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们建言生活服务
2017-03-30整理丨骆潇吴茜
整理丨骆潇 吴茜
代表委员们建言生活服务
整理丨骆潇 吴茜
今年无论是地方两会,还是全国两会,民生话题依然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家庭服务》杂志从中梳理出了与生活服务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一老一小、家服行业发展、社区建设、家庭教育、智慧生活等方面。
行业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卓长立:家政行业应该顺应改革发展趋势,进一步在安置就业、服务民生、拉动内需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要让家政行业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实现新跨越新发展。
建议我国尽快在市场进出规则、竞争规则、交易规则和仲裁规则等方面建立起家政行业市场规则。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思路,规划、布局家政行业,在土地、税收、金融、社会保障、人才培养等方面尽快出台产业扶持政策。高度重视家政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把家政行业的诚信体系建设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加快家政行业诚信方面的法律、法规、条例、标准的制订和实施,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形成信用信息共享。
湖南省政协委员杨开文:建议由湖南省商务厅牵头,协同省公安厅、省妇联,推行家政服务员注册制。在长沙市先行试点,将家政服务员数据实时接入公安户籍查询系统,并纳入国家公民信用管理系统。
将个人信用二维码作为家政员注册制的重要抓手。家政企业在对家政服务员个人信用进行在线审核,经公安户籍系统查询无犯罪记录后,才可以发放家政服务员个人信用查询二维码,作为家政服务员的唯一身份标识。
临沂市政协委员李茜:要大力培育一批示范性强的家庭服务品牌企业,带动行业规范发展。 强化监督管理,清理整顿“黑家政”。同时,改善劳保服务,让家政服务人员工资保险待遇有保障,减少矛盾纠纷。
养老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张杰:构建完整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涵盖人才培训、财力支撑、设施建设、社区管理、社会参与等。加强社会各类服务资源的整合。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医疗卫生资源保障,加快智慧医疗建设进程。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北京市政协委员连玉明:建议由市民政局牵头搭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养老服务数据库、资源库和人才库。另外,加快创新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配套的体制机制,包括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机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整合机制、常态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评估考核制度。可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与北京市城市管理网、社会服务管理网、社会治安网有效对接和有机融合,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精细化和精准化服务水平。
致公党福建省委:首先,建设功能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通过新建或改造、扩建,建设功能完善的社区养老机构,不仅提供日间照料、文体娱乐、助餐、助医等服务,还能提供入住养老和24小时托管服务。其次,建立多种类型的居家养老松散管理模式,还可探索开展互利式养老。此外,建立集群式大型多元化养老社区。政府牵头规划地块,将景区开发与养老产业相结合。
民革天津市委员会:优先把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列入城市发展规划。积极培育发展居家养老中介组织,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服务业和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杨文:建议政府制定政策并立法,以保障“时间储蓄”养老服务模式顺利实施和可持续发展。另外,建议政府对服务提供者提供培训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刘晓静:鼓励社会资本办养老服务类职业院校,通过国家财政补贴等方式缓解养老机构用人压力,并适当增加养老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
全国政协委员王书平:一是建立政府、养老企业、高校的产学研用项目合作。二是根据各地已经制定的有关养老服务促进的条例,由人社、民政部门定期发布养老护理员工资指导价位,将在社会办养老单位就业、从事养老护理工作、专业对口的大中专毕业生纳入公益岗,给予补贴;对在养老单位从事养老护理工作达到一定年限的专业对口大中专毕业生给予一定入职奖励。三是制定养老护理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制度。四是强化实践环节,突出专业特色,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开设老年护理专业。
全国人大代表朱海燕:进一步加快专业队伍建设步伐,建立完整的护理教育体系。制定专门的《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管理条例》。
