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介入术后绷带包扎致压力性溃疡发生率的效果观察①
2017-03-30龚丽娜谢建飞丁四清张丽娟夏妙娟郭兰平
龚丽娜,谢建飞,丁四清,张丽娟,夏妙娟,郭兰平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1.神经内科ICU,长沙 410013;2.护理部,长沙 410013;3.36病区移植ICU,长沙 410013)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介入术后绷带包扎致压力性溃疡发生率的效果观察①
龚丽娜1,谢建飞2,丁四清3,张丽娟1,夏妙娟3,郭兰平1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1.神经内科ICU,长沙 410013;2.护理部,长沙 410013;3.36病区移植ICU,长沙 4100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介入术后绷带包扎致压力性溃疡发生率的效果观察。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降低介入术后绷带包扎致压力性溃疡发生率”为主题,对导致介入术后绷带包扎致压力性溃疡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并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等。结果:品管圈活动前介入术后绷带包扎致压力性溃疡发生率为35%,品管圈活动后,介入术后绷带包扎致压力性溃疡发生率降低为15.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介入术后绷带包扎致压力性溃疡发生率中效果显著 。
品管圈;介入治疗;压力性溃疡
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全称品质管理圈,是指在工作岗位上为了解决问题,自发结合成一个小团体,团员间分工合作,应用品管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关键性问题,以达到业绩改善之目标[1]。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treatment),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随着神经介入放射学发展,采用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可达到近似手术夹闭的效果[2],对部分不能手术或手术失败的病例,弹簧圈栓塞治疗可能是仅有的方法[3]。压力性溃疡(pressureulcer),简称PU,也叫压疮,2014年美国压力溃疡顾问小组(NPUAP)定义压疮是指皮肤或/和皮下组织的局部损伤,通常位于骨突出部位,由压力或者压力联合剪切力引起的[4],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国内相关统计显示,仅住院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就达5.1%~22.1%。回顾我院神经内科2013-01~2014-12两年期间统计介入人数100例中,发生绷带包扎后压力性溃疡的患者为35例,发生率为35%。2014-11~2015-08,我院护理部在各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我们压疮小组确定“降低介入术后绷带包扎致压力性溃疡发生率”为活动主题的选题,并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神经内科是国家重点专科,回顾该科室2013-01~2014-12两年期间统计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人数100例中,发生绷带包扎后压力性溃疡的患者为35例,发生率为35%。品管圈活动后对2015-01~2015-06期间统计介入人数85例及术后绷带包扎致压力性溃疡10例,计算其发生率,与之前进行比较分析。
2 方法
2.1 品管圈小组成立
QCC活动是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更是深化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压疮小组于2014年11月成立品管圈小组,设定圈名与圈徽。10名相关医护人员自愿加入,由圈员民主选出圈长1名,由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列出所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将其相似性分类成亲和图,再采用评价法对亲和图所总结出的问题就其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方面分别打分,每个维度以1~5分计分(5分“最高”、3分“普通”、1分“最低”),确定“降低介入术后绷带包扎致压力性溃疡发生率”为活动主题。目的为了减少患者痛苦与不适感,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救治质量;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社会效益。
2.2 现况把握
回顾医院2013-01-01~2014-12-31共100例介入病人中共35例绷带包扎致压力性溃疡病患者资料,分析造成压力性溃疡的原因:包扎材料或保护材料使用不当15例,占42.8%;患者躁动10例,占28.6%;患者营养活凝血功能差5例,占14.3%;药物影响5例,占14.3%。
2.3 设定目标
针对统计分析结果,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确立目标值,期望通过品管圈活动。设定理由:依前述选题过程中圈能力得分应为80%,据品管圈给出的公式计算出目标值,介入术后绷带包扎致压力性溃疡发生率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35%-(35%×71.4%×80%)=15.01%。也就是说,针对出现的问题,采用PDCA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设定目标实施后,介入术后绷带包扎致压力性溃疡发生率下降至15.01%。
