军战士等也开始以《语法修辞讲话》和其他语法著作为教材,纷纷学习语法,范围之广,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从此之后,吕叔湘亲自主持和参与了许多重大语文活动和语文工作计划的制订。这主要包括文字改革、汉语规范化、中小学语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外语教学、文风问题等,为我国语言文字的应用和语文知识的普及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回顾吕叔湘一生的学术成长经历和发展历程,梳理了吕叔湘语言研究和语文教育事业道路中主要干线和重要节点,不难发现吕叔湘的一生充满了“偶然”和“必然”的统一。“偶然”是阴差阳错地教《马氏文通》读本、受人推荐写文章、应人之约上中国文法课、结识了叶圣陶教育家等等能够改变人生方向的事件;“必然”是务实而又独创的学术精神、热爱祖国语言和教育事业的高尚品格。表面上“偶然”事件和实质上“必然”品格的统一最终成就了吕叔湘的在语言研究和语文教育方面的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吕叔湘.吕叔湘全集(第十九卷)[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
浅谈信息技术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意趣培养研究
呼唤和谐的儿童本位观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