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国居民汽车消费需求估计的计量研究

2017-03-31石俊峰

商场现代化 2016年30期

摘 要:本文以消费需求理论为基础,在理论上解释中国汽车消费需求与汽车价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系,本文利用1996年-2013年中国汽车消费的时间数列数据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汽车价格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汽车消费需求的影响是不同的。即当前汽车消费对于中国大多数的人来说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上升明显刺激了居民的汽车消费。另外,中国的汽车消费依旧处于早期阶段,国家应当出台政策刺激汽车消费扩大内需。

关键词:汽车消费需求;人均可支配收入;汽车保有量

一、引言

在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外需增长疲软,进出口增速低迷,个别月份甚至负增长;投资特别是固定投资增幅下降十分巨大;而消费成为了唯一亮点。耐用品是指能够在多个连续的时期内提供效用的产品,它同时具有资产和一般非耐用消费品的特性。与非耐用品的最大差别在于,耐用品在初次购买之后能够持续使用。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我国支柱性产业之一。国内汽车工业整体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整车与零部件行业规模和体量持续扩大,但增速有所放缓。在2014年全国汽车工业总产值为42324.24亿元,较2013年(39225.43亿元)增长7.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居民的汽车消费也日益普遍。

二、模型构建与数据处理

1.数据收集

1978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进入发展的新局面,汽车工业销量年年都有进步。数据来源为数据均来源于中国汽车协会1997年~2014年历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和国家统计局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各种统计结果见表1中。

经过调整变换可得: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汽车消费量不仅与当期价格和保有量相关,也与滞后期的汽车销售价格和保有量相关。

3.平稳性检验

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方法来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四个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变量之间能否建立回归方程,需要验证其变量之间的协整性。

4.协整关系检验

使用Johnansen协整检验检验多个变量间是否为协整,通常,也稱谓JJ检验。

上述结果表明,这四个特这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迹检验和最大特征根检验都表明存在两个协整向量。

5.误差修正模型

Johnansen协整检验证明4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需要误差修正模型。得出汽车消费误差修正模型:

对于汽车消费函数模型,F统计量的概率为0.000,即模型可以通过显著性检验,DW值也表明变量之间不存在自相关,拟合优度较高。

带入使用耐用品的存量调整模型:

经计算得出中国汽车需求的价格弹性为8.59>>1。由此可见,对于长期均衡的汽车市场,汽车对于中国人来说依旧是奢侈品。收入、当年的汽车保有量对汽车消费有显著性影响,而降价对增加汽车销量有着巨大作用。

三、研究结论及政策启示

本文从宏观角度定量分析了汽车价格、人均收入和汽车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利用中国1996年-2013年汽车消费的宏观数据,引入消费品存量调整模型,总的来讲比较符合消费函数理论。我国普遍存在居民消费率偏低的问题,汽车消费又占了处房子外最大的消费,因此提升国内汽车消费对扩大内需成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本文对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汽车价格对居民汽车消费的影响,根据这一结论,结合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和本文宏观的消费函数的构建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政府责任

国家指定的法规、政策都会影响汽车消费量,或促进或抑制。如当前的汽车消费税,现在对低排量汽车减免消费税,就可以降低汽车的平均售价,进而促进汽车的消费需求。

在今天城乡差距巨大,广大东部沿海城市汽车拥堵现象严重,部分已经赶超发达国家,而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的收入偏低,且差距不断扩大。增加中西部收入是最好的办法。对中西部汽车行业进行补贴降低售价。

2.居民消费观念

消费者收入直接决定了消费能力,消费者收入越高,其产业消费结构越高。如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却远远赶不上GDP的增幅,居民收入增幅的下降对居民消费支出具有敏感性。此外收入差距的扩大,预期支出的上升都制约居民消费的提升。此时,政府着手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扩大投入,可以帮助居民适当的转变消费观念,增加消费支出,让他们有更多的生活消费意识,可以提高居民整体消费水平。从而提升汽车消费的支出。

3.汽车消费对其他行业

对于汽车企业来说,中国的汽车市场远远未达到饱和,广大的中部、西部以及三线以下城市还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汽车在居民消费中依旧属于奢侈品,因此生产出价廉质优的汽车产品是最好且最快的扩大企业规模的方式。

总之,汽车消费需求的扩大,以及社会内需的扩大需要社会各个力量的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2]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年鉴[Z].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1997-2014.

[3]石琼,吴群琪.影响私人轿车拥有的因素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24-29.

[4]马新力,袁莉.中国汽车市场及消费者行为研究[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14-15.

[5]陈立中.中国汽车产业需求估计,供给分析和兼并重组福利效应模拟--基于BLP等模型和来自乘用车市场的例证[J].中国软科学,2013.6.151-157.

[6]Berry S, J Levinsohn, A Pakes. Automobile Prices in Market Equilibrium [J]. {H} ECONOMETRICA ,1995,117(07).

作者简介:石俊峰(1992.09- ),男,汉族,江苏省如皋市人,学生,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