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专业标准研究与实践
2017-03-31李前杰
李前杰
【摘 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何系统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如何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专业标准。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专业标准;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0-01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是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为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的转变,研究制定创新创业专业标准,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1.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1.1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较弱
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创业促进就业战略,最为活跃的群体为青年群体。但目前我国高学历的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相对薄弱,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其中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更弱。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比较明确,以培养行业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同时培养科技应用的推广者和操作者。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知识传播方式的巨变,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力度也就更加重要。
1.2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是思想认识不足。多数教育者认为只有技术知识的传授才是最主要的,忽视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二是系统性较弱。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单一,未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三是师资力量较弱。创新创业课程主要授课人员为就业指导课教师,以单纯的课本传授为主,缺少自身的专业实践,缺失创新创业实战经验。四是实践活动少。创新创业的实践操作性强,但受到资金与场地等的限制,学生很难从实践活动中习得技能知识。
2.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2.1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大潜力。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和综合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蓝,培养和造就基础宽厚、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付就业发展和挑战的人才,是高职院校在教育创新中担负的首要任务,将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2.2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学生就业压力的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招生规模连年扩大,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随之而来的就是越来越多的高层次劳动者源源不断地涌入劳动和人才市场,加之政府机关及其他事业单位减员增效,国有大中型企业及其它单位实施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大学生毕业就有可能面临着失业。因此,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引导和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新创业队伍中来,将大大地缓解学生就业压力。
2.3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步时间较晚,企业管理者的整体素质相比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当前我国正处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时期,知识经济对企业的管理者有着更高的要求。我国企业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亟待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整体素质,造就一批高水平的企业家队伍。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工作岗位的转换,这就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从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2.4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其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物质产品的丰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的尊重将成为人们就业的主要动机。在知识经济时期,大学生对创新、创造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他们想通过自我发展的方式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他们实现这一目标准备了条件。在创业活动中,他们通过选择,在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中去发展,以自己独特的思想和优势去超越、去突破、去创新,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专业标准的构建
3.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明晰,决定了专业标准是否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是否符合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为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
3.2创新创业教育植入专业标准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互联网+”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
3.3结合各类竞赛制定专业标准
以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为切入点,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一是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賽,以及本校一系列的技能竞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科技服务活动、发明、创作活动等,全面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风险意识、团队精神,为以后自主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通过为行业企业提供项目研发、技术咨询、产品设计等各种技术服务,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将技能竞赛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学分折算纳入专业标准。
3.4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一是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作为有较多知识积累的高素质群体的大学生,应把创业看作是自己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二是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包括工商注册、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财务管理、政策法律、“互联网+”等。三是鼓励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将第二课堂纳入专业标准,惟有如此才能选准创业项目。四是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一个精诚团结、各方面互补的团队,才能保证创业的成功。五是重视典型创业事例教育。把企业界的创业案例搬上讲坛,把成功企业家聘为兼职教授,及时收集校友创业方面的素材,通过各种形式的“现身说法”,燃起大学生的创业激情。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还不健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在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指导,以此提高我国高职教育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
[2]陈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03:34-35.
[3]李绍明.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体系的构建与实现[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