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阅读指津

2017-03-31王旭东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7年3期
关键词:翰林院史传谥号

王旭东

本文是一篇写人的史传类文言文,阅读这类文言文需要做到“四看”,其中重点是生平事迹,难点是包括谥号在内的文化常识。

基本信息看开头。史传类文章的布局结构一般比较简单,开篇总体介绍人物的基本情况,介绍传主的姓名字号、祖籍族望、家境师学、父兄仕途、布衣声望等基本信息,记述传主的特殊才能。

生平事迹看正文。正文主要记载传主的生平事迹,大多由具有典型性的生活片段组成。这些材料多以时间为线贯穿始终,以品行为核心决定取舍,以任职与官衔为行文标志。《孙傅传》中,孙傅登进士第,任礼部员外郎时,劝说尚书蔡翛在治国方略上应有所变更;宣和末,任中书舍人,反对朝廷为安置高丽使者劳民伤财,却被贬官;靖康元年,任职给事中、兵部尚书,上书请求恢复祖宗法度,受到时人赞许;十一月,任尚书右丞、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孙傅亲冒矢石;辅太子留守、兼少傅,金人掳走钦宗,孙傅努力保护太子,与敌人周旋,后来太子被迫入金营,孙傅忠心追随,最终死于朔廷。

人物评价看谥号。史传文最后一般交代传主官位所至、朝野名望、人生结局、卒年赐谥等。南宋绍兴中,赠孙傅开府仪同三司,谥忠定。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又分为美谥、平谥和恶谥。文臣、武将谥号分别以文、武两字开头,还有一种就是文武大臣通用的通谥,以忠字开头。按照谥法,文官如果是进士、并且曾经在翰林院供职,死后赐谥以“文”字开头,用两个字做谥;武官的谥号,则一律以“武”字开头,也是两个字做谥;没有进过翰林院或者不是进士的文官,则以“忠”字开头,后跟文、武、定、烈、简、肃、毅、敬等字,比如,海瑞死后谥号“忠介”,因为海瑞是举人出身,不是进士;于谦死后谥号“忠愍”,因为于谦没有在翰林院供职的履历。按照苏洵所撰《谥法》:盛衰纯固曰忠,危身奉上曰忠,临患不忘国曰忠,推贤尽忠曰忠,廉方公正曰忠;安民大虑曰定,纯行不爽曰定,大虑慈仁曰定,安民法古曰定。孙傅谥号“忠定”,是美谥,是褒扬他敢于直言进谏、忠于朝廷、不畏强权、为国家利益不惜牺牲性命的优秀品质。

文化常识看积累。近几年,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受重视,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常用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古代官职、人的称谓、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八大类。2016年高考的三套全国卷,考查的文化常识有首相、建储、有司、契丹、中宫、陛下、吏部、移疾、礼部、教坊司、致仕、两京,共12个。在《孙傅传》中,重要的文化常识有登进士第、礼部、尚书、迁、高丽、中国、宰相、兵部、金、太子、宦者、谥等12个。比如,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更多地依靠学生的语文功底和素养。这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的时候要放开眼界,多去关注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可以分门别类地积累古代文化常识,集中复习巩固;常用的八大类文化常識如果能重点掌握,阅读文言文,特别是史传类文章往往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翰林院史传谥号
玉石俱焚前夜被打捞:有个小白律师温暖了凉薄
方复 《苏东坡重返翰林院》
从《旧京词林志》看明代南京翰林院地位的下降
漫话谥号
从读者角度看史传文学中虚构存在的合理性
明代翰林院在高级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辽太祖尊号谥号考辨
说“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