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保税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2017-03-31游方马军

商场现代化 2016年30期
关键词:法律法规基础设施

游方+马军

摘 要:我国保税港区是继保税物流园区、保税区之后的又一种新型的海关监管方式,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有低谷,有高峰,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国际物流中心和国际贸易的重要平台。然而,在世界经济低迷和各国国际消费减少等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新环境下,保税港区正处于一个国内环境复杂多变、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时期。因此,研究保税港区的发展问题,将提升保税港区运行效率、推动保税港区稳步发展,并为我国海关监管提供借鉴经验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是在结合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保税港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原因进行深入研究,我国保税港区要开创新局面,进行二次创业,必须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建立行业准入标准,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人才培育步伐,这样才能实行我国保税港区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保税港区;法律法规;基础设施

我国保税港区是继保税物流园区、保税区之后的又一种新型的海关监管方式,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有低谷,有高峰,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国际物流中心和国际贸易的重要平台。然而,在世界经济低迷和各国国际消费减少等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新环境下,保税港区正处于一个国内环境复杂多变、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时期。因此,研究保税港区的发展问题,将提升保税港区运行效率、推动保税港区稳步发展,并为我国海关监管提供借鉴经验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保税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中国保税港区发展的过程来看,目前中国保税港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的《海关法》于1987年实施,期间虽经多次修改,可是仅有部分涉及了保税制度的法律法规条文,具体到保税港区管理管理的规定很少,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保税港区暂行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保税物流园区的管理办法》等办法,还没有形成全国专门针对保税港区事物的专门法律。此外,现有与保税港区有关的法律法规多是地方行政法规,当地政府出于招商引资的目的,往往制定一些对当地有利的条文,通常带有地域保护色彩。

2.物流设施水平不足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际物流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际物流环境有所改善,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但与我国发展对外经济的目标、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一些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阻碍了物流的发展,从而影响了我国保税港区运行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现在:物流基础设施不足,尚未建成布局合理、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物流标准尚未统一,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物流资源整合造成障碍,物流市场不够规范。我国港口当前的发展来看,其状况就是没有较高的专业化程度和没有雄厚的基础设施。

3.保税港区专业人才不足

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保税港区的竞争已从低端的价格竞争转变为转向便捷高效通关的能力竞争。因此,市场急需大量的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从需求领域来看,主要集中在企业规划和咨询部门等领域;从需求层次来看,主要有物流操作人员、高级管理人才等层次。目前,我国我国保税港区人才教育远远滞后于保税港区人才需要,市场上符合要求的人才比较少,人才短缺情况严重。

4.信息化程度不高

面对着不断发展变化的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信息流快速、高效、准确的反馈是十分重要的,它如同人的中枢神经一样。如果信息反馈失灵,则公司可能陷入混乱、瘫痪。反之,有了准确、高效的信息反馈,必然能带动、运转好保税港区物流系统,使其合理做出应对。

二、促进保税港区发展的对策

1.加强保税港区法律法规的建设

21世纪是保税港区大发展的时代,尽管我国保税港区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立法条件不充分,但我们可以借鉴国际惯例,加快研究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这已经成为我国推动保税港区发展的当务之急。政府应尽快制定出一部全国性的保税港区法律,并完善好相关法律法规。现在的保税港区又增加了许多特色功能,保税港区的地位又重要了许多,在这种情况下,保税港区从业者的法律地位已和以往不同,风险责任也在扩大,所以因参照各种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尽快建立法规,严格保税港区从业市场的准入和行业标准,规范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对我国推动我国保税港区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2.加大物流设施建设

我国保税港区要向国际化发展,必须加大对物流设施建设的投资。同时,对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进行整合,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报税港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做到这点:合理选择和布局国内物流网点,充分发挥现有配送中心、仓库的作用;在港口建设上,要有专门的港口货站、自动化立体仓库等;改进运输路线,避免迂回运输;逐步实现包装规范化,加大技术装载量,减少损耗;通过港口装卸作业机械化,减少商品在岸积压时间;合理利用泊位和船舶的停靠时间,尽力减少港口雜费,吸引更多的买卖双方入港;不断扩大集装箱运输和大陆桥运输的规模,增加物流量,扩大进出口贸易量和贸易额;改进海运配载,避免空仓或船货不相适应的状况,最终达到费用省、服务好、信誉高的保税港区物流总体目标。

3.加速相关人才的培养

尽管我国保税港区相关人才短缺,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合理的培训教育与培训机制来培养符合保税港区从业公司需求的高级管理人才。因此,国家应鼓励建立人才培训体系,全面开展管理在职教育,建立统一的管理资格认证制度,为社会培养专业人士和高级管理人才。从业企业本身更应注重在实践中培养人才,既要重视管理技术、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还有注重加强计算机、网络、国际贸易、通信、标准化等知识的完善和补充。更应培养将这些专门知识和我国的国际物流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在我国的保税港区发展中实现技术和管理的创新

4.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加强国际信息系统建设,能节约时间,加快信息周转,提高效率。我国要加快国际信息交流系统,建立信息接口无缝化,对内管理和对外联系实现网络化,把信息及时地反映在内部局域网的数据库上,由管理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调度,外部通过因特网,既可以在网上登记需求,又可以对自身提供的服务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公共信息交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整合行业旧有资源,保对行业资源实现共享,发挥整个行业的整体优势真正实现企业与企业的信息功能共享。

参考文献:

[1]王涛生.国际贸易前沿问题研究[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2006.2-4.

[2]杨建文,陆军荣.中国保税港区:创新与发展[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45-53.

[3]刘伟,朱文豹,谭京华.中国临港保税区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27-28.

[4]杨新华.区域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保税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23-25.

[5]范巧.内陆开放与保税港区发展战略:以重庆为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6-10.

[6]孙家庆.中国保税港区与内陆港互动发展研究--基于厦门海沧保税港区的实践[M].大连:大连海事学院出版社,2013.62-67.

[7]逯宇铎.国际物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914.

[8]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保税港区暂行办法.

猜你喜欢

法律法规基础设施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
韩中法律法规翻译研究
韩中法律法规翻译研究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论依法治网视域下对网络新闻发布的规制
国内外生态补偿制度对比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培养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