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传播视域下多党合作话语体系的构建

2017-03-30郭晓禄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多党合作话语体系对外传播

郭晓禄

摘 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独特的创造性和巨大的优越性。随着中国前所未有的接近世界舞台中心,我们理应以更加积极的姿态,精心编织中国多党合作对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特色,逐步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其中,制度自信是构建中国多党合作对外话语体系的内源动力,要在历史经验、实践检验、制度活力中坚定制度自信;“讲好中国方案”是构建中国多党合作对外话语体系的首要任务,通过以理服人、以情服人、敢于“亮剑”达到国际社会和民众对中国增信释疑的目的,提高对“中国方案”的认可度;着力打造“联通”桥梁是构建中国多党合作对外话语体系的实践策略,通过打造“理念联通”、“载体联通”、“话语联通”桥梁,实现中外交流对话的有效畅通,将中国发展优势真正转化为话语优势。

关键词:多党合作;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构路径

中图分类号:D655 文件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63(2017)01-00048-06

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下简称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独特的创造性和巨大的优越性。但是,长期以来,国内外学界和社会仍然对此持有种种疑问,如中国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到底是什么关系?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与西方多党制究竟有何不同?多党合作制度在中国能否一直坚持下去?当今,在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深度交融的大背景下,作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理应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加强有力的声音,用中国的话语体系来阐释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理论、中国文化。因此,面对这些疑问,我们不仅不能回避,也不能关起门来自说自话,而是应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切,从历史根源、现实选择、人民期待等方面向世界阐明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优势和功能,以消除疑虑,增强认同。这样一来,借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实力相对提升之东风,尽快建立有效的、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多党合作的对外话语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且必要了。

一、制度自信:构建中国多党合作对外话语体系的内源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植根于我国土壤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鲜明特色。当下,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应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同心、同德、同力,增强社会各界对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认同,以巩固统一战线的共同思想基础。然而,在现实中,有一些人,甚至是理论工作者视西方两党制、多党制为政党制度之圭臬,或者面对对“中国特色”的质疑时,缺乏应有的理论底气和政治自信。当内部认识都无法达成一致时,对外传播的实效就根本无从谈起。当前,中国的政治发展道路已经远远超出了西方理论和话语系统的诠释力。要破除西方中心论,走出西方语言陷阱和话语霸权就必须凝聚国内共识,树立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自信。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对外传播的后顾之忧,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对外传播提供不竭的动力。

制度自信源于历史经验。历史是现实的源头,我们应该从制度安排的内生性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而不应该按照“国际标准”寻求所谓“东西接轨”。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民国初期资产阶级盲目照搬西方多党制失败了,蒋介石一党独裁统治破产了,国共两党的合作最终走向分裂了。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中国人民在苦苦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过程中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之路。民主党派先驱者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合作共事可以追溯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此后开启了中国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长达90多年的长期合作的历程:在抗日烽火中团结御侮共赴国难,在争取民主和平的战斗中互为援手、共创民主联合政府;在新中国建设的艰难曲折中共同接受考验;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精诚合作,共创佳绩……各民主党派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实践中,历经曲折艰辛,从观望、同情、支持进而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逐渐明晰了自身的地位,与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荣辱与共,不断推进着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和完善。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既合乎中国历史发展潮流,是各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的自愿选择,又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要求,是适应于中国政治发展道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政党政治模式。我们应树立这样一份自信:各民主党派的参政地位不仅仅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更是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形成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确证和发展的。