全国人大代表李怀:强化政府职能,突出医保政策对医养结合事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建立健全养老卫生服务网络;让社会资本充分参与推动医养结合事业;完善医养结合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推动医养结合信息化建设,促进医养结合模式创新;加速推广医养结合事业发展成功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朱国萍:建议打通卫计、民政、人社等部门之间的壁垒,拧成一股绳,使医疗、医保、医药可以真正联动起来。养老服务政策和为老服务项目向失能失智老年群体倾斜,探索建立家庭养老服务支持制度,将服务补贴发放给能够承担失能失智家庭照料的老年人的子女。
全国政协委员郭广昌:放开社会资本举办“医养结合”医疗机构的规划管理和床位管理,简化医疗机构设置程序;鼓励社会力量建设的医养机构就近和城市大医院建立协作关系;建议社会力量办的医养机构可以优化或减少相关科室的设置,包括“安宁疗护”等科室,加快城市社区内嵌式医养机构的建设和发展。针对有协作的养老机构内设护理站等医疗机构时,适当放宽面积以及除基本设备以外等其他设备配置的要求。
全国政协委员戴秀英:推进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政府—中心—社区” 多元化的医养结合的养老机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模式发展专项基金,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扩建、诊疗设备更新及老年医疗护理床位建设。同时,引导和鼓励社区居家老人、养老机构住养老人积极与所在社区的家庭医生进行签约。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入职全科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
全国人大代表侯玉雯:由民政部门牵头、卫生部门和相关部门共同支持配合,在城镇社区医院旁边或里面开设托老所。
全国政协委员董文标:当前养老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公办社区养老项目效率低、结构松散,民营养老机构面临不公平竞争,养老 PPP 项目类型单一,多元化养老服务欠缺,养老人才供求严重失衡等问题。应当通过“连锁化、标准化”的经营模式,鼓励民企参与,服务内容多元化,培育支付手段,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规范行业制度,构建全方位的养老服务产业链。
全国人大代表蔡万源:建议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的改革。公办养老机构在承担托底保障任务的基础上,富余床位可推向市场,实现优质优价。鼓励境外投资者进入养老服务业市场,支持我国港澳台地区专业养老机构参与整合经营困难的小型民办养老机构,并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
全国政协委员孙洁:一是尽快制订全国统一的、与不同失能水平相对应的护理服务分级标准。二是建立借鉴德国、日本和韩国经验,细分护理分级,并且将阿尔茨海默病纳入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范围。三是实行统一的失能评估工具。四是建立护理服务分级与保险给付相衔接的费用补偿机制。在我国,充分运用保险机制对养老服务体系进行有效调节,对居家养老进行倾斜,对实物给付进行倾斜。五是借鉴国际经验,评估机构应由社会组织或者第三方评估机构承担。以上这些都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良好的政策环境来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赵光育:养生旅游业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老年人群,这也是养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建议制定《养生旅游标准》,编制《养生旅游发展规划》,实施养生旅游集群化发展,提升养生旅游服务。逐步实现养生旅游的主题特色化、质量标准化、市场国际化、产业集群化、业态多元化以及服务信息化。
全国人大代表陈雨露: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框架下,由政府顶层设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金融重点支持建设若干大型综合养老社区和特色养老小镇。
全国政协委员胡万宁:建立京津冀三地养老机构全过程协调衔接机制,优先衔接医疗保险,并尽可能扩大实施范围。三地养老机构应紧密结合老人的收入、生理特征、需求、成本等,实现错位经营互补发展。构建“旅游+直供”环京津绿色生态养老区,发展“候鸟式”机构养老。同时,引导京津冀具备实力的养老机构筹建直供食品生态园,扩展养老机构上游产业链。
民进江苏省委:建议加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小区物业等基层社会机构的组织力量,加大对“老漂族”的登记和分类工作,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老人集中起来,有目的地组织活动,让他们融入社区生活。同时,可以组织志愿者上门服务,拉近距离。政府和社区可以提供多种社会福利和补贴,改善“老漂族”的生活水平。建议研究出台《老年优待法》,逐步取消户籍控制,实行全国统一登记和结算制度,公平对待全体老人。
四川省政协委员谷继礼:重视农村老人养老问题,尽快出台一些有利于农村老人养老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将农村老人赡养工作列为乡镇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建机制,强措施,严考核。
河北省政协委员王黔平:建议发展老年人养老文化教育,支持社区组建老年学习提高班,利用社区或养老驿站向老年人提供各种网上养老文化教育指导和宣传,定期组织辅导老年人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同时,充分发挥老年人中文化老人的作用。
贵州省政协委员杨晓虹:借鉴香港经验,探索建立政府财政现收现付、职业积蓄及个人储蓄的“三支柱”养老保险模式;养老金的改革应逐步建立政府监管、专业公司管理和第三方审核的养老金运行模式;针对失能老人在护理机构的照护费,可由政府、家庭或个人按比例承担一部分费用。
托幼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崔郁: 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推进托幼服务工作。
