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脑梗塞发病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
2017-03-30郑菲
郑 菲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安徽 合肥 230011)
青年脑梗塞发病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
郑 菲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安徽 合肥 230011)
目的分析青年脑梗塞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探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青年脑梗塞患者350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发病组,将同期进行健康查体的青年人220例作为对照组。由专业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进行信息采集。采集患者的一般信息、血压、生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按照分析得到的青年脑梗塞发病因素,针对每个发病因素探讨合理的护理措施。结果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进行单因素比较,其中BMI、吸烟饮酒史、血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是否发生脑梗塞作为因变量,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吸烟饮酒史、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与青年患者发生脑梗塞有关。结论青年发生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众多,以这些危险因素作为切入点制定护理对策,减少青年脑梗塞的发生。
青年;脑梗塞;发病因素;护理对策
脑梗塞即缺血性脑卒中,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从而导致患者意识、活动等多方面障碍,对患者健康和家庭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负担,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脑梗塞的发病呈现越来越明显的年轻化趋势。青年患者正处于学习、生活、工作的关键时期,一旦发生脑梗塞,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工作是青年脑梗塞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障,对青年脑梗塞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预防再次发生脑梗塞,是降低患者损失的重要途径。因此本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青年脑梗塞患者350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发病组,其中男210例,女140例,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2.1±6.2)岁。将同期进行健康查体的青年人22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30例,女90例,年龄20~44岁,平均年龄(31.1±3.9)岁。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初次发生脑梗塞的患者;年龄<45岁;同意加入研究的患者。排除标准:患有脑血管畸形的患者;合并严重肝肾、心肺功能不全或其他疾病长期卧床的患者;存在精神障碍不能与护理人员正常交流的患者;不同意加入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由专业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进行信息采集并详细记录。在询问病史时由患者按照自身情况说明真实情况,如患者构音障碍或不能交流,由患者家属提供信息,尽量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在信息采集过程中避免使用诱导性语言和提问方式,并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确保患者及家属理解每个问题的并能按实际情况作答。(1)一般信息:询问并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BMI、吸烟饮酒史。(2)生命体征:发斌组患者入院后完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并将患者的血压记录纳入采集的信息之一。对照组在查体时完善血压的测量,并由专人进行记录。(3)生化指标测定:发病组患者入院后第二天抽取肘静脉空腹血,对照组于当日查体时抽取肘静脉空腹血,将血样送至检验科,测定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3)将所有信息进行汇总,并由专人进行统计分析。按照分析得到的青年脑梗塞发病因素,针对每个发病因素探讨合理的护理措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资料比较
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进行单因素比较,其中BMI、吸烟饮酒史、血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资料比较
2.2 青年脑梗塞发病因素分析
将是否发生脑梗塞作为因变量,将表1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吸烟饮酒史、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与青年患者发生脑梗塞有关,见表2。
表2 青年脑梗塞发病因素分析
3 讨 论
3.1 青年脑梗塞发病因素
急性脑梗塞时患者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坏死,常常导致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缺损,是人类致残和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脑梗塞病死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其高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青年患者一旦发生脑梗塞,对其工作生活的影响较老年人更加严重。神经功能的缺损导致青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社交频率降低、工作能力下降甚至完全脱离工作、社会,对患者心理和患者家庭带来沉重打击。本研究对青年脑梗塞患者的发病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最终发现BMI、吸烟饮酒史、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与青年患者发生脑梗塞有关。这与传统研究得到的脑梗塞高危因素一致[2]。这说明脑梗塞发病年轻化的原因也由常见的高危因素引起。制定护理措施时需以上述高危因素为切入点,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预防青年脑梗塞的发生或复发提供有力保障。
3.2 青年脑梗塞护理对策
在本研究中发现BMI是引起青年脑梗塞的因素之一。BMI是衡量患者是否肥胖的有力指标。在青年脑梗塞患者中,BMI普遍升高,这说明肥胖是引发脑梗塞的原因[3]。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普及肥胖对机体的损害,使其建立积极运动的信心。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肢体活动情况,帮助患者采取散步、慢走、慢跑等多种运动方式,保证活动量,控制体重,加强饮食控制,避免摄入过多能量,营养过剩。在纠正肥胖的同时,也间接改善患者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多种脑梗塞发病危险因素。吸烟能够损伤血管内皮,过量饮酒导致血压升高,酒精同时能够引起脑血管平滑肌收缩,引起脑梗死[4]。护理人加强对患者监督,强调戒烟限酒的重要性,同时加强病房、医院内其他人员的吸烟教育,创建无烟病房、无烟医院,避免患者被动吸烟。青年患者多在工作中频繁参加聚会,常以饮酒的多少评价关系的好坏,注意纠正患者的错误观念,使其采用其他健康方式表达对朋友、家人、同事的感情。
高血压是目前公认的脑梗塞发病危险因素之一,约有70%的脑梗塞与血压控制不良有关[5]。高血压状态能够导致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血管损伤后,脂质沉积,炎性细胞浸润,导致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阻塞脑血管,引发脑梗塞,因此,帮助患者良好控制血压也是预防青年脑梗塞发生的护理工作重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长期处于异常状态,长期存在的高血糖状态也是引起青年脑梗塞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与控制血压一样,控制血糖也是护理工作的关键。高血压和糖尿病均是需要患者终生服药的一种疾病,长期服药导致患者的依从性下降,尤其青年患者认为自身体质好而不按时服药,导致血压和血糖控制不佳。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向其宣教按时服药对血压、血糖控制的重要性,正常的血压和血糖水平将大大降低脑梗塞发生的几率。加强饮食指导,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告知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应饮食清淡,每天食盐的摄入量<6 g;减少油炸食品、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避免加重高脂血症,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鱼类、豆奶制品等。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饮食的量,以免因饮食控制不佳引起的血糖波动。
青年脑梗塞发病的危险因素如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相应的,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实施的护理对策也不是独立存在的,在饮食护理、运动锻炼护理、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调节血脂等多种护理工作中,各个部分相互穿插、共同作用,在多个方面进行护理工作,使患者的饮食、运动、服药等各方面均得到相应的护理,从而共同发挥护理作用,在各个危险因素发挥护理干预作用,从而降低青年人发生脑梗塞的危险。
综上所述,青年发生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众多,以这些危险因素作为切入点制定护理对策,减少青年脑梗塞的发生。
[1]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 肖 燕,赵志刚.青年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2,44(20):67.
[3] 陈 漩,高小平,梁 辉,等.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3,40(4):304-307.
[4] 张燕梅.试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常见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24(20):14-16.
[5] 王 文.2010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指南与2005年比较的特点分析[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1,5(5):259-262.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74
A
ISSN.2096-2479.2017.02.1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