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观摩课中存在的几个误区

2017-03-30赵爱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3期
关键词:鼓励性多样化探究性

赵爱华

【摘要】针对观摩课中存在的误区,从算法多样化、追求生活化、探究性、鼓励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相应的提出最优化、数学性、接受性、批评性等观点。

【关键词】多样化 生活化 探究性 鼓励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139-01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也呈现出了可喜的变化,学生的知识面广了,学得活了,兴趣浓了,课堂开放了,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增加了。然而最近所听的几节数学观摩课,却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下面我就这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误区一:算法多样化,忽视最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个性化,不搞一刀切,很多观摩课都想方设法的贯彻这一思想。如,数学计算中,算法多样化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观摩课上,由实例引出21×13=?第一步,先由学生各自探索算法,分组交流,经过归纳共三类。第二步,由学生评价,一致认为三类算法都合理,但第一类太麻烦,其他两类各有优势。第三步,教师将题目改为21×14,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结果都选择为21×10+21×4,此乃笔算乘法的算理。此时,教师便因势利导引入了乘法竖式,并使学生体会到它的优越性,操作性强,简捷而不易出错,并具有一般性。我认为这种教学是正确的,又促进了儿童的发展,凸现了“算法多样化”的实质。

但是,在一节低年级的计算观摩课上,讨论一道计算题,出现了10种、20多种的算法,教师还一个劲儿地给予鼓励,临下课时,只简单地说了一句:“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其结果是班上思维迟缓的一些学困生的确是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产生了干扰。这种情况是不是我们鼓励的个性化呢?我认为不然。数学是讲“优化”的,算法“优化”的含意是要求寻找最简捷、最容易、速度快的方法。诚然,在多种算法中,有的并不见得有优劣之分,如长方形周长的求法,有的愿意用“(长+宽)×2”的方法,有的则用“长×2+宽×2”的方法,学生喜欢用哪个就用哪个。但是,一般情况下,总有个最基本、最一般或最佳的算法。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去比较、去评价,并使大家掌握那些公认的更好、更一般的算法,以便举一反三、闻一知百,否则就失去了教育的功能。算法多样化绝非是越“多”越好,切忌一些无价值的重复。

误区二:追求生活化,忽视数学性

新课程改革重视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孩子们感到数学有趣、有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也是数学课改的最大亮点。观摩教学中,有的通过调查商品标价引入小数乘法;有的通过调查衣服的含毛量、饮料的含糖量引入百分数;有的测量教室的面积引入长方形;有的介绍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但是,在一节小学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观摩课中,课已上了15分钟,还停留在大量的多媒体生活情境渲染之中,丝毫没有涉及数学本身的内容,犹如皮厚的“沙田柚”剥不开也吃不着,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我不仅有这样的疑惑:数学问题是不是都必须从儿童的生活實际提出?“循环小数又怎样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应该看到,数学问题有来自数学外部的(即现实的生活实际),也有来自数学内部的。“三角形内角和”,如果采用由旧引新的方法(设问:正方形有几个内角?四个内角和是多少度?长方形呢?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大小是不固定的,有没有规律呢?)三言两语,就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是科学,一切要从实际出发。我们既要注重应用、返璞归真的一面,又要注重抽象概括、形式推理的一面,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问题,提炼出数学模型,利用其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误区三:追求探究性忽视接受性

目前小学数学提倡探索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探索发现某些数量关系和图形特征。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观摩课时,学生用各种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纸片,通过剪拼、割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分析割补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关系,从而探索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为“底×高”。它更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强调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直觉思维和创新潜能的培养和发挥。

但是,在一节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观摩课中,教师也花费很多时间让学生去小组探索,效果不佳。“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本身就是一种规定,学生在原有已掌握的加、减、乘、除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先乘除后加减”直接计算,便可接受这一知识。数学学习,不必要也不可能由学生处处去亲自发现和独立探索。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期内使学生吸取更多的信息。改变学习方式主要是针对过去过分沉湎于接受学习而影响学生创新精神的情况而提出的,绝不意味着反对接受学习。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恰当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以确保学习的有效性。那种提倡一种又去否定另一种学习方式“非此即彼”的绝对化做法和说法,不仅不符合教学实践,而且对课改的深入发展是有害无益的。

误区四:追求鼓励性忽视批评性

在观摩课中,广大教师都很注重为学生提供成功的契机,都很重视对学生的尊重、信任、赏识和肯定,这很有必要;但也看到这方面存在误区。有的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律给予夸奖,即使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回答都表扬为“真了不起!真聪明……”,这种廉价的表扬并不能起到真正激励的作用。有的甚至还误认为当前不能批评学生,批评就是否定,就会刺激学生,影响其上进心,对课上的一些不良行为视而不见,名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应该指出,表扬与批评都是对儿童行为的一种强化手段,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的强化,并得到学生群体的认同,对于学生行为的规范、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好的教师,从不吝啬表扬,且表扬有度,夸奖有理,从不随意批评,且批评有方,疏而不堵。在教学20以内加法的观摩课中,出示7+6=?,一个学生答“12”,引起全班哄堂大笑,此时教师用严肃的目光看了一下大家,又用和气的口吻对这个学生说:“不错嘛,离正确答案只差一点点!”并安慰他坐下来再想一想。这个学生虽然失败,但没有因失败而感到沮丧,又抬起头来认真听讲,继续发言。教师以无声的语言有效地遏止了班上“讥笑”的不良行为,又用心灵的关怀让学困生体面地坐下来,激励他的学习自信心,这正是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正确行为。

猜你喜欢

鼓励性多样化探究性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浅谈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