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低位B—Lynch缝合术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2017-03-30余虹
余虹
【摘要】 目的:研究和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低位B-Lynch缝合术在进行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PHH)患者中选取106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成了治疗组(n=54)和对比组(n=52)。治疗组和对比组患者均采用剖宫产手术进行分娩,治疗组患者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低位B-Lynch缝合术联合治疗,而对比组患者使用缩宫素后在胎盘的剥离面采用“8”字间断缝合术。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在手术中、手术后2 h和术后24 h的出血量,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和例数。结果:在采取治疗措施后,治疗组的显效率高于对比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2 h和术后24 h的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治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低位B-Lynch缝合术联合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出血量较少。
【关键词】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低位B-Lynch缝合术; 前置胎盘; 剖宫产产后出血
doi:10.14033/j.cnki.cfmr.2017.6.01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6-0017-03
采用剖宫产手术进行分娩是解决前置胎盘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由于产妇的胎盘主要附着在子宫的下侧,在进行胎盘剥离后,子宫的收缩能力较弱,血窦张开然后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一般在采取措施无效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子宫切除[1-3]。因此,对于前置胎盘产妇行剖宫产手术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很有必要。本次研究选取了106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低位B-Lynch缝合术治疗的效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6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分成了54例的治疗组和52例的对比组。入选标准:(1)产妇没有血液系统方面疾病的病史;(2)经过超声检测已经确定为前置胎盘;(3)产妇在行剖宫产手术后大量出血;(4)在采用常规的止血措施后产妇的失血症状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5)没有传染疾病和精神疾病以及没有凝血功能障碍者。排除标准:对研究不知情或者不同意和不配合者。其中治疗组产妇的年龄为21~42岁,平均(28.32±6.73)岁;患者孕周为32~39周,平均(35.36±2.12)周;孕次为1~3次,平均(2.22±0.55)次;有初产妇30例,经产妇24例;其中有中央性前置胎盘26例,有部分性前置胎盘10例,有边缘性前置胎盘18例。对比组产妇的年龄为22~43岁,平均(28.31±6.72)岁;患者孕周为33~38周,平均(35.35±2.10)周;孕次为1~3次,平均(2.21±0.57)次;有初产妇29例,经产妇23例;其中有中央性前置胎盘25例,有部分性前置胎盘12例,有边缘性前置胎盘15例。两组产后大出血患者的孕周、年龄以及孕次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比组:在进行剖宫产手术时要尽量的避开胎盘,在胎儿分娩出来之后采用10 U的缩宫素对子宫体进行注射,若在进行胎盘剥离后看到子宫的下侧的剥离面有活动性的出血症状,需要使用20 U的缩宫素采用静脉输液的方式给予治疗,在产妇的胎盘剥离面采用“8”字的间断缝合术进行缝合。
治疗组:治疗组在进行剖宫产手术的时候也要避开胎盘,在胎儿顺利的分娩出来后将10 U的缩宫素进行宫体注射,若在进行胎盘剥离后看到产妇的子宫下侧剥离面有大量的活动性出血现象,需要将250 μg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注射在产妇的子宫切口下缘的宫肌位置,与此同时要将产妇的子宫拖到腹腔的外面,需要一个人用双手加压产妇的子宫体,然后由另一人对子宫的下侧加压,当出血量有所减少时就采用低位的B-Lynch缝合术进行缝合。再将膀胱朝下推,让子宫的下侧能够充分暴露,第一进针点选在子宫切口下缘5 cm处自距离右侧的边缘的3 cm位置处进针。
1.3 产后出血测量
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以及面积法相结合的方法来测量产后出血量。(1)容积法测量:在进行剖宫产手术时要准确的记录羊水量,在手术结束后将负压瓶内部的液体量加上纱布的吸血量,减去羊水量,所得量即为產妇的产后出血量;(2)称重法测量:将使用后的纱布和面点以及敷料的重量减去使用前其重量即为产妇的失血量;(3)面积法测量:在手术中采用带有显影线纱布单层明显浸湿,40 cm×40 cm为30 ml。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产妇的子宫收缩情况较好,其阴道的出血量每小时小于50 ml;有效:产妇的阴道出血量每小时大于50 ml,但是其病情较为稳定;无效:患者的出血情况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病情比较不稳定。治疗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观察指标
观察并详细记录两组产妇在手术中以及手术后2 h和术后24 h的出血量、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两组产妇的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14%,对比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比较
两组产妇在手术中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手术后2 h和24 h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产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产妇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0%,对比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0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學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前置胎盘是孕妇晚期出现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它也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使用缩宫素药物对剖宫产产后止血是比较传统有效的方法,但是容易出现恶心、呕吐以及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会促使产妇的子宫强制性的收缩,从而对子宫肌层的血管造成压迫,阻断了胎盘的血流速度,导致胎儿出现窒息死亡或者出现子宫破裂的情况[4-6]。而前列腺类药物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于治疗产后出血有很明显的作用,它可以增强产妇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能力,使半衰期得以延长,提高了细胞的活性,从而起到止血的作用[7]。除此之外,还需要采取一些辅助措施来增加止血的效果,除了常规的纱布加压止血外,还可以采用低位B-Lynch缝合术来止血,这种缝合方法是利用缝线使子宫收缩,使产妇的子宫受到纵向的压迫,同时使血管床被挤压,减缓血流的速度,增强了凝血的功能,而子宫收缩有利于血窦闭合,最终达到止血的目的[8]。本文中,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产妇术后的出血量均优于对比组,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比对比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低位B-Lynch缝合术进行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紫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9):125-126.
[2]谢芳,罗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6):46-47.
[3]胡敏红.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0):121-122.
[4]杨红梅.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孕产妇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6):135-136.
[5]胡艳霞.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4):21-22.
[6]张越华,李金枝.改良B-Lynch缝合术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7):165.
[7]王利群.剖宫产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0):31-32.
[8]柳友清,曲晼君,陈玲,等.256例前置胎盘临床资料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4):86-87.
(收稿日期:201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