制度自信源自于实践检验。“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1]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因为没有拄着别人的拐棍,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我们才能形成一套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而衡量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最根本的是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以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能否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能否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能否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能否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标准。这五条标准为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树立应有的制度自信提供了科学的判断依据。一是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看,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紧扣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就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科学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建议,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来看,作为具有人才优势、智力优势的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是中国共产党的“挚友”和“诤友”,能够从独特的角度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中国共产党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有效降低社会运作的风险性,有利于执政党集中精力办大事,提高执政效率;三是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来看,中国多党合作是最为重要的渠道之一。社会主义民主本质是“让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會权利方面当家作主,让窄化了的、仅有周期性投票权的民主变成具有广泛权利的人民民主”[2],这其中必然要求人民广泛的、有序的政治参与。各民主党派在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各民主党派就可以代表他们参政议政,从而将多种社会阶层的利益表达纳入到政治体系之中;四是从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安定来看,民主党派的法定参政地位有利于覆盖社会利益盲点,化解利益主体多元化所形成的社会矛盾,促进政治团结和社会稳定,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五是从人民根本利益来看,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等工作,及时反映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有效弥补了执政党在利益表达上的不足以及防止政策偏向少数利益主体。实践证明,建国后,执政党和参政党通力合作,从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带领全国人民经历了从贫困、温饱到小康再到全面小康,使我国的民生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

制度自信源自于制度活力。“这种活力来源于社会主义的生命力、改革开放的创造力、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和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能力。”[3]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坚持和完善,历久弥新。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是中国多党合作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开放、多样的社会环境、宽松的政治环境中,各民主党派自觉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参政党自身活力不断释放;政治协商,是中国多党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实行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平台更加多样,氛围更加宽松,实效更加明显;民主监督,是中国多党合作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拓宽民主监督渠道,保障和完善民主监督机制,虚心听取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这对于执政党提高执政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之,中国多党合作的理论与实践“在民族性与开放性的结合中、在民主与民生的结合中、在公平与效率的结合中保持制度活力。”[4]这些制度活力以增强民主党派参政的合法性为基础,以促进政治民主化为手段,以提升实效为关键,以促进政党和谐为重点,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表现出了超强的张力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多党合作的活力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外交、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逐渐显现出来了。

二、讲好“中国方案”:构建中国多党合作对外话语体系的首要任务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对外话语成为了一个国家强弱兴衰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维护、发展和巩固国家利益最为重要的“软”武器之一。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有必要也有能力为世界人民传播可供参考的“中国方案”。而今,中国方案已经突破了最早应用的外交领域,而扩展到了社会治理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这其中,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对外话语体系无疑担负了向世界传播“社会制度的中国方案”的重要职责,理应成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对外传播的首要任务。那么,这样一个曾经跟着西方国家亦步亦趋到追求政治民主、民族强盛、人民幸福的发展方案、一个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传统政党政治模式、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创新方案,应该怎样展示在世界人民面前呢?

第一,以理服人。从内涵上看,中国多党合作具有不可分割的三大要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前提、“多党合作”是组织形式、“政治协商”是实践途径;从政党关系来看,这是一种既不同于竞争型政党关系模式,也有别于垄断政党关系模式的一种合作型政党关系模式。建筑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的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决定了民主党派是与共产党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主义政党,具有同心、同德、同力的天然优势。正是具有了这样的性质和特点,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具有西方国家政党制度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是利益整合、资源共享的优势。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实现了一致性和多样性有机统一,能够最大限度整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既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又兼顾到了民主党派所代表的各阶层、各领域群众的特殊需求。二是稳定政局,凝聚共识的优势。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担负起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领导核心的历史使命,而各民主党派充分发挥了扩大有序政治参与、拓宽利益表达渠道,动员和整合更多社会资源等政党功能。执政党和参政党合作共事,通力合作,有效地保持了政局的稳定、凝聚了社会的共识。三是民主监督,提高执政效率的优势。对中国共产党来说,这种基于非私利的监督已经融入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活动之中,能够有效、及时地纠错,是执政效果的评价标准之一。总之,在当代世界,任何国家的政治发展道路、制度选择,只有从本国实际出发,用实践效果说话,才能科学地回应其合理性、正当性。因此,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是历史的选择和现实的呼唤。

