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3-30刘淋
刘淋
摘要:本文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朝鲜语专业为研究对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内容,从生源规模、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国际合作、实践基地五个方面展开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将对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朝鲜语专业的改革提供参考,也希望为其他民办高校朝鲜语专业的学科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朝鲜语专业在小语种专业中属于新兴专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韩两国政府建交后开始受重视,距今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目前沿海城市的高校几乎都开设了朝鲜语专业,尤其是在青岛、威海、大连等城市,朝鲜语专业更热门。随着中韩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越紧密,尤其因为韩流热潮的盛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韩语,企业对韩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面临如此大的市场需求,朝鲜语专业如何在人才质量上取得突破,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成为当今朝鲜语专业面临的共同难题。许多民办高校纷纷推出了朝鲜语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质量韩语人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朝鲜语专业也不例外,对2012年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修订,更加强调了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定位,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生源、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国际合作、实践基地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对策。
一、生源规模
专业的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生源,生源得到保障,才能进行学科建设。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朝鲜语本科专业创立于2009年,距今已有7年历史,但生源一直是难题,每年实际报到的学生人数浮动很大,两年前每年学生人数只在10人左右,最近两年每年新生人数增长至60人。面对不稳定的生源,朝鲜语专业的发展令人堪忧,如何保障生源,成为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大校内外宣传力度,很多考生在报考时,以为朝鲜语专业是学习平壤话,其实是学习首尔话,有必要消除这方面误会。另外,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作为一家民办高校,要想扩大朝鲜语专业的生源,需要有区别于其他民办高校的特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到独树一帜,生源不稳定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二、师资队伍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朝鲜语专业的师资队伍目前趋于稳步发展阶段,从刚开始的孤军奋战发展到现在的初具规模,现有五名中国专职教师,年龄在25-30岁,呈年轻化趋势,科研能力欠缺,科研成果不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潮流中,教师应多深造,但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朝鲜语专业绝大部分教师在研究生期间均专攻语言学,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在培养应用型韩语人才上有欠缺,需加强实践培训,教师可申请国内外访学,去国内外高校的朝鲜语专业修商务、经贸、会计、金融等相关课程,也可以带薪停职,去企业的韩语环境中提升韩语实践能力,有这方面的背景,才能更好培养应用型韩语人才。
三、课程设置
發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重视应用型课程。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朝鲜语专业在创立之初,课程设置偏向于精读课,大一和大二的精读课太多,每周八小节,听力和会话课偏少,学生到了高年级,听说能力弱,实践能力差,尤其商务朝鲜语应用能力欠缺。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朝鲜语专业扩大了听说课程和商务课程的比重,添加了口笔译课程及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在每个学期期末最后一周,不讲课本上的内容,教师对学生的韩语综合应用能力进行集中指导,模拟商务、旅游、配音、演讲、话剧等场景,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活学活用。
四、国际合作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朝鲜语专业的国际合作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只与韩国一所高校保持稳定的国际合作关系,每年互派四名学生去对方学校进修语言,计划在未来的三年内与韩国两到三所高校建立国际交流。除开展互派交换生的项目以后,还需促进夏令营、冬令营、教师研修、韩语比赛等合作项目。国际合作频繁,能有效促进语言专业的良性发展,当语言专业的国际合作达到供大于求时,还可以将部分名额让给韩语二外的学生或公共必修课大学韩语的学生,虽然他们专攻其他专业,但如果能够通过朝鲜语专业的国际合作走出家门,到韩国深造韩语或本专业,对全校范围内宣传朝鲜语专业也有帮助。
五、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是高校的第二课堂,能让学生获取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有助于提升韩语实践能力,尤其是语言的运用能力。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朝鲜语专业目前没有专门的朝鲜语实践基地,只有外语综合实践基地,面向所有语种,主要是面向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发展朝鲜语专业上效果有限,供不应求,亟待解决。学校所在地是湖南长沙,在本省或本市成立实践基地更是迫在眉睫,为那些不愿去外地实习的本市学生提供便利,提高学生对实践基地的满意度。
本文从上述五个方面,对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希望对朝鲜语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也希望对其他民办高校的朝鲜语专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方飞.山东工商学院朝鲜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之探索[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04:72-73+133.
[2]金成淑,方龙南,周子又.新建应用型本科朝鲜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朝鲜语专业为例[J].统计与管理,2014,07:178-179.
[3]刘宇.论韩国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5:57-59.
[4]王慧君.韩语专业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4:248+250.
[5]袁敏.基于校企合作下的朝鲜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研究——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J].现代国企研究,2016,04:209-210.
作者简介:刘 淋(1985-),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朝鲜语专业,博士,讲师,小语种系副主任,主要从事韩国语学研究。
基金项目:2015年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教研教改课题自选项目,项目名称:朝鲜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民办高校为例,项目编号:湘外经院教字[2015]53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