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75例疗效观察
2017-03-31杨帆
杨帆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5%,优于对照组的720%;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下降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较好,降压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高血压;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6-0118-02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结构的变化,加上生活工作压力、环境等的影响,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1]。患者以血压异常升高为主要病理改变,该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还会损害其他重要脏器(如心脏、肝脏、脑等),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笔者选取高血压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和《中医内科学》[3]中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合并糖尿病或者血液系统功能障碍的患者;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中,男45例,女30例;年龄35~77岁,平均(529±34)岁;病程1~12年,平均(65±14)年;按照高血压分级标准[2],轻度27例、中度33例、重度15例。观察组中,男43例,女32例;年龄34~76岁,平均(514±32)岁;病程1~13年,平均(67±15)年;按照高血压分级标准,轻度28例、中度34例、重度1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高血压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的西药降压药物治疗,视其病情给予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片25mg/次,2次/d(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2332091生产企业: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胶囊80mg/次,1次/d(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207140生产企业: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利尿药[呋塞米片20mg/次,2次/d(批准文号:国药准字6H2021130生产企业: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钙离子拮抗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次,1次/d(批准文号:国药准字00H492420生产企业: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mg/次,1次/d(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0323804生产企业:上海新亚药业闵行有限公司)]等治疗药物。治疗疗程4周。
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进行分型)给予相应的处方治疗。其中,肝阳上亢型予平肝潜阳方治疗:钩藤、菊花、生地、决明子各30g,车前子20g,泽泻、天麻、龙胆草、茵陈各12g,柴胡、山栀各10g、黄芩、木通各9g。肝肾阴虚型予养肝益肾的处方治疗:山药、生地、何首乌、珍珠母各30g,桑寄生、杜仲、枸杞、川牛膝、白芍各15g,天麻、丹皮、泽泻、萸肉各12g。阴阳两虚型予温肾滋阴方治疗:熟地、麦冬、杜仲各15g,萸肉、巴戟天、泽泻、茯苓各12g,苁蓉10g,石斛、五味子、石菖蒲、远志各9g,制附子6g,肉桂3g。痰湿壅盛型予降浊化痰方治疗:车前子、生山楂、丹参各30g,川芎15g,泽泻、天麻、茯苓、白术、猪苓各12g,菖蒲、半夏、南星、陈皮各9g。中药每日1剂,每日2次,分早晚饮用。
4周为1个疗程,4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标准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记录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下降程度。同时,结合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通过尼莫地平法对患者的中医症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的标准进行评分,计算中医症状疗效评价指数)与血压下降程度,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判断[5]。患者舒张压下降程度超过20mmHg(1mmHg=0133kPa)或者下降程度超过10mmHg,但降至正常,相关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仍存在部分临床症状,中医症状疗效评价指数在70%~99%为显效;患者舒张压下降程度在10~19mmHg之间或者下降程度不超过10mmHg,但降至正常,仍存在大部分症状,中医症状疗效评价指数在30%~69%为有效;患者治疗后无法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TX-*3]±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压下降程度比较观察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的下降程度,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现代研究认为,高血压的发生与机体的体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有关,其已成为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最高的的全身性慢性疾病之一[6]。并可诱发一系列其他心脑血管等疾病,危害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7]。针对高血压的病理特征,临床治疗以降压为主要目标,但单纯的西药降压治疗受个体耐受性差、药物副作用大,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高血压属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6],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伤虚损是造成高血压的主要原因,而阴阳失调,痰瘀互结则是其主要病机。
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病与肝肾两脏关系密切,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依据,可分为肝阳上亢型、痰湿壅盛型、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等,一般早期患者多以肝阳上亢型为主,中期患者则多为痰湿壅盛型,至晚期则会发展成为肝肾阴虚型或者阴阳两虚型,且不同证候之间可以在相关致病因素的影响下相互转化[8]。虽然中医按病因、分型治疗高血压,但其旨在治本,注重从阴阳平衡、气血运行等方面进行综合调理,具有副作用少,降压作用缓和、血压稳定性好的优点,与西药联合应用,可以有效减少西药的给药剂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又能发挥西药降压速度快、效果好的优势,二者互相补充,实现了速效、长效降压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而且治疗总有效率达946%,与对照组(720%)相比提高明显,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80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35):149-150.
[2]刘力生,龚兰生,孔灵芝,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肖振辉.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5]程广书.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治疗高血压75例[J].中医研究,2012,25(8):15-17.
[6]高发海,鲁静.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8):45-47.
[7]宋银枝,叶仁群,宋群利,等.49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特点及与证候的关系[J].中医药导报,2012,18(9):10-11.
[8]朱燕波,王琦,鄧棋为,等.中医体质类型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1):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