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心理素质拓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2017-03-30赵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

赵娟

摘 要: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滞后性与局限性是较为明显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也亟须大力革新。心理健康素质是国家倡导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体现,在高校中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的教育内容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悬殊,外来文化的不良入侵,加之校园环境与家庭环境等因素,引起大学生群体出现了诸多心理问题,其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基于此,站在心理素质拓展角度,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有效构建的途径,以期给高校思想政治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展开奠定实践以及理论基础。

关键词:心理素质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3009903

引言

健康心理素质是高校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构成,同时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心理素质也是高校不容推卸的责任。如今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年龄从青春期过渡到成年期这一阶段,其人格成长和心理素质也正在变得成熟,但让人困扰的是大学生当前也处于市场经济发展变革这一大背景下,处于多元价值理念碰撞、传统道德理念流变、人际环境和社会环境越发复杂的环境中,此时大学生心理健康体系塑造成功与否,健康心理素质能不能培养出来,就成为了高校需考虑的关键问题。青年才俊为我国栋梁之才,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已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同时也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命运,对国家振兴及时代进步都是有直接影响的。基于心理素质拓展教育模式给高校培养大学生健全心理,成功点亮了一盏指路明灯。大学生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担,关于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党和政府一直给予了高度重视。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的心理素质越来越突显出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通过采取科学教育模式提高其心理素质显得尤为有必要。本文以心理素质拓展为基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其群体心理素质的因素,以及如何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展开了论述。

一、大学生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心理素质是指进入到大学之后,开始度过大学生活期间,也在逐渐地接触社会,融入到社会当中,在这其中对大学与社会有了一定的认知,这个过程当中形成的对大学与社会的认知称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环境能够改变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大学生心理素质也是如此,也会受到内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其群体对大学与社会的认识,对适应大学与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而心理素质拓展教育指的是以大脑行为学、人文科学、心理学与教育学等原理为前提,针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展开改革与创新,分析与应用体验教学模式,把体验培训手段带到心理素质的教育课程中,构建课堂讲授和拓展训练有机融合、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知识教授有机融合的拓展教育体系。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心理素质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关系大学生个人发展,对于促进国家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也是一项重要课题,成为国家与社会聚焦的问题之一。分析大学生成長规律、特征及发展现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主要包括如下内容:首先,洞察力和思维能力。大学阶段正是人逻辑思维培养的关键阶段,该阶段学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会有很多新理论与假设层出不穷,才思敏捷,也很富于批判精神[1]。通常大学生在观察能力方面表现出下述特征:其对事情的概括性、连续性、目的性与精准性都相应有了很大的进步。因为洞察力的先决条件便是观察力,其知识含量与评判标准是更高一级的,因此需要注重对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有益的批判性审视眼光,首先对问题要全盘考量,具备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能够看到事物本来面貌,要能够分清主次,实践和理论并重等关系,同时对各类关系也可以相互协调好。其次,真诚。大学生内心往往有现实和理想自我的冲突,所谓理想自我指的是自己大脑联想出来的自身对己的期待;现实自我恰好与之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就是通过实践所体现出自我真实形象。因为大学生较之以往更关注自身未来发展,因而很有可能导致其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发展不同步,前者明显快于后者。所以更要重视对学生们健康心理与价值观等的引导,让学生对自身不会过于高估或低评,因为如果高估则很有可能导致学生自负,而低评又会使学生陷于自卑。学生应通过自己真实努力而不是想当然地使自己能力得到提高,如果需要可对理想自我进行调整,让理想和现实同步发展。再次,谦虚。大学生对自身个性成长十分重视,而且现代大学生也更加倾向于对自身进行主客观评价。自身分析与评估同时发展不但标志着人的个性在快速发展,同时也是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批评的基础。大学生自评时因个体的不同,很多学生都构建起自身的评估体系,但大学生却普遍会高估自己,所以很难听取他人建议。但是伴随年纪变大,该情况也会得到缓解,这种自评也会越发客观。所以基于心理素质拓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要注重培养其谦虚态度,学生要更客观做自评,要能接受他人建议,同时勇于改正自身缺点。