首先,明确主管部门。建议效仿国家对于养老事业的重视程度,将托幼服务上升为国家意志,明确由教育部或民政部主管,建立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从国家层面研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实施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
其次,鼓励发展普惠性的托幼服务事业。鼓励现有幼儿园增设托管班,明确将幼儿入园年龄向下延伸;通过公办、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模式,构建多种形式并存的托幼供给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在自有场地内,建设托幼设施并给予政策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大力发展社区内家庭互助式托儿所,为家庭提供就近方便、小型化、负担得起的托幼服务。
再次,将早期教育指导纳入公共服务范畴。以社区为依托,开展早期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帮助3岁以下儿童的父母和看护人树立正确育儿观,掌握早期科学育儿方法。
全国政协委员刘焱:可以在条件成熟的社区里面建立育儿咨询指导中心,引入专业的社工服务,提供一个专门的场地,供年轻的父母交流育儿经验,为孩子也营造一个同伴交往的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李崴:建议免费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延伸3年,并由政府补贴建立更多1~3岁的育儿中心,提供小学、幼儿园放学后托管服务,鼓励发展民营(家庭)托幼机构。
社区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关牧村: 一是制订《中国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强化垂直服务、管理系统。二是引导社会资金向社区倾斜,加大社区公共服务投入。各级政府要帮助每个社区建设一个综合社区中心,除社区医院、就业培训指导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困难居民关爱中心外,要提供居民学习、康乐、集会场所,使社区居民的需求尽可能首先在社区得到解决。三是建立社区大学、学院,为社区培养服务、管理人才。四是发挥社区参与国家和民生热点问题的能力。
北京市政协委员高彦彬:建议适当扩大全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将社区卫生机构医护人员的执业地点扩展至社区居民家中,并从法律角度明确医患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为社区卫生机构补充相关便携式医疗设备及仪器。还应尽快建立家庭病床、签约家庭医生等多种为老服务医疗模式的价格体系。
九三学社宁夏区委会:加快互联网+社区治理与服务社区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要把丰富社区服务供给列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点,尤其应该发展丰富多元、个性化的商业服务,吸引多方参与社区服务供给,探索社区服务“以商养公”经营模式。
民革贵阳市委员会:建议借助新媒体介入物联网社区关爱服务平台建设;通过智能管家社区服务平台及社区服务集散中心O2O模式,培养并管理社工服务人员;由政府主导,将资源整合到智能管家社区服务平台。
互联网+生活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翟美卿:建议推动智能化居家养老的标准建设,规范先行,制定一套完善系统的规划和指导,为各智能化养老机构提供可依照的标准。与此同时,对智能化居家养老项目和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雷军:建议在国家标准委的主导下,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按照急用先立的原则,加快制定智能家居行业标准,以促进智能家居产业健康发展。还应开展物联网跨界创新重大应用示范,以点带面,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建议以提升百姓满意度和生活品质为目标,着力提升数字经济惠民水平,重点推进医疗健康、教育培训、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领域的数字化应用普及,推进网络扶贫、精准脱贫,推动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民生服务协同,鼓励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具有统一入口的集成化城市服务发展。全面提升民生服务水平,实现民生服务数字化和城乡服务均等化。
家庭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设立“家庭教育日”,组织各类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活动;在国家层面成立家庭教育统一管理部门,形成政府主导、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推动高校在相关专业开设家庭教育课程,设置家庭教育相关专业;规范家庭教育指导者专业化标准和实践指导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吴正宪:政府应提供政策指引和预算经费,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向婚龄男女免费提供自愿参加的系统家庭教育培训课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委员侯汉敏:建议推动出台《新疆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探索“互联网+家庭教育”服务网络,使广大家长“学有渠道”,提升家庭教育专业化指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