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在打造“学为中心”教学生态中的作用
2017-03-30刘颖
刘颖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起步阶段,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小学阶段也是儿童智慧潜力逐渐显现的时期,因此,教师应该十分重视这一时期的英语学习,有效地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为将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一、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学生轻松地学习
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讲,诱惑力是不言而喻的,他们对于游戏活动有着十分强烈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过需要层次说,因此,我们研究学生的需要时,主要从活动需要、认知需要、交往需要和成就需要等方面着手。
1.充分利用课前十分钟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可由游戏导入,因为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好奇心强,易被事物的新异性所吸引而产生兴趣。教师在课前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一系列知识性、趣味性强的听、说、读、写的教学游戏。从游戏导入,使学生边玩游戏边学习,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接受英语、喜欢英语,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第一步。当学生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进行英语学习。例如在上课之前与学生play a guessing game。教师可以在进教室之前手里拿个包(注意包一定是不透明的),然后让学生猜包里有什么“who can guess whats in my bag?”(学生要用英文来回答),当学生猜对后教师要给予奖励if you can guess it correctly, you can have an award/you can have it.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被激发起来了。
教师的导入活动还可以通过和学生一起唱歌来进行,选择一首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的歌曲是最关键的一步,这不仅使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而且使学生通过歌曲的演唱,感觉自己真正置身于英语的氛围之中。其内容可以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单词,通过已知单词的复习引申到新单元的学习;同时也可以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歌曲,通过歌曲的热身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进入新课文的学习。例如教授“in the winter”这一单元时,教师在warming up环节就可以用“happy new year”这首歌曲,因为这首歌曲不仅学生都耳熟能详,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导入新课。
2.使游戏贯穿于课堂中
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有着强烈的活动的需要,这一点应该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小学儿童逐渐表现出更喜欢对抗性和竞赛性的游戏和活动,并且对智力游戏也日益感兴趣。他们尤其喜欢结合教学开展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既能满足他们对活动的需要,也能满足了认识的需要。我们学习和研究小学生对于活动的需要时发现,小学低年级学生把玩小动物和做游戏作为第一位的需要,而高年级则较注重课外读物和文体活动。
因此,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更应该注重游戏活动在教学中的利用。例如在学习身体各部位的名称时,教师可以用“listen and do”的游戏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当教师说“nose”时,学生要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说“Its nose”;反过来,当教师用手指着眼睛的时候,学生就要用手指着自己的眼睛说“Its eyes”。教师通过这种类型的游戏与学生进行互动,不仅保证了每一位学生的参与,还锻炼了他们的反应能力,而且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更近了一步。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切莫忽视运用语言直观
在小学英语的课堂中,我们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并不多,也许只是简单的几个单词、几句简单的对话,对于我们来说只要短短的几分钟就可以做到识记并能熟练的运用,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却十分困难。不过他们对于英语学习仍充满好奇,我们应抓住这一特点运用最经济和便捷的语言,经常性地在教学中贯穿一些情境,例如在教“at the zoo”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动物的头饰,让学生戴在头上,并告诉他们现在教室就成了zoo,他们就是这里的animals。由于学生具有爱玩的天性,把自己置身于动物园而并非是枯燥的课堂,他们会显得非常乐意,然后再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展开一系列的对话,这样,既使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制作小动物的头饰),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了知识。
2.注重运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可以把教材中单调的文字内容,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相结合的方式,形象、生动、逼真的展示出来,创设出直观性感染力强的教学情境,这不但能渲染气氛,使整个教学过程图文并茂、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wheres the plane”时,可以让学生看一下飞机起飞的视频等等,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然后通过飞机声音慢慢降低直至最终消失后提问学生“eh…wheres the plane?”并做出惊奇状,然后让学生来guess.
三、注重“学为中心”,發挥学生的主体性
现代儿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儿童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是一种儿童主体的自我调节活动。学生接受教育是有选择的,一切教育影响都要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都要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才能被他们接受。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教学活动行之有效,必须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发挥学生在主体地位中的作用,从而打造“学位中心”的教学生态。
【作者单位: 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