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
2017-03-30高永利
高永利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接受和贮存的过程,而且是学生数学思维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现阶段高中数学大搞应试教育,导致数学教学丧失数学精神,教学有效性大大降低。本文针对如何开展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这一问题,尝试提出三点意见,供诸位教师参考。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数学;有效教学;趣味性
高中数学涉及二次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内容,相较以往的初中数学,无论是知识容量还是难度都有了明显提升,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有些吃力,教师的教学活动也受到一定阻碍。为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必须开启新思路,创新教学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较强,教师一味采取灌输式教育,学生会失去新鲜感,对课堂产生厌倦心理,这就无法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应当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发现数学问题,慢慢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是保持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如临其境,在情境中思考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以必修二《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知识教学为例,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越野车爬坡比赛的视频,并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越野车翻越不了山坡?现在家家户户几乎都有汽车,爬坡是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之一,此问题情境可以给学生一种熟悉感,对于提高学习积极性大有裨益。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坡面倾斜度这一问题入手,从而顺理成章地导入直线倾斜角这一概念,增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感性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审视生活问题的良好习惯。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仅限于知识的简单传播,还需要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和发展,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和激励学生开动脑筋,自主对相关问题展开探究。创设问题情境正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需要,教师必须对这方面教学研究予以关注。
二、引入趣味元素
正如同卢梭所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实施有效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人教版数学教材充满了趣味性,以必修二立体几何教材为例,每章节后都附有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内容,《画法几何与蒙日》《祖逖原理与柱体、锥体、球体的体积》《欧几里得〈原本〉与公理化方法》《笛卡尔与解析几何》《魔术师的地毯》等阅读材料都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内容为课堂注入新鲜血液,升华教学品质。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魔术师的地毯》中“探究与发现”内容展开思考:那0.01平方米的地毯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依据课文图2,学生建立直角坐标系进行计算可知:1.3米的正方形地毯,改成长2.1米、宽0.8米的图形根本不是长方形,魔术师将面积仅为0.01平方米的地毯拉成极细长的平行四边形,在一个大矩形的对角线附近折叠了一点点,敬师傅当然察觉不出来。
在对“探究与发现”中的趣味问题进行解答过程中,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参与计算,加深了对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知识的认识,同时提高了应用本节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好奇心得到满足的同时,心底油然而生出解题成功的自豪感与成就感,就会更愿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是实施有效教学非常关键的一步。
三、实行分层考查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这一教育理念,现代高中数学课堂想要实施有效教学,也必须遵循这一教学理念,针对学生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活动。全班学生应当按照优秀、一般、较差这三个类别进行分层考查,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作业布置等问题上,实行区别对待。
以《直线倾斜角与斜率》课后巩固练习的布置为例,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教师可以将习题分别设计为基本题、提高题和深化题。基本题是面向全班同学设计的,后进生同样可以独立完成,比如“直线A的倾斜角为30°,直线B垂直于A,则直线B的斜率为_________”一类的题目;提高题是供优等生和中等生练习的,后进生可自由选做,比如“已知M(2,-3),N(-3,-2),直线A过点P(1,1),且与线段MN相交,则直线A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一类的题目;深化题主要针对优等生能力而设计,其余学生适当选做,比如“已知{an}是等差数列,d是公差且不为零,它的前n项和为Sn,设集合A={(an,SN/N)|n∈N},若以A中的元素作为点的坐标,这些点都在同一直线上,求这条直线的斜率”一类的题目。
一般情况下,这三类题目的比例保持在基本题70%、提高题20%、深化题10%即可。分层考查没有过关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建立学习小组,个别学生还要辅导补缺。
本文是笔者对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的几点思考,还望诸位教学同行予以指正。当前有关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工作一直在继续,如何进一步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依旧有待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云漷,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标方案导读[M].武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张民欢.用高等数学的思想方法研究中学数学问题[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第五十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