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体像烦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2017-03-31张沛婵
张沛婵
〔摘要〕体像烦恼是指由于个体自我审美观或审美能力偏差导致自我体像失望而引起的心理烦恼。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问卷对江门市新会区4所不同类型中学的 754名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中学生体像烦恼在性别上差异显著,无年级、学校类别、城乡差异;2.中学生体像烦恼与母亲情感温暖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母亲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等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母亲过分干涉保护无显著相关;而与父亲偏爱被试存在显著正相关,与父亲其他因子无显著相关。
〔关键词〕体像烦恼;父母教养方式;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09-0007-04
一、引言
体像(body image)或称躯体意象,是指个体对身体的主观感受,它包括了我们对自己身体的知觉、想象、情感与物理性质的感知等。这是一个随着我们的心境、环境和身体经验而时刻变动着的概念,是后天习得并在发育成长中完成的心理现象[1]。中学生正处于一个生理与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由于中学生开始对自己的容貌、身材、第二性征等表现出一定的关注,因此,中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自身这些方面的现状感到困惑或不满,表现出体像烦恼问题。体像烦恼是一种介于正常体像心理和体像障碍之间的不正常的体像心理。它是由于个体自我审美观或审美能力偏差导致自我体像失望而引起的心理烦恼。其特征为:过分关注自己的体像,有强烈的改变自身某方面体像的欲望,同时伴随着一些消极情绪。它比体像障碍更具有普遍性和弥散性。
我国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体像障碍、体像烦恼,并对它们在青少年学生中的现状及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以往的研究中大多强调体像障碍的病理学特点,对体像障碍者的节食、减肥等行为研究较多[2-6]。但实际情况是,学生中有体像障碍的比例远远少于体像烦恼。因而近年来也有学者开始对体像烦恼与社交问题[7]、体像烦恼与主观幸福感[8]、体像烦恼与自我完美主义倾向[9]等的关系进行研究。而中学生还没正式踏入社会,平时接触较多的人就是父母亲,父母亲的教养方式会对中学生的体像烦恼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对这一点国内还未有前人研究。本研究从中学生的体像烦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入手,以期对中学生对于自身体像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选取江门市新会区4所不同类型中学的在校学生,实施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问卷与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调查。共发放问卷 950 份,回收942份,回收率99.2%。剔除两题以上未做者,获得有效被试754人,有效率80.0%。其中男生304人,女生450人;初一254人,初二166人,高一177人,高二157人;职业中学137人,普通高中199人;普通中学199人,重点中学219人;居住地在城市的369人,农村的385人。
(二)研究工具
1.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问卷
此问卷采用由高亚兵,彭文波和周丽华等人[10]编制的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问卷。该问卷包括四个主成分:容貌烦恼、形体烦恼、性器官烦恼和性别烦恼,共由25个问题构成。问卷为三级评分,分别为符合、不置可否以及不符合。其中有16个条目为反向计分,总分范围是25~75分,分值越高,体像烦恼程度也越高[10]。
2.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
此量表采用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 Perris等人于1980年编制,岳冬梅等人[1]1993年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该量表包括母亲量表和父亲量表,母亲量表5个维度,父亲量表6个维度。量表中各题目按1、2、3、4评分,分别代表“从不、偶尔、经常、总是”,得分越高,表明父母在某个因子上的行为表现越多[11]。
(三)施测方式
以班级为单位,召集被试在教室里团体测试,调查问卷为匿名,使用统一指导语,测试完后当堂收回问卷。
三、结果
(一)中学生体像烦恼情况
男中学生体像烦恼的得分为41.80±7.40,女中学生为46.69±8.05;初一学生体像烦恼得分为44.56±8.51,初二学生为43.83±7.64,高一学生为45.60±7.84,高二学生为43.83±7.64;职业中学学生体像烦恼得分为46.59±8.24,普通高中学生为44.40±7.87;普通中学学生体像烦恼得分为44.68±8.44,重点中学学生为43.84±7.93;城镇组学生体像烦恼得分为44.99±8.20,农村组学生为44.46±8.10;总体中学生的体像烦恼得分为44.89±8.37。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中学生体像烦恼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8.456,p<0.001),无年级、学校类别、城乡差异。
(二)中学生体像烦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1.不同体像烦恼水平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比较
根据体像烦恼得分的高低,将中学生分为三组:体像烦恼分数由低到高25%的中学生为低体像烦恼组,由高到低25%的中学生为高体像烦恼组,其余为中等体像烦恼组。三组不同体像烦恼水平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结果与差异比较的结果如表1所示。
由上表可知,三組中学生报告的结果除母亲偏爱被试这个因子外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或p <0.01或p <0.001)。中学生体像烦恼水平高低与其报告的父母惩罚严厉、父母拒绝否认、父亲过分干涉、父亲偏爱被试、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得分成正比关系;而与中学生报告的父母情感温暖得分成反比关系。
2.中学生体像烦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
中学生体像烦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如表2所示。
