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预防对策
2017-03-30杨淑坤李晓阳麦海媚岑淑霞
杨淑坤,李晓阳,麦海媚,岑淑霞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 广州 510080)
分析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预防对策
杨淑坤,李晓阳,麦海媚,岑淑霞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 广州 510080)
目的分析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预防对策。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血透治疗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预防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的不安全因素分类情况、护理前后的不安全因素发生率等指标结果。结果护理组的不安全因素发生率大小为20%(3/15),其中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差、跌倒、院内感染三个主要类别的不安全因素发生率大小分别是6.67%、6.67%、20%,对照组的不安全因素发生率大小为53.33%(8/15),和对照组的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差、跌倒、院内感染三个主要类别的不安全因素发生率大小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透治疗患者采用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后,可以有效完善血透室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降低血透治疗患者的不安全因素发生次数,从而使得患者的治愈效果不断得到提升和改善。
血透室;护理;不安全因素;预防对策
伴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加强,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不断增大,护理风险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医护工作开展时,必须要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加强认识[1],其中血透室就是病情危重患者开展治疗过程的一个场所,在治疗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安全因素,因此需要及时的识别这些不安全因素,有效加以预防,做好相应的管理控制工作,为更好的开展血透室护理和治疗工作提供保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血透治疗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15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56.22±10.0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护理组采用预防护理干预方式,第一,完善相关管理制度[2]。血透室的各类相关仪器设备都需要专门设置工作人员进行保管,定期开展检查工作,对其检查工作开展过程进行维护和保养治疗,同时还需要加强相关护理管理和监督操作,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小组,确保护理工作开展的标准化、规范化。
第二,重视医护人员培训指导。对血透室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识别,对于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讨论,进一步提出相应的预防管理对策,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培训指导,对护理人员的理论以及操作技能进行严格考核,定期开展考察工作,对于考核不合格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在培训教育指导,确保其合格后才可以开展后续的医护管理工作[3]。
第三,护患沟通。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做好心理疏导,耐心的听取患者提出的问题,解答患者的疑问,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得患者可以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使得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护工作开展,提升护理疗效[4]。
第四,护理安全知识加强学习。在护理管理工作开展时,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及操作条例,能够加强护理管理和学习,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规定开展针对性学习过程,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认识,依法行事,不断维护患者的权力,同时学会用法律知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加强责任心认识,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护理服务。
第五,人力资源科学配置。根据该科室具体的情况加强和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互相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协作关系,确保护理人员编制正规,满足血透室护理工作开展需要,同时需要不同护理人员专业特长、护理年限、护理经验等各方面情况综合考量,分层次开展护理培训指导工作,确保每一组护理成员在护理工作开展时,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医护工作开展的满意度。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本次研究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分类情况结果对比
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差、跌倒、院内感染三个主要类别。
2.2 两组护理前后的不安全因素发生率结果对比
护理组的不安全因素发生率大小为20%(3/15),对照组的不安全因素发生率大小为53.33%(8/15),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护理前后的不安全因素分类情况以及发生率大小结果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不安全因素分类情况以及发生率大小结果对比 [n(%)]
2.4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见表2。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02.1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