二、基于心理素质拓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影响因素 (一)内部环境因素

1校园环境

环境是影响一个人对事物认识的重要因素,对心理活动有着重要的支配作用。校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体现在,首先从外观上使学生大概对学校有初步的认知,再从校园外的周围环境又形成另外一种认知,对学校及其周边环境的认知可能存在相同之处,可能存在差异,但最主要影响其心理素质的因素还是校园内部环境。如操场是否宽广,教室是否干净整洁,住宿条件是否便捷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

2师生、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

大学就像一个大家庭,在一所大学中学生人数少则几千人,多则上万人,是学生步入社会的新起点,因此有人把大学形象地比喻为“小社会”。大学生生活中每天都会见到不同的教师、同学,见到不同的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默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为校园发展默默奉献。在与教师、同学之间交往过程中彼此加强了解,交往中优势互补,会对某位教师、某位同学从心理上给予认可,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课后生活中,都能够以其作为榜样,支配自己的一言一行,但是在交往中也会产生矛盾摩擦,影响正常的师生、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学生也会因此而产生苦恼的心理[2]。有的学生性格内向,苦恼于如何加强沟通交流。

3学习成绩因素

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最重要的目的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能够将在校期间所学习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学以致用,为创造理想的个人生活,为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对于这个目的来说可能有些高大上,但这确实是每位教师、家长、学生、社会对大学生寄予的厚望,但真正实施起来不尽人意。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其参与学习活动从心理上充满了昂扬斗志,不断鼓舞自己勇攀高峰,而对于成绩稍微差一些的学生来说大学学习生活是一种煎熬,对于学习缺乏兴趣与信心。

(二)家庭环境

1父母的期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的共同特点,父母为了子女的学业煞费苦心,付出了大量的努力,为其学业千方百计地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有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激励自己,有的学生因此感到心理背负沉重的压力,父母的殷切期望给他们在学习方面带来了心理压力。

2家庭条件的压力

伴随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是社会上贫富差距现象还是存在的,城乡差距也是存在的。在高校中许多学生来自于农村,有些家庭经济比较落后,收入差距悬殊,很多家庭经济落后的学生多少存在自卑的心理,不愿被别人认为是贫困生,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同,沟通交流不方便,许多来自农村或者家庭经济落后的学生往往会在学习上弥补家庭条件的不足,在学习生活上表现得十分积极,也有学生存在家庭经济困难而且学习成绩稍微差的现象,引起心理上的不平衡。

(三)社会环境因素

1社会竞争的压力

社会竞争的压力主要是指就业方面的压力,伴随经济的发展,行业领域的不断增加,在一些行业中出现了人才紧缺的状况,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近些年来,各大高校在招生方面采取扩招政策,招生人数的增加无形之中加大了就业压力,大学生多少会因为学习生活和日后的工作生活而存在顾虑。有的招聘单位在招聘人才也有一定的要求,不符合条件的学生就会被排斥在外,为了工作而焦急忙碌,从目前来看大多数情况是单位选择学生,学生为此感觉迷茫失落。

2社会文化因素

很多学生都是背井离乡,第一次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求学,最初对环境感到陌生,难以适应陌生环境下的生活,很多事情都要自食其力,亲力亲为,难免会显得有些措手不及,产生消极情绪。来到陌生的城市适应全新的生活需要了解当地的人文精神、社会文化,同样会感到不适应。21世纪是信息网络时代,各行各业的人们都会接触信息网络,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工作,大学生作为年轻群体,每天都在与计算机打交道,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际、娛乐活动,上网成为大学生群体一种重要的娱乐方式,在网络的世界中任由驰骋。在网络中存在一些不良信息,引起心理上的矛盾,很多学生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感到自责,产生心理障碍问题[3]。

