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17-03-29蒋传健张开成
蒋传健,张开成
(重庆师范大学 涉外商贸学院,重庆 401520)
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蒋传健,张开成
(重庆师范大学 涉外商贸学院,重庆 401520)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近年来不断变革,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进行改革,通过新颖的教学内容与案例,优化教学过程,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入手,提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而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以“夯实基础-面向应用-培养能力”为培养目标.
面向应用;改革;教学过程
1 前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独立学院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计算机必修课程,是学习其他计算机课程的基础课,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了解软件设计与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具备在网络环境下操作和处理信息处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系统安全与社会责任意识,为后继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夯实基础-面向应用-培养能力”,即:
(1)拓宽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面: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引入计算机新技术和了解计算机发展趋势;
(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技能:Windows和Office的使用;
(3)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重点是网络、多媒体、数据库等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理解信息安全和程序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
(4)通过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为学习后继计算机基础课程夯实基础;
(5)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各专业领域中地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现状
2.1 中学计算机课程的开设现状
现阶段,我国中学大多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配套设施较为完善,这些都有助于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开展,然而,中学计算机教育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对计算机教学还不够重视,教学模式较为传统,教学内容较陈旧等问题.另外,在计算机教学工作中,重理论、轻操作现象普遍存在,导致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成绩高,但操作能力差的畸形发展[2].
2.2 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情况
通过调研统计,大一新生几乎95%以上的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及汉字录入基本能够正常使用.约60%的学生能够熟练使用鼠标与键盘的操作,其中汉字录入较熟练的学生达40%以上,基本没有用过电脑的同学仅占2%.
2.3 学生对Word字处理软件的掌握情况
大一新生有85%的学生能够使用Word完成文档的简单编辑和排版,即能够对字体格式和段落格式进行简单的设置,有40%的学生使用Word编写过过作文、信函、通知等,其中仅有10%的学生能够熟练运用Word进行复杂排版,如简报、宣传册等,还有5%左右的学生根本不会操作Word.
2.4 学生对Excel字处理软件的掌握情况
大一新生约30%左右的学生会使用Excel中的简单计算公式和函数的使用,60%左右的学生只会录入表格数据,还有10%左右的学生根本不会操作Excel.
2.5 学生对演示文稿设计的掌握情况
大一新生能够使用PowerPoint制作精美幻灯片并设置动画的学生占20%左右,有60%左右的学生能够制作简单的幻灯片,还有20%的学生基本不会使用PowerPoint.
3 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和《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特点,我们以编写十二五规划教材为契机,全面更新课程内容体系,引入计算机学科前沿技术和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方法,加强了网络、数据库和多媒体等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力,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从2013年开始逐步形成了“夯实基础-面向应用-培养能力”的课程内容体系.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成三大模块,基础知识模块、基本技能模块和应用能力模块.基础知识模块包括计算机基本知识、Windows7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技术基础,这就是教材的第1、2章和第 6章的教学内容;基本技能模块包括Word2010文字处理、Excel2010电子表格处理和PowerPoint2010演示文稿,这就是教材的第3、4章和第5章的教学内容;应用能力模块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和网页制作,这就是教材的第7章和第8章的教学内容.这样安排教学内容科学合理,而且与全国计算机一级考纲接轨,与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同步.同时我们将计算机基础操作与汉字录入放在教材的第1章,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同步.
4 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学校为了加强专业课的教育,对公共课进行了一定比例的课时压缩.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经历了从最初的2+2压缩到1+2,再到后来压缩到1+1,即压缩到每周2学时.在此种情况下,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及时召集全体教师认真讨论,深入分析了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尽管会上争论激烈,但最后还是达成共识,要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达到课时压缩质量不减的教学目标.后来又经过反复实践研讨提出了0.8+1.2课堂教学模式.即每周两学时的0.8 学时用于老师课堂讲授或操作演示,1.2学时用于学生操作实验.
在课时压缩的情况下,我们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组织方式.
