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拖欠工资之争

2017-03-30流沙

时代风采 2017年5期
关键词:小额信贷用人单位

流沙

老板“失踪”之后

在大年夜的炮竹声中,看着白发苍苍的父母,邓忠飞长长叹了一口气。

原本想在外面打拼一下,让父母过上好日子,没想到年近40了,还在外面奔波劳累,最让他伤心的是辛辛苦苦的工作,到头来竟然工资都领不到。

邓忠飞今年40岁,来自曲靖,十多年前来昆明打工。

在之前,邓忠飞一直在一家小额信贷公司上班,日子虽然平淡但生活很充实。

去年7月份,因为多种原因,这家公司无法正常经营。

公司停业之后,邓忠飞争取到了一笔工龄补偿款,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公司,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这正是需要稳定的时候,邓忠飞却失业了。

原来上班的时候总想能好好休息一下,现在失去工作真正闲了下来的时候,邓忠飞却睡不着了,每天都在焦虑中度过,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他去人才市场转了几圈,发现人才市场基本上都是小年轻,像他这样的年纪,根本找不到合适的事情做。

他在小额信贷公司工作的时候,从事的是风险评估,虽然也算技术活,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小额信贷大都举步维艰,就业难也成了他面临的难题。

在人才市场折腾了一段时间后,邓忠飞决定先回一趟老家,也许每个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家是人们最容易疗伤的地方。

在回家之后,邓忠飞遇到了一个姓周的老板。

这名周老板在宣威经营着一家食品公司,除了食品公司外,他名下还有几个不同类型的公司,经营范围多种多样。

在一个意外的场合,邓忠飞认识了这名周老板。

一天,听到周老板的食品公司正在招聘员工,邓忠飞打电话约见了周老板,原本邓忠飞是计划到食品公司求职。

但周老板和邓忠飞交流的过程中,知道邓忠飞有过多年从事小额信贷的经历。

周老板也正想把事业做大,而小额信贷也正是周老板选择的发展方向之一,双方越谈越投机。

在与周老板一个多小时的交流中,邓忠飞求职成功,周老板让他回到昆明负责小额信贷公司的筹备工作。

在从事筹备之前,邓忠飞和周老板口头约定,邓忠飞的工资为4000元每个月,等小额信贷公司正式运营之后,还享有绩效奖金。

4个月的工资找谁拿?

带着周老板的“重托”,邓忠飞又回到昆明,开始了小额信贷公司的前期准备,和他一起的工作的还有3名同事。

去年8月,在失业一个多月时间后,邓忠飞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岗位,邓忠飞非常珍惜。

9月份,邓忠飞领到了第一个月的工资,正好是4000元,工资由宣威食品公司财务人员转账。

到了10月底,原本到发放工资的日子,却一直不见动静,邓忠飞打电话询问,周老板说这段时间忙,先等几天。

一个月马上过去了,到了11月份,工资还是不见动静,邓忠飞再次打电话询问,得到的答复是等到12月份,3个月的工资一起发放。

事实上,到了12月份,周老板的承诺又落空了,进入1月份,工资还是没有兑现。

1月24日,距离春节还有3天的时间,周老板一共欠下了邓忠飞和同事4个月的工资。

原来打电话给周老板,他还接听电话,但现在电话也不接了。

让邓忠飞和同事没有想到的是,办公室也突然停水停电了。

邓忠飞到物业询问得知,签订租房合同的时候,周老板只交了3个月的房租,房租已经到期2个月了,物业无法联系到周老板,物业只能停了水电,希望以此能让周老板现身。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邓忠飞和同事都觉得不可思议。

在春节前2天,邓忠飞到云南省总工会信访室反映情况,希望能通过正当的途径,讨要自己的工资。

信访室的工作人员李瑞华接待了邓忠飞,作为一个长期为职工权益奔走的工会工作者,李瑞华对欠薪事件作了一个全面了解,包括劳动合同的签订情况,公司的经营状况等细节。

在了解整个事件的真相之后,李瑞华拨打了周老板的电话,但周老板的电话一直没人接听。

电话无法联系上周老板,邓忠飞又提供了另一个电话,这个电话的主人是周老板的妻子,也是公司的股东之一。

这个电话接通之后,李瑞华向对方求证了公司雇佣邓忠飞的事实。

对于雇佣关系,公司并不否认。

双方的焦点在劳动报酬上,对于邓忠飞所说的每个月4000元的工资,对方认为这不符合事实,公司实行的是绩效考核工资制度,没有绩效就没有工资。

对于公司的说法,邓忠飞认为公司在说谎,公司支付工资的时候,是通过银行转账到他的卡上的,这个转账记录在银行可以查得到。

对于公司的说法,李瑞華也在电话里明确告诉对方,按照法律法规来看,只要雇佣关系成立,并且职工在公司正常上班,公司就得承担起为职工支付劳动报酬的责任。

李瑞华建议,马上春节了,无论公司面临什么情况,从关心职工的角度出发,公司都应该先给职工支付部分工资,有争议的地方等春节之后再协调处理。

打完电话之后,李瑞华告诉邓忠飞,出门打工,要了解一些跟务工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自己应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用人单位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后应承担的责任等内容。

其次,一定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当权益受到侵犯时,千万不能意气用事,也不要忍气吞声,要积极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问题,协商不成再通过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等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李瑞华认为,对进城就业的农民工而言,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农民工一定要主动提出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执意不肯签,农民工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反映情况,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督促其签订。

李瑞华说:“劳动合同中必须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和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内容。农民工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对以上各条要做到尽可能详细、具体,比如劳动报酬,一定要写明工资支付标准、支付项目、支付形式以及支付时间等内容,以便将来发生劳动争议时能够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邓忠飞这个事例中,双方只有口头约定,现在发生纠纷,双方各执一词,由于缺乏书面文字证据,因此,谁是谁非往往有口难辩。

从信访办出来之后,邓忠飞接到公司财务打来的电话,公司财务在电话中声称,他会给邓忠飞支付部分工资,同时,希望邓忠飞不要到处上访,这样对公司影响不好。

接到公司财务的电话之后,邓忠飞的心情好了很多,望着他离去的背影,记者也希望他早日拿到自己的工资。

在大年初二这天,邓忠飞给记者打来一个电话,在电话里,邓忠飞说仍然没有拿到自己的工资,他准备申请劳动仲裁。毕竟,当协调沟通的路被阻断之后,法律成了劳动者最后的维权手段。

猜你喜欢

小额信贷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微信上小额借款 请务必通话确认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基于高速公路ETC卡的小额支付平台应用
赣通卡小额支付平台设计方案
警惕小额会费传销骗局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