三、基于心理素质拓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提升内部环境因素

第一,改善校园环境。搞好校园卫生清扫工作,班级每天做好值日生工作,并有专门的卫生部门每天坚持对每间教室的卫生打扫情况进行检查,组建一支卫生清扫工作检查队伍,加大卫生方面相关工作的监督力度;添加教学仪器设备,在寝室内添加相关的生活用品,精心对每间教室、寝室,每个角落进行布置,例如在图书馆中张贴“为了营造安静的读书氛围,禁止大声喧哗”“爱书吧,书是人类的阶梯”等宣传标语,从整体视觉上给人一种具有文化气息的感觉,从而使学生感到欣慰舒服。第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行“一帮一”的学习策略,教师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制定由一名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从学习上与日常生活上帮助学习成绩稍差学生的帮扶计划,各专业教师加强与辅导员老师的交流,以更加了解学生,尽自己所能帮助在学习、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第三,提供专业知识应用的途径,通过丰富的知识竞赛、技能竞赛、创业大赛等专业知识技能比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在比赛中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增强学习信心。

(二)提升家庭环境因素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家长不要过多地溺爱,应多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多与其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大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情况,多给予表扬。此外,父母也要保持良好的关系,使在外读书的子女放心,子女与家长保持频繁的联系,多向家长倾诉在校期间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寻求帮助。学校方面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应积极解决其学费和生活费用问题,根据要求标准为其申请发放国家助学金,为其提供可靠的勤工助学机会。另外,家庭、学校等各方面还要通过合理手段提升大学生的自信心,比如让大学生完成一项力所能及的任务,待其完成后给予恰当奖励,树立强大自信心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当今社会,心理素质良好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4]。坚定的意志与自信心是大学生未来成功择业与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是其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环节。拥有自信心是对自身的肯定与信任,代表着对自身完成某一目标抱有决心与动力。坚定信念是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精神引导。一个人只有具备坚定的信念与自信心,才可以表现出从容不迫的风度与坚毅态度,方能最终将任务出色完成。

(三)提升社会环境因素

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广大师生参与活动当中,通过各种各样活动的开展,丰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其感到大学生活并不是很枯燥,多组织学生走入社会,组织到社区、企事业等单位参观,为其早日走入工作岗位,走入社会生活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而且要多鼓励学生养成合作态度与合作能力,以提升其社会适应性。现如今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认为凡事都应围着自己转,而在基于心理素质拓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中应当使学生学会团队沟通,团队共同将任务完成,确保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的统一性,学会分享成功喜悦和失败经验。比如可创设孤岛求生的情境,大家分饰岛上居民,盲人岛、哑巴岛等,学员按照训练需求,对不同角色进行饰演。活动过程中,不仅要对其合作精神进行培养,还要细致划分团队成员权责。各学员都作为团队的组成部分,懂得只有大家精诚合作才可以将任务完成。参与过程中大学生可以有效区分竞争和合作、个体和群体等,对自身心理加以调整以适应客观环境,培养互相配合、支持的团体意识,以及沟通能力还有人际交往能力等,进一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诚信品质与责任感等。而团队凝聚力更高时,人和人间的关系自然更为和谐。

结束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只是关系到学生自身健康发展那么简单,而是关系到为国家与社会发展输送人才资源,以及关系到为国家与社会发展奠定重要的知识文化基础,因此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能只是流于表面,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体会与总结,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与完善。大学生处在青春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格、心理与素质发展逐渐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该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当前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促进国家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处于该历史阶段,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群体很容易受多元价值观与意识形态影响,进而体现在其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方面。目前人际关系与社会环境十分复杂,大学生健康心理教育也正是高校与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尤其大学生作为国家与社会的接班人,对他们的健康心理进行培养,并不仅是自身内化成长发展,而更加决定了时代和国家的未来命运。因而高校需要积极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为己任,站在心理素质拓展的层面上吸取养分,对教育模式加以积极创新,帮助大学生养成科学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使理论培养落实到个体行为中。

参考文献:

[1]岳永杰.对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考——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2):185—189.

[2]张文娟,浦伟.素质拓展训练与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大理学院为例[J].大理学院学报,2013(5):88—92.

[3]何华萍.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体系的构建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101—102.

[4]兰军瑞.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4(5).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