第二,以情动人。当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当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全球的共识,“中国方案”的提出表达了中国作为大国的使命担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智慧的意愿。构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对外话语体系的目的不是强迫某个国家、某个地区复制这一制度,也不是要建立政治霸权,而是以尊重、和谐为前提积极向外界介绍中国历史,说明中国国情,讲述中国变化,阐释中国制度,以和平、开放、有担当的中国形象,努力消除世界对中国的误解。这种担当是在霸权主义面前不低头的勇气。作为快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必须在霸权主义面前为世界人民担当,倡导世界共治,即依照国际规则,通过协商对话解决问题,相互尊重每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求同存异、平等互利,着眼民众,加深友谊;这种担当是为世界人民提供国家发展经验的大气。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中国化的生动展示,也是中国共产党致力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与创新的理论成果。中国的成功经验对发展中国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包括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在内的“中国方案”举世瞩目,其根本就在于实现了近代中国从内忧外患、积贫积弱到经济腾飞、社会安定的跨越式发展,勾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興的美好蓝图。这对于苦苦寻求合理、有效的政治发展道路和国家治理模式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方案”是对盲目模仿他国发展模式的警示与提醒,是对坚持走独立自主和平发展道路的示范和表率,是对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经验;这种担当是致力于世界和平的暖流。和谐共生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致力于对内积极构建和谐、合作的政党关系,对外传播互利、共赢的价值理念。与西方传统思维的“修昔底德陷阱”不同,中国奉行的是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和平发展道路。当今中国顺应历史潮流,走和平发展道路,以负责任的国际担当,为世界谋福利的客观事实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方案”的对外传播,使世界人民信服中国做法,赞同中国倡议,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三,敢于“亮剑”。中国的崛起是一些霸权主义者最不愿意看到的事实,于是,他们利用人权、民主、自由等“普世价值”随意剪裁、评价、干涉中国的政治发展,抛出了诸如“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资本主义论”等不和谐论调。“西方几百年强势所造就的话语霸权,形成了所谓‘文明的西方与‘落后的东方、‘进步与‘保守、‘现代与‘传统等既定的模式,它们深深地嵌入在现代中国叙事的幕景之中。”[5]我们要在这种长期形成的旧秩序、旧思维模式中寻求改变,打破西方话语霸权的坚冰必然需要做长期的斗争。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民族意识已经被经济浪潮唤醒,文化自信重新恢复,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这也意味着中国要面临更多的矛盾、更多的争斗,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而这种新特点的斗争就包括了对破坏中国和平稳定发展、侵害中国国家利益的行为和企图,必须敢于坚持底线思维,进行坚决的抵制和斗争。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基本政治制度,也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选择,它的成功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在当代的鲜活展现。因此,面对别有用心的势力对它的歪曲、偏见、误解,我们再也不能局限于自说自话、自我解释,而是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以“亮剑”姿态占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对外传播高地。当年,苦苦寻找民族独立、复兴之路的革命先行者们把马克思主义“引进来”,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后,换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愈加强大的力量,使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而今,崛起的中国有责任、有信心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传出去”,利用一切可能的场合与渠道,驳斥针对中国的不实言论,主动发出中国声音,以提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话语影响力。这是彰显“中国方案”历史使命和时代价值的必然选择。

三、打造“聯通”桥梁:构建中国多党合作对外话语体系的实践策略

当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升,如何把经济硬实力转化为文化软实力,将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实现中国制度与中国话语的有机结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因此,构建中国多党合作对外话语体系的直接目的就是要直面国际社会的疑问,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加强同其他国家人民的交流对话,用中国话语阐释中国制度的世界意义,以争取世界人民对中国的认同与尊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要的实践策略就是要打造中国与世界人民交流对话的“桥梁”。

