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小学校图书馆(室)建设策略探析
2017-03-30王颖
王颖
加强中小学校图书馆(室)建设策略探析
王颖
中小学图书馆(室)是广大师生获取信息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是中小学服务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在全民阅读推广成为新常态的大环境下,推进“书香校园”建设,让广大中小学生养成“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良好习惯,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小学图书馆(室)存在的问题,并就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提出可行性策略,为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中小学;图书馆(室);图书馆建设;建设策略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中小学生既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群体,也正处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黄金年龄阶段。做好中小学生阅读工作,需要推进“书香校园”建设,需要建好、用好中小学图书馆。[1]2015年5月,教育部、文化部等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到2018年,有条件的地区要按照学校建设标准补充新建图书馆,改善不达标图书馆,不具备条件的农村中小学、教学点要有图书柜、图书角。到2020年,绝大部分中小学要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建有图书馆。基本建成与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现代化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管理和服务体系。[2]这既是全民阅读国家战略在中小学生教育发展工作上的具体体现,也为明确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定位指明了方向。
一、目前中小学图书馆(室)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中小学在图书馆(室)的建设上多半是固步自封,安于现状,缺乏探索精神,管理模式落后、效率低下,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虽然国家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全面提高了中小学图书馆(室)的保障水平,但目前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1.建设面积不足,不利于学生展开阅读。现在,虽然多数中小学建有图书馆(室),但多数馆舍面积不足,有条件独立设置电子阅览室的学校很少,多数中小学的电子阅览室与信息技术课计算机机房合用。中小学图书馆(室)开展学术交流、读书活动的场地十分有限,不利于中小学生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
2.馆藏资源质量不高,影响学生阅读。馆藏资源种类不够丰富,数量较少,更新较慢,部分藏书比较陈旧,复本较多,且藏书的分编不够标准,不利于藏书的整理、查找,整体利用率较低。总体来说馆藏与教育教学融合不够,不能满足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高质量的阅读需求。
3.专业人员配备不足,不能为学生阅读提供优质服务。大多只配备一位管理人员,专职馆员数量很少,且总体来说具有图书馆学等相关学历或受到过相关专业培训的人员很少,人员流动性较大,在人员配备上没能达到图书馆的一般装备标准,不利于中小学图书馆(室)的标准化、专业化发展和管理。
存在问题的原因,首先,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中小学校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没有充分地重视,学校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图书馆(室)的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处于“边缘化”境地;其次,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缺乏专业管理人员,也使得图书馆的利用率难以得到提升。[3]
二、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的策略
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建设需要主管部门及学校高度重视,调动各方力量。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加强制度建设、馆藏建设、馆员队伍建设,以实现中小学图书馆(室)的总体业务服务水平的提高,进而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一)加强制度建设,为建设书香校园提供“软件”保障
1.制定发展规划。要严格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教基(2003)5号)文件要求,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图书馆(室)长期规划、短期计划及年度实施方案,实行期中工作检查、期末工作总结,并存档有关工作的相关资料。
2.细化业务制度。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业务细则、规章制度。中小学图书馆(室)工作分为业务和行政两个方面。业务工作包括图书采购(选书、购置、验收、登录)、图书整理(分类、编目、加工)、图书保管(典藏、装订、修补)、图书利用(阅览、出借、推广、参考咨询)等。要根据学生和教师的阅读需要,精选各类图书,为他们的阅读提供保障。同时,需制定《图书馆(室)管理使用制度》《教师阅览室管理制度》《学生阅览室管理制度》《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书刊借阅制度》《图书馆(室)岗位制度》《图书设备管理制度》《借书逾期及丢失损坏处罚规则》《图书清点、剔除管理制度》等制度。