从表2相关栏(r 栏)可以看出,中学生体像烦恼与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方式都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父亲和母亲的惩罚严厉等其他教养方式均呈现出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或p<0.001),与母亲偏爱被试的教养方式不存在显著相关。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子女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只从表2的相关栏中无法得知父亲或母亲各自对子女所起的作用。中学生体像烦恼与父母情感温暖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一方面表明父亲和母亲对中学生的体像烦恼具有双重影响,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只是父亲或母亲单方面对体像烦恼发生作用。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父亲和母亲情感温暖得分有很高的相关,这样就使父母的作用发生了混淆。为了更加客观地研究父母在家庭中对子女体像烦恼所起的作用,研究者用偏相关分析分别来考察中学生体像烦恼与父亲和母亲的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
从表2偏相关栏(pr栏)可以看出,在控制母亲教养方式的影响时,中学生体像烦恼与父亲偏爱被试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而与剩余因子不存在显著相关;在控制父亲各因子的影响时,中学生体像烦恼与母亲过分干涉保护不存在显著相关,与母亲情感温暖存在负相关,与母亲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等其他因子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说明,对于子女体像烦恼的影响,父亲和母亲在方式和程度上存在差异。中学生体像烦恼与母亲情感温暖相关显著,而与父亲情感温暖没有显著相关;与父亲和母亲的偏爱被试因子均相关显著。
四、讨论
(一)对中学生体像烦恼结果的讨论
本研究发现,中学生体像烦恼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女生的体像烦恼得分顯著高于男生。出现这个结果可能包括内部主观原因和外部客观原因两个方面。从内部主观因素来讲,一方面随着青春期身体发育,女生的第二性征更为明显,自己感觉身体渐渐地变得陌生了,渐渐地被不太匀称的成人的体形所替代,产生一些身体的自我不满意感,从而引起烦恼和焦虑;另一方面,由于对自己体像的过高的自我期望,从而出现自我丑陋或者过分夸大自我缺陷,最终产生烦恼和焦虑的现象。从外部客观因素讲,媒体及影视作品对骨感美的“狂轰滥炸”和过分渲染在女生体像烦恼的产生过程中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另外,本研究发现,中学生体像烦恼无年级、学校类别、城乡差异。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解释是,现代中学生受到各种媒体及影视作品的影响基本是一样的。
(二)对中学生体像烦恼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关系的讨论
本研究发现,在保持母亲各因子相同的情况下,中学生体像烦恼与父亲只有偏爱被试这个因子有显著正相关,与父亲其他因子相关不显著;在恒定父亲教养方式情况下,体像烦恼与母亲情感温暖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母亲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等因子有显著正相关,与母亲过分干涉保护无显著相关,这个结果可能与父母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有关。在我国传统家庭中父母形象一般都是“严父”“慈母”。父亲与子女的关系较母亲疏远,因而父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等对子女体像烦恼的影响不大。而母亲跟子女的关系比较亲密,子女也更容易接受来自母亲的各种影响。如果母亲多采用情感温暖方式,子女会倾向于更多地自我接纳,其体像烦恼水平会越低;反之,如果母亲多采用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子女也会倾向于不接纳自我,其体像烦恼水平会越高。如果父亲或母亲更多偏爱子女的话,子女会倾向于更多地关注自我形象,其体像烦恼也越高。
五、结论
(一)中学生体像烦恼有性别差异,无年级、学校类别、城乡差异。
(二)中学生体像烦恼与母亲情感温暖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母亲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等因子有显著正相关,与母亲过分干涉保护无显著相关;与父亲偏爱被试有显著正相关,与父亲其他因子无显著相关。
参考文献
[1]路红,祁禄.性别、抑郁、自尊与体像评价:关于大学生体像的调查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41(5):98-102.
[2]郑日昌.北京女青少年节食状况及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6):340-342.
[3]肖广兰.北京女中学生进食障碍和节食行为的调查与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2000.
[4]杜文东,王挺,刘娜.青春期女性体象障碍与心理反应关系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6):70-71.
[5]朱武,杜乾君,易运连,等.女性减肥者的体像问题与社会支持及性格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3):149-151.
[6]刘晓海. 女大学生自我体像问题与瘦身行为现状调查[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26-128.
[7]周丽华,骆伯巍,彭文波,等.初探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与社交问题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1):64-65,24.
[8]许浩川,刘毅,陈韵婷. 广州市大学生体像烦恼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 社会心理科学,2009,1:60-64.
[9]李玉环,宋灵青,赵富才. 大学生体像烦恼与自我完美主义倾向的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8:962-964.
[10]高亚兵,彭文波,周丽华,等.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研究 [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1005-1006.
[11]岳冬梅,等.父母抚养方式:EMBU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启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3):161.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江门,529100)
编辑/刘 扬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