第一,打造“理念联通”桥梁。“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来交换信任。”[6]要得到更多世界人民对中国制度、道路、文化等的认同,首先需要的就是理念的联通。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什么是当今世界的潮流?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国与世界的“联通理念”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民主协商的方法论,不仅适用于国内政治问题,也可以运用在国家交往之中。“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国情、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要相互理解、真诚相待,只有善于倾听对方意见,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7],以协商民主的方式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在“和”中实现共赢。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理念得到有效“联通”,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世界意义得到极好的阐释,越来越多的世界人民开始认同与支持中国的发展,并主动将本国发展与中国对接,提升了包括中国多党合作对外话语体系在内的中国对外传播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第二,打造“载体联通”桥梁。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掀起了一场传播革命,我们开始进入全媒体时代。对外传播是构建话语的价值所在。这决定了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必须顺应全媒体时代,多渠道占据传播高地,打通载体桥梁,传播中国声音。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媒体和互联网的巨大作用,多次强调,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8]。中国各种传媒体要发挥各自优势,运用自己的逻辑、自己的叙事方式、自己的平台,传播中国声音。同时,基于新媒体时代的碎片化、去中心化、自由化等特点,我们必须加强对互联网的治理,使之更加真实、有效、客观地传播中国声音。

第三,打造“话语联通”桥梁。中国有自己的发展道路、制度设计、理论体系、文化底蕴,因此,包括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在内的所有“中国方案”的对外传播必须要用“中国话语”来解读和阐释。马克思强调:“语言本身就是这个共同体的存在,而且是它的不言而喻的存在。”[9]从这意义上讲,中国话语理应是一个共同体的存在,成为中国与世界联通对话的桥梁。中国话语在“讲新话”中联通世界。所谓“新话”就是能够讲清、讲透、讲好中国发展新思想、新理念、新实践、新改革的新表述。无论是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理论与实践,还是中国各领域的改革,我们都要勇于用“新话”来展现自己的成绩,分享自己的经验。中国话语在“讲明话”中联通世界。所谓“明话”就是对成绩实事求是,对问题从不遮掩,引导国际舆论和大众,客观真实地认识当代中国和世界。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但中国从不“讳疾忌医”,在不断探索中创新国家治理方式。而这一切应向世界说“明”,我们不接受过分的“吹捧”,也不会容忍无端的“污蔑”。中国话语在“讲真话”中联通世界。所谓“真话”就是尊重历史发展规律,理性阐释中国现实国情,客观展示中国的发展进程,让国际社会和世界民众看到中国的真诚,为中国政治发展,乃至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作出现实的努力。中国话语在“讲妙话”中联通世界。中外的语言差异、文化差异、心理差异是影响对外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所谓“妙话”就是要说外国人听得懂、易于接受的话。例如,引用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典故、人物进行类比,从受众熟悉的故事入手进行联系比较,用显而易见的哲学道理讲明事实,用接地气的语言拉近两国关系等等。中国话语在“讲暖话”中联通世界。中国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谋求合作共赢。所谓“讲暖话”就是要“以对话协商方式凝聚共识,以互谅互让的精神处理分歧,以合作共赢的态度促进共同发展,以面向未来的眼光解决现实问题。”从平等对话入手,用实际行动兑现中国承诺。中国话语就是要通过“情感的沟通、理性的说服、价值的共鸣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话语不是自说自话,而是要在传播过程中达到受众认知、认同、自觉接受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外传播是构建中国多党合作话语体系最重要的价值和目的。当今世界,仍然有很多人对于中国制度、中国道路等持有疑问、甚至是污蔑、诋毁。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中国多党合作的对外传播,精心编织内容和形式,以主动的姿态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特色,逐步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4-09-06(1).

[2] 韩震.从人类历史发展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光明日报,2015-07-09(16).

[3] 杨河.制度活力的深厚来源[N].人民日报,2015-07-31(7).

[4] 孙来斌.中国制度永葆活力之道[N].人民日报,2016-01-15(7).

[5] 景海峰.在对话中走向世界的中国哲学[N].光明日报,2015-08-26(14).

[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47.

[7] 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3-30(2).

[8] 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8-19(1).

[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40.

编辑:龚万达

猜你喜欢

多党合作话语体系对外传播
中国共产党探索新型政党制度的基本经验与新的实践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核心素养如何在中小学校落地生根
在修辞与实践之间:环境权概念的贫困及其义务转向
浅谈如何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新媒体时代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中国故事中国认知国际表达
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