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归去来兮辞》
2017-03-30郭菊娟
郭菊娟
一、教学设想
《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保留篇目。人教版新2003版上的这篇文章与以前的在编排上有两处明显改动。(1)诗词前加上了小序。(2)“归家途中”这一节的归属与以前划分不同。为什么要添加小序?它有什么作用?“归家途中”归属究竟怎样?这些问题的解答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切合当前新的教育理念,又能把积累的各方面语文知识连贯起来。它是教学的一个很好切入点。
二、教学目标
1.探寻文章文理脉络,把握文章内容结构。
2.梳理抒情线索,加深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把握抒情方式,体会诗人抒发的真挚情感,理解诗人的人生观。
三、重点、难点
1.把握文章的思路脉络,掌握文章内容结构。
2.学习本文的抒情方式,体悟作者的人生观。
3.领略诗人冲淡自然的文风。
四、课前准备
1.辞的常识;2.作者介绍;3.诗前小序的翻译和理解;4.熟读全文,布置思考题(见教学设想中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
1.导语
以田园诗祖陶渊明的儒道思想相斗争的分水岭标志导入《归去来兮辞》。
2.合作探究
(1)新旧两种版本中“归家途中”一节的归属不同,你认为它应该归到哪一自然段?用你积累的知识各自发表一下意见,谈一谈你的看法。(学生陈述)
一种观点,归在上段(新2003版)——
理由:从辞的常识可知,辞四句一节,本段前两节直接表明自己的归意,直抒自己的辞官决心。“归家途中”虽是叙写归程情况,“恨”字也是直接表露自己的情感,无论从叙述方式还是抒情方式,“归家途中”一节跟前两节都保持一致。
从小序中表明的背景可知,本文写于辞官归隐之际。本段三节可以看作是还未返回故里时的情景叙写。而其后的第二、三段几节虽然紧承归途情景,但是无论从时间还是从空间,都发生了改变,可看作写归来情景。
从描写的方式来看,归途情景还可以看作是实写之景,后面的可以看作虚写之景,小序背景交代,辞归之际不可能同时展现这些生活情景。小结:归去——归来——归怀。
另一种观点,归于下段(旧版)——
理由:开头两节抒情味浓,反省自责自恕自慰之意溢于言表,明确表明辞官归家之意。头脑指挥行动,其下是叙写归家的行动。从表达方式的侧重点来看,前两节侧重抒情和议论,其下则侧重叙述和描写。小结:归意——归途、归家、归园、归田——归怀。
(2)“归去来兮”一语在文中两次出现,对情感表达有何作用?(学生讨论陈述)
两次出现,形成间隔反复,加强了辞官归隐的决心。
两次都放在段落开头,有点类似于呼告,脱口冲然而出,向大家明白地告诉自己的夙愿,也向大家表明这一次是彻底地与官场告别,再也不是以前那样时归时隐了。
结构上,它起了连缀全文的线索作用。它将归途、归家、归园、归田情景的内容绾结起来,使得文章紧凑,结构完整。
内容上,它也是全文的抒情线索。在叙写归途、归家、归园、归田情景内容的同时,不时地跳出“归去来兮”,时时表明自己辞归的决心,也为结尾的“已矣乎”蓄势了,也自然导引出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卒章显志,完成了“辞”——诗歌的抒情言志的任务。
小结:“归去来兮”的重复出现,让写作的重点突出,全文表明了归去的决心。
(3)比较《归去来兮辞》与《归园田居》,两篇都围绕“归”作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小结:内容上都是写诗人对官场黑暗生活的厌恶,对自由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运用。叙事描写创造的意境淡雅,语辞简洁,风格都很冲淡自然。
《归去来兮辞》咏怀诗,侧重写“去”,直抒胸臆为主,间接抒情相辅,描写虚实相衬,风格率性直寄,浑融豪放;《归园田居》田园诗,侧重写“来”,叙写为主,间以抒情,对比突出,风格平淡自然、韵味醇美。
(4)《归去来兮辞》文题该怎样理解?
课文下面的注解“来”,助词,无义。我认为“去来”应是偏义复词,偏于“去”,“来”是衬字。而“去来江口守空船”(《琵琶行》)中的“去来”也可以理解为偏义复词,它偏于“来”。综上所述,我认为《归去来兮辞》的作者在构思时侧重于“去”字作文,叙写时用“来”时的情景衬托去意的坚定,与背景相吻合,这也许是编者要重新加上诗前小序的原因。
(5)对“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一句话中包含的思想究竟应该如何理解?“乐夫天命”是否表现了作者消沉颓废的思想?请大家自由讨论。
“性本爱丘山”,陶渊明是一个天性熱爱自然、不喜逢迎的人。置身名利场,无异于“羁鸟”“池鱼”,只有在与自然的交融中他的生命才能释放出无穷的活力。所以,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志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安命是他人生的真悟。
本文是他儒道思想的分水岭,他选择了归隐田园,做了自己喜欢的事,但早年大济苍生的理想还难以释怀,内心深处仍然表现出一种归隐后的茫然和困惑,如:“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是在感叹岁暮年衰,“寓形宇内复几时”又在悲号人生无常,“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则反映了他难以排遣的有志难申的痛苦和矛盾。
“不汲汲于富贵”不清谈渴求长生,“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不苟同于世俗,在那动乱的时代,“退将重修吾初服”,回归到清净自然的田园生活,亲自劳动,与下层人民有了较广泛的接触,让自己高傲的灵魂有了最实在的安放。这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3.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归田之初,是一篇述志的佳品。文中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赞美了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也显示了归去的决心。乐天安命,追求自由是他的人生真悟。《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渊明的归隐情结,了解中国文人精神文化的一个窗口。
4.课后作业
请以“我心中的陶渊明”为题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陶渊明的认识,对你自身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
(作者单位:湖北省麻城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