2.4 要因分析
原因分析全体圈员发动头脑风暴经过讨论,通过绘制鱼骨图(见图1),从而共统计出患者、材料、医护、药物4个方面要因, 经过讨论确定材料因素和医护因素为主要问题,需要改善。
图1 介入术后压力性溃疡相关因素
2.5 制订对策并实施
针对原因,通过头脑风暴法找出对策,然后评价对策的可行性、效益性,并根据评价结果实施对策。
2.5.1 材料因素主要是因为选择包扎的绷带容易卷边,增加对患者皮肤的压迫;其次是有些患者对绷带过敏也可引起皮肤问题;另外,在绷带的受力部位没有选择合适的保护材料,传统一般选择纱布或者棉垫,都比较容易滑脱,而且本身就比较粗糙,也容易给皮肤带来损害。
针对以上,我们进行对策与改进:选用粘性、弹性、透气性好而且低敏度的的弹力绷带,选择缓冲效果好的敷料(泡沫敷料)作为着力点的缓冲保护材
料。由于好的材料比较昂贵,术前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取得患者同意,并签署相关同意书。
2.5.2 医护因素主要包括:绷带包扎的松紧度欠妥;沙袋加压的时间过长;绷带着力点的评估不当,未及时采取有效的减压措施以及躁动患者未及时镇静处理。 针对以上,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加强包扎情况评估:对介入术后患者进行穿刺点包扎情况评估登记,每班交接班;在出现压痕的部位适当的调节绷带位置,改变着力点并予赛肤润涂抹来改善;根据患者情况适当的调节绷带的松紧度;变更患者体位来调节受压部位;对所有的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并进行考核。
②改善患者躁动情况: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制动的重要性,取得配合;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满足患者合理需求,提高舒适感;对术侧肢体向心性环形按摩,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对患者进行Ramsay评分,根据结果采取适当的镇静治疗。
2.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3 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有效降低介入术后绷带包扎致压力性溃疡发生率。见表1。
表1 品管圈活动前后介入术后绷带包扎致压力性溃疡发生率比较情况统计
介入术后绷带包扎致压力性溃疡达标率=︳(改善后11.72%-改善前35%)/(目标值15.01%- 改善前35%)︳ ×100%=116.5%
介入术后绷带包扎致压力性溃疡目标改善率=︳(改善后11.72%-改善前35%) ︳ /改善前35%×100%=66.4%
4 讨论
4.1 有形成果显示:品管圈活动前介入术后绷带包扎致压力性溃疡发生率为35%,品管圈活动后,介入术后绷带包扎致压力性溃疡发生率降低为11.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介入术后绷带包扎致压力性溃疡发生率中效果显著。表明品管圈小组通过品管圈管理针对引起介入术后绷带包扎致压力性溃疡的相关问题,进行选题、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及原因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通过改进材料;加强包扎情况评估;改善患者躁动情况;加强医护人员相关知识培训可以明显降低介入术后绷带包扎致压力性溃疡的发生。
4.2 无形成果
品管圈活动前后对每一位圈员就运用QCC能力、团队精神、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工作热情等8个方面进行调查,并计算平均分,结果表明所有指标均有提高。开展品管圈活动,核心是强调让成员自动自发的参加活动[5]。通过本小组开展的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
提高了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责任心,发挥团队精神,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从而提升了护士在整个医疗活动中的地位。
[1]王丽香,李旺君.浅议“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环节质量检查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2008,6(1):255-256
[2]唐玉磊.褥疮护理新进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7,5(4):143-144
[3]王桂丽,刘长君.手术中压疮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医临床研究,2014,4(2):115-116
[4]鄢雨英,林莉莉,郑佳音.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理病历书写完整性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0,9(7):625-626
[5]林欢,孙春红,樊婷,等.品管圈活动降低血液病患者PICC并发症[J].护理学杂志,2015,30(1):33-36
1.国家临床护理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卫办医函[2013]544号);2.湖南省卫生计生委科研基金支助,编号:B2015-036。
龚丽娜(1979~)女,湖南长沙人,硕士,副主任护师。
R
B
1008-0104(2017)01-0011-02
2016-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