3.完善行政制度。行政工作是业务工作顺利完成的保障。中小学图书馆(室)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要保证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使其在晋级、晋升上与教师享受同等待遇,提升馆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便为学生阅读更好提供服务,为建设书香校园贡献力量。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建设书香校园提供“硬件”保障
在中小学校的建设规划时,要重视其图书馆(室)的硬件建设,保障资金投入到量、到位。
1.中小学图书馆(室)面积和座位应按照《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吉教[2010]19号)文件执行。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图书室参照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标准执行。村小图书馆(室)面积和座位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建标[2008]159号)文件执行。图书馆宜单独建造,图书室与其他建筑合建时,必须满足图书馆(室)的环境要求,形成相对独立的区域,单独设置出入口,为建设书香校园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2.图书馆应有开展读书和学术交流等活动的场所。电子阅览室一座一机,小学电子阅览室最低座位数不少于25座,中学电子阅览室最低座位数不少于30座,生均使用面积不低于1.9㎡,暂时没有条件单独设立电子阅览室的学校,在满足信息技术教育课开设的情况下,可以与计算机室合用,但必须有专人管理、有管理制度、有供学生阅读的资料、有固定的开放时间。馆内要实行方便师生使用的藏、借、阅一体的布局方式。根据农村普通小学的特点,非完全小学可以不设置学生阅览座位,以班级或个人为单位借阅图书。
(三)加强馆藏建设,为学生阅读提供图书数量保障
中小学图书馆(室)馆藏建设的主导思想是,馆藏结构要合理,一要做到学科门类多样性、领域广泛化,例如在采购中文图书时可以适当选购外文译注、英文著作等;二要使馆藏具有基础与拓展、普及与提高兼顾的特点,同一学科可同时提供从基础认知到拓展延伸不同水平的馆藏资源,以服务于不同学龄、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的阅读需求。[4]
要注意规范馆藏采购机制。首先馆藏图书类别、结构比例、藏书量(不含电子图书)标准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教基〔2003〕5号)文件执行。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图书A类、B类、Z类统一管理,其他类别中、小学分别管理,生均图书册数分别统计。其次中小学图书馆(室)应注重收藏具有馆藏价值的图书,并要做到品种丰富,复本量一般不超过5册(纸本图书复本:规模不足100人的学校一般不超过2册;101—300人的学校一般不超过3册,301—500人的学校一般不超过5册;500人以上的学校一般不超过10册)。名人全集、选集、多卷书、丛书等一般不超过2册,具体可参见《中小学藏书结构比例表》。每年新增图书比例应不少于生均0.5册。小学报刊种类60种,工具书、参考书120种;初中报刊种类80种,工具书、参考书180种。馆藏应有一定量的音像资料、电子图书,要重视对校本资源、特色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和应用。
(四)加强馆员队伍建设,为建设书香校园提供人才保障
中小学图书馆(室)应配备1—2位管理员(含兼职)。小学管理人员应有中专(含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中学管理人员应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通过装备部门培训,并持有岗位资格(合格)证书,且要保持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
图书馆员首先要热爱图书馆工作,有较强的服务意识,乐于奉献,勇于创新。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丰富的相关知识和较强的应用能力,并且熟悉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内容体系,能根据教育教学特点开展图书馆工作。其次应熟悉计算机操作和网络使用,适应图书馆现代化管理。
要采用多种方式对现有馆员进行培训,全面提高其素质,适应图书馆现代化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需要。特别要重视中青年馆员的培养,对年轻有为专业基础好的馆员,设立高标准目标严格要求他们,使专业化发展。
在全民阅读的时代大背景下,在建设书香校园的过程中,中小学图书馆(室)只有正确认识自身的发展状态及自身存在的不足,深刻领会《意见》中蕴含的理念,用新的理念统一思想、指导行动,克服困难。为了与现代中小学教育相匹配,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要保障人、财、物的投入,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只有完善了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建设工作,才能改变以往中小学图书馆(室)“边缘化”的地位,才能真正实现书香校园建设,才能让中小学生养成“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良好习惯成为可能,才能真正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1]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以书香校园引领书香社会建设——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就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答记者问[Z].平安校园,2015(12):18-20.
[2]刘博智.2020年绝大部分中小学建有标准图书馆[N].中国教育报,2015-06-02(1).
[3]杨丽青.中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探究[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14(3).
[4]陈佳.中小学开放式图书馆建设原则和理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4).
责任编辑:郭一鹤
G25
A
1671-6531(2017)08-0030-03
王颖/长春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中学一级教师(吉林长春1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