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改善作用研究

2017-03-30倪春芳曹亚芬

关键词:系统化神经功能脑梗死

倪春芳,曹亚芬

(张家港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张家港 215600)

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改善作用研究

倪春芳,曹亚芬

(张家港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张家港 215600)

目的探究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在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进行分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指标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14天时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系统化护理干预;脑梗死;神经功能;ADL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急、进展快,容易引起偏瘫、失语等并发症[1],对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重要影响。在临床治疗中,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一定程度上能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身体功能,我院对脑梗死患者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各25例。对照组男17例,女8例,年龄54~67岁,平均(61.2±2.3)岁。观察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52~68岁,平均(62.6±2.2)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措施为:①系统的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及家属宣传脑梗死的相关知识,每日定时开展面对面的健康教育活动,给患者发放健康宣传手册,每日进行一次健康知识考核,从而针对患者的认知水平查漏补缺,提高患者对脑梗死疾病的认知水平。同时,在患者卧床期间,给患者介绍功能锻炼的内容、方法等,给患者说明详细的功能锻炼方案,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其主动配合功能锻炼。②心理护理,结合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职业背景、性格、病情等分析患者的心理状况,同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例如:对于出现肢体运动障碍的老年患者,其容易产生绝望、焦躁等情绪,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察言观色,掌握沟通技巧,根据患者的职业尊称患者,并且把握交谈时的语气、声音大小等,耐心安慰患者肢体运动障碍只是暂时的,经过功能锻炼和规范化的治疗,肢体运动功能会逐渐恢复,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③体位护理,遵医嘱给患者摆放功能位,并及时进行体位的变化,同时在相关受压部位垫软枕、每30 min对受压部位周围进行按摩,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预防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④被动运动以及肢体的训练,在卧床期间每日给患者的肢体进行被动运动,2~3次/d,活动患者四肢的各个关节,并指导患者双手十指交叉,将患侧拇指置于健侧拇指上稍稍向外展,用健侧手带动患侧手的外展、内收等运动。下肢进行搭桥运动,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者的臀部抬高,伸展髋关节,训练骨盆的控制能力,缓解下肢痉挛症状;⑤坐位、站立位训练: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设定训练的强度,将床头抬高30°,在膝盖下垫软枕,伸展脊柱,2~3次/d,10~15 min/次,循序渐进的增加床头抬高幅度。在患者端坐时无头晕、恶心等症状时,可开始站立位训练,从站立5 min开始,逐步增加站立的时间;⑥步行训练:护理人员扶住患者的腰部,引导患者的健侧上肢扶助肩部,进行原地踏步运动,待步态平稳后再以手扶行;⑦生活训练: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逐步循序渐进的开展刷牙、喝水、穿衣服、吃饭等生活训练。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14天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得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ADL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从表1中得知护理14天,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有明显的降低,且ADL评分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14天时,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对比(±s)

注:与本组内护理前对比,*P<0.05

组别 NIHSS评分 ADL评分护理前 护理14d 护理前 护理14d观察组 15.7±2.3 5.3±0.7* 45.0±12.1 78.3±13.4*对照组 15.4±2.1 7.6±0.9* 45.8±12.6 69.6±11.5* t 0.482 10.086 0.229 2.463 P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脑梗死患者多伴有肢体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等,当治疗的疗效不明显时,患者就可能产生诸多不良情绪,甚至排斥治疗,不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2]。因此,还必须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心理状况等制定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促进濒死脑细胞的复活,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是基于以患者为中心、整体性、全面性思想而形成的护理模式,其强调护理措施的全面性、系统性、完整性、无缝隙性[3]。对脑梗死患者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重视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护理,促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护理、康复,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开展的功能锻炼,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更低,且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用于脑梗死患者中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1] 蒋立昀.系统化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z2):192-193.

[2] 李红艳.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康复效果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5):66-67.

[3] 白 艳.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7):228-228.

本文编辑:赵小龙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02.49.02

猜你喜欢

系统化神经功能脑梗死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