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银行财务风险管理成因分析
2017-03-30吕丽娜
吕丽娜
摘 要: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已经转变为对风险管理的水平,为了保证商业银行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建立起全面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保持银行的持久性竞争优势。基于此,分析哈尔滨银行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既有利于认清风险,同时也有助于合理进行风险规避。
关键词:哈尔滨银行;财务风险;成因
中图分类号:F8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6-0111-0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财务风险成为银行的主要风险,很多“惨案”就是由于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形成的,通过这些“惨案”,也使得商业银行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风险隐患。各国商业银行也因为金融危机的爆发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创,暴露出各国商业银行对风险的救济机制不健全、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弱等问题。在银行业务范围扩大的同时,其经营风险的来源也趋向多元化,政治体制、经济运行的环境、企业以及同业竞争都可能给其带来较大的影响。经过笔者的深入研究,总结哈尔滨银行财务风险的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贷管理工作欠缺
(一)信贷管理工作不够完善
长期以来,哈尔滨银行贷款管理工作一直是处在管理薄弱、漏洞较多的情况,由于管理上的欠缺,造成了贷款风险点的膨胀。表现在:第一,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营能力以及发展前景的预测是评估一个企业还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的企业信用等级评估办法不够系统全面,评估方法也不够科学,使得对企业的评估预测结果不夠准确,信贷人员主观性所占比重多,并且注重定性分析而忽略定量分析。第二,在贷款的档案管理方面存在漏洞。一方面,相关的制度规范性不达标;另一方面,档案的完整性存在问题。因此可以说亟需对档案进行科学、系统的跟踪管理。第三,对贷款的调查力度不足,在贷款贷出后没有及时的跟进对其的评价,因此在跟踪监督贷款的后续进程上仍有所欠缺。第四,制约、监管机制缺失。
(二)信贷人员工作态度不积极
近几年来,不断有新的信贷员上岗,但是岗前专业培训力度不够,没有有效的考核机制,因此存在部分信贷人员专业水平不够的情况。一方面,对于企业各方面的信息,尤其是生产管理、财务核算等部分缺乏了解的意识与能力,贷款发放前的资格审查流于形式;另一方面,过分追求业绩水平,对于发放的贷款流向把握不足,不求证贷款申请书内容的真实性,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此外,部分人员对市场不够敏锐,且缺乏责任心,一些贷款没有坚实的可行性论证,也带来很多问题。以上都会使银行累积风险,积蓄问题。
(三)信贷贷后管理工作不到位
部分信贷部门为求贷款余额增量,一味追求规模的扩大,在贷款的前期工作中放宽政策,甚至出现“人情贷款、关系贷款”。在贷款已经造成风险时,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出现较大风险时,没有相应责任制度对责任人进行追究。信贷人员对于自身权限的界定没有准确的认识,且放款之后清收工作连续性不足,使得部分贷款人还款意识欠缺,导致问题贷款增加。以上这些方面问题直接说明银行在信贷管理工作中内控机制弱、操作规程不完善。
(四)贷款抵押、担保流于形式
企业在贷款时的抵押物,银行对其价值的评估流于形式,且后期监督管理工作欠缺,经常出现抵押不足、重复抵押,甚至有擅自处理抵押物的现象。在对担保人资格审查方面也不够重视,对其还款能力的评定没有科学系统的方法,依旧是主观想法占大部分原因,导致担保责任真正出现时,担保人形同虚设,使贷款风险无人买单。
二、资产配置减弱资产流动性
短期证券以及短期放款的流动性在哈尔滨银行资产中均比较低,风险较低,但是相对的盈利率也比较低;长期放款及长期证券等盈利率较高的资产所占比重较高,但又导致了流动性不足的缺陷。不能一味追求高收益而忽略了流动性风险隐患,又要依附于较强盈利能力来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两者互相制衡,不能兼得。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因素很多,哈尔滨银行应该从多方面入手,调整资产结构,保证足够的资产准备,尽量提高负债的流动性;同时,提高自身市场信誉度,将整体管理方向调整为偏向经营安全性,其流动性风险就会相对小一些。客观环境方面,如果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央行贷款的成本变低,且有更便于灵活操作的金融市场,央行上调基准利率,都可以使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减小;反之,流动性风险就很大。
(一)利率定价机制不健全
哈尔滨银行虽然设有资产负债管理小组,但是该小组还不能进行完整的利率风险管理,其作用只是商议利率,归属于计划财务部管理。由于中国人民银行对利率的长期管制,使得哈尔滨银行一直不够重视利率风险管理,对风险的管理也是空白,对于如何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才能有效的规避利率风险方面也一直没有找到切实有效的办法。岗位配置方面,负责管理利率的人员,其工作职能仅限于执行,如传递相关材料以及落实政策等,比较简单、基础,缺少专门针对利率政策方面系统的研究、设计和管理的决策性岗位。
(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缺陷
哈尔滨银行对事后风险的管理比较重视,而不是重视事前管理,这是一种亡羊补牢的错误管理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哈尔滨银行着重对已存在或者已发生的存在风险的业务进行处罚,以处罚来遏制风险。而事前防范没有相关的控制措施,形同虚设。而且哈尔滨银行只重视对于基层操作人员的风险管理,而没有重视领导层面的风险管理;然而操作风险不只是发生在基层操作员身上,往往高级管理层手中控制着较大的财力、物力,其发生内外勾结而导致的操作风险要比操作员发生操作风险的危害严重得多。所以,哈尔滨银行的内审稽核部门不能将操作风险的审查都集中在操作员身上,要重视对高级领导层日常稽核审查。
(三)贷款企业隐瞒自身情况
哈尔滨银行在自身管理中须时刻注意着道德风险控制。贷款企业有时明知自身经营的高风险,但是仍选择贷款以获得投机利益,于是愿意以更高的利率借款。而银行在对此不知情的情况下,乐于获得更多的利息收益,而且银行也无法完全掌握企业的经营风险状况。此外,贷款利率的提高也会诱使企业选择风险更大但是更高收益的投资项目,以平衡高利率带来的高息。这也加大了企业投资失败的风险,可能造成企业经营失败后,会违约失信不偿还贷款。即企业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取自身收益而做出不利于银行的经营活动。而低风险的贷款企业,只愿意支付低利率贷款。但是银行可能会由于利率定价不够高而拒绝这一部分企业,这就使得低风险企业会从贷款客户中流失。另一方面,信贷人员的道德情况也是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形成原因之一。
(四)表外业务风险及内控不到位
哈尔滨银行也在积极发展表外业务,但是辅助表外业务能够健康、持续运转的内部控制的发展进程却较为缓慢。一方面,制度不健全,在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此前未发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相关管理、控制业务不熟练,存在人为的失误。这些都会使得哈尔滨银行的表外业务风险不断累积。此外,表外业务不会使用银行自身的信贷资金,这种特性使得其风险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以涉及担保类的表外业务为例,银行对于其债权、债务的关联了解不清,因此,当出现债务无法偿还的情形时,银行依旧处于不利的地位,这是因为此时银行负担了与自身贷款未能收回相同的风险。其次,哈尔滨银行近几年来,虽然已经逐渐关注内控制度的建设,但其内控资源配制还是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没有根据经营环境对其进行针对性的配置。
参考文献:
[1] 张丽.基于风险管理理论的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设计研究——以中国银行内蒙分行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
学,2013.
[2] 赵家敏,陈庆辉,彭岗.全面风险模型设计与评价:基于RAROC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2,3(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