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书法教学中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2017-03-30王国敬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3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书法教育

当今的小学阶段书法教学一直备受冷落。在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书法艺术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当代书法教育面临着新形势、新环境的严峻考验。在此,我作为小学生的书法启蒙老师,试对自己的几点认识及在书法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作出几点分析。

一、书法学习本身即是智育内容。但书法教学的智育功能还体现在它对学生智力开发、学识增长等方面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1.开发智力,提高思维能力。书法教学,在传递信息活动中主要发挥左脑的功能,而在练笔或创作时,则侧重右脑功能的发挥,所以书法教育具有左右脑协同参与的机制,对开发大脑的整体思维,增强对其他艺术门类的悟性与灵感大有裨益。

2.增长学识,丰富文史知识。自古以来,书法大家同时也是大学问家。王羲之如此,张旭如此,欧颜柳赵苏黄米蔡及如今人启功、沈鹏等老先生也都如此。他们除了是书法家之外,或也是文学家、哲人、诗人、画家、文艺评论家等。因此,欲探究书法奥妙,只知闭门造车,虽墨染长河,终难有成,至多一写字匠而己。在书法教学中有意地向学生灌输这些可贵的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广涉博取的兴趣及热情,从而达到增长学识的目的。

二、德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书法教育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辅助与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

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书法教育就是通过对传统书法的全面了解和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了解汉字的历史和书法艺术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2.塑造健康高雅的人品。在书法教学中,通过细析书家及其作品,便会使学生领会“书如其人”的艺术真谛,进而给学生这样一种启示:离开健康高雅的人品修养,单靠练艺,必入俗格,难成大器。从而达到鞭策学生求艺先求品,品艺双修的目的。

3.磨练意志品质。众所周知,学习书法艺术,并非一蹴而就之事,更无捷径可言。学习书法艺术,是学生磨炼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形成耐心细致的优良品质,克服浮躁情绪的良药佳方。

虽然学习书法有多种积极的作用,但是学习书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经过长时期的艰苦练习方才可能有所收获。所以,要让这些以前几乎没有接触过书法或刚接触书法的小学生对书法产生兴趣那就更困难了,小学生学习书法的难度主要体现在学习兴趣不足;不良习惯难以改正;学习过程中不够专心,不肯吃苦等几个方面。

基于以上几点在书法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

一、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們的教学目标不应定得过高,我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尝试:

1.课堂激趣。在书法教学中间经常给学生讲一些通俗,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与此同时再适当插入一些理论知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的学到知识。

2.环境熏陶。在书法教学环境中布置复印放大的所学碑帖,创设浓厚书法古典氛围。适当地把学生优秀的作品或练习展示出来,增添学生的自信与自豪感。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书法的审美特点主要体现在形式的变化中。书法无论在点画上,还是结构上,章法上都是变化着的。如果失去了变化,千篇一律,就失去了书法艺术的美感。如音乐中的节奏变化等其实都是类似的道理。书法教学不但要使学生认识点线各处形态及其变化之美,而且要让学生领会点线在书写动态中所显示的节奏韵律美。

三、重视学生读帖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明确要求学生在动笔临习之前,一定要先对所临的字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忆后再临写,写完后将自己所写的字与碑帖中的范字进行细致的比较,找出不足之处,再临第二遍改正。通过这样的读帖,有利于学生养成由整体到局部、由轮廓到细节、由现象到本质的全面有序观察习惯。

总而言之,小学书法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需要不断地帮助、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书法学习,并且不断探索总结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我们的书法教育必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必然会有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20世纪书法研究丛书·文化精神篇》上海书画出版社

[2]黄筒.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

[3]韩盼山.书法艺术教育〔M〕.人民出版社

王国敬,山东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书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书法
书法欣赏
题解教育『三问』
书法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所谓书法艺术
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