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平衡物体中极值问题的解法
2017-03-30李庆林
李庆林
在研究物体的平衡时,经常会遇到求某物理量的极值问题,这样就会涉及到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是假设推理法,即先假设条件成立,从而把比较隐蔽的临界條件或各种可能性“暴露”出来,然后再根据平衡条件及有关知识列方程求解.
求平衡物体的临界和极值问题的一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解析法
在数学上有这样一个重要不等式关系:对两个非负数a和b,有a+b2≥ab,由此得出结论:
若a、b之和为一定值,仅当a=b时两者之积最大;若a、b之积为一定值,仅当a=b时两者之和最大.在高中物理习题中有很多的极值问题用此结论来解决非常便捷.图1
例1 如图1所示,将摆球质量为m,摆长为L的单摆由水平状态开始下摆,在到达竖直状态的过程中,摆球所受重力的瞬时功率如何变化?何处取得最大值?
解析 摆球所受重力的瞬时功率用重力G和重力方向的速度υy的积表示,即P=Gυy ,摆球由水平状态开始下摆时初速度为0,重力的瞬时功率固然为0,当到达竖直状态时,速度最大,但方向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上速度为0,故重力的瞬时功率为0,由此可见,摆球由水平状态开始下摆,在到达竖直状态的过程中,摆球所受重力的瞬时功率先从0增大再减小到0,在此过程中重力的瞬时功率必存在一最大值.那么在何处取得最大值呢?不妨设θ为摆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此时摆球速度为υ.
点评 本题讨论了小球摆动过程中的瞬时功率问题,利用三角函数展开讨论是一种重要的常规方法,在三角函数的处理过程中,巧妙地利用数学不等式原理能快速的求解其极值问题,并澄清了一种“想当然”的误区:以为在θ=45°对称位置处出现极值.
二、三角函数法
点评 三角函数配角法求极值是数学中常用的技巧之一,该方法在物理问题解决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价值.根据物理问题用三角函数列出方程后,将三角函数中的自变量进行配角整理化成两角和的正弦或余弦,便能得到函数的极值.当得出的式子不是典型的函数类型时,可通过等效变换进行转化,利用三角函数公式把所列的方程简化,变成仅含有单个三角函数的式子,然后利用单个三角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三、图解法
图解法也叫图形法,是一种利用几何图形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解答共点力的平衡问题,动态平衡问题,常用图解法.基本法则有平行四边形定则,矢量三角形法则等.图解法的优点是简捷,方便,直观.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提高解题的效率.
用力的矢量三角形定则分析力最小值的规律:
① 当已知合力F的大小、方向及一个分力F1的方向时,另一个分力F2取最小值的条件是两分力垂直.如图3甲所示,F2的最小值为:F2min=Fsinθ.
②当已知合力F的方向及一个分力F1的大小、方向时,另一个分力F2取最小值的条件是:所求分力F2与合力F垂直,如图3乙所示,F2的最小值为:F2min=F1sinθ.
③当已知合力F的大小及一个分力F1的大小时,另一个分力F2取最小值的条件是:已知大小的分力F1与合力F同方向,F2的最小值为|F-F1|.
例3 如图4所示,半径为R ,质量为m的均匀球体紧贴竖直墙壁放置,在球体的左下方有一厚为h的木块(h 解析 球体脱离地面的临界条件是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此时所需要的力F最小,隔离球体受力分析如图5甲所示,再以木块和球体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易知:F = N2 .可见,求F的极小值实际上就是确定N2的极小值,将图示中球体所受的三力平移组成一个矢量三角形,如图5乙所示,由三角形相似原理,有:N2AB=GOB,即:N2R2-(R-h)2=GR-h. ∴ N2=h(2R-h)R-hmg,即:最小的推力F=h(2R-h)R-hmg. 点评 本题考查了力学中的临界问题,为求解球体脱离地面时水平推力的最小值问题.解析采用了力学中的矢量三角形定则,把问题转化为矢量三角形的构成的临界条件.矢量三角形解题是一个比较方便直观和计算小的方法,而矢量运算始终贯穿整个高中物理学习过程,掌握好矢量三角形在解题中的应用技巧,将使学生掌握一种解决矢量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综上,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考查的能力之一,灵活地运用多种数学方法求解物理的极值问题,是中学物理问题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数学思想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