4.1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对于老师上课不讲的科普知识性方面的非重点教学内容,如计算机发展史,留给学生自学;老师指导学生上网查阅丰富的网站资料,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主动获取信息,实现学生自己主导性学习;再就是部分计算机操作基础较差的学生,课堂不能完成的操作任务,鼓励其课后完成,然后在下一次上课时提交电子文档,这就是课余复习性自学;还有部分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给他们布置一些创新作品,鼓励其课余完成,完成出色的给其加分,这就是课余创新性自学.
为给学生自学提供教学资源,我们编写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辅教材下篇为自学测试篇,主要包括理论测试和操作测试,针对第1章和第7章教学内容,精心选择了覆盖面广、难易度适中的理论测试题291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第2、3、4、5、6章和第7的教学内容精心安排了19个操作测试题,并给出了操作提示和最后的样张.这部分教学内容比较适合学生自学和学习后进行自我测试.
4.2 课堂讲授
老师课堂讲授只有0.8学时,这0.8学时讲授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论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如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二是计算机操作,主要是Windows和Office操作.对计算机基本知识、理论的学习,尤其一些概念性强的,尽量通过“抽象概念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教学思路,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讲清相关的概念和应用,例如数据库基础、网络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等章节内容.对计算机操作,这部分内容主要针对大多数学生的共性问题,通过实验项目为主线,以案例驱动法逐步引入操作知识点进行课堂演示和操作解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其目的是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充分地结合起来,从而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5].
4.3 强化实践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实践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课堂的1.2学时,二是课后的练习.课堂的1.2学时为学生完成当堂老师布置的实验任务,这个实验任务就是辅教材上篇中的一个实验项目,完成后提交电子文档,由老师课后抽查批改.这也是老师个别指导学生的时间,主要解决每个学生的疑难问题,即学生的个性问题.课后的操作练习有两种:一个是基础好的学生,另一个是基础差的学生.前者是水平较高的学生,计算机操作基础好,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浓厚;后者是对计算机知识有所了解的普通水平的学生和对计算机没有兴趣或是毫无了解的低水平的学生.其层次不同,则教学目标也不同,并为两种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上有创新,在能力上有提高,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要求基础差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独立思考,以及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大学计算机基础选用的辅教材,其上篇为实验指导篇,紧扣理论教学进度,精心设计和周密安排了7类共20个实验,每个实验就是一个案例,一个项目,其工作量以一个中等操作水平的学生在一个学时内即可完成.
4.4 共享教学资源,实现课堂教学的同步
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对全校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老师,每学期都要集中培训,提出教学要求,提供教学资源,包括大纲、教学进度、课件、案例库、习题库等,完全实现了全校计算机课程的同步教学.
4.5 通过学生意见反馈,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各种形式的学生座谈会,师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意见,并将这些意见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以此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5 课程考试的改革
为了改变我校传统的计算机有纸化考试方式,我们计算机基础教研室于2011年4月正式组织科研团队开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系统的研制与开发,后来又经过两次修改软件框架和软件功能,特别是2014年一次大的修改和调试.现在已完全满足考试要求,实现了课程考试科学合理、公平、公正、操作规范,并与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同步接轨.该考试系统目前容有理论考试题(单项选择题)近300道,实践操作题20套,每套又包含5道操作题.理论考试每次随机抽取20道,为15抽1,实践考试每次可随机抽取2套、3套,…….考试题库每年都要进行更新扩充,以不断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
6 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内容知识面覆盖较广、内容更新速度快的课程,因此,教师的教学思路、方法和理念等也必须不断变化.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努力,我们已完全实现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标准化教学,已将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上到一个新的台阶.任重而道远,计算机的技术在不断更新,教育也在不断发展,我们的改革仍将继续.目前我们正在更版中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系列教材第二版,又增加了Office二级的内容,以适应大学生入学计算机应用起点越来越高的需求.
〔1〕蒋传健,张开成.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有效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展望,2016(15):202.
〔2〕龙雪峰.新时期中学计算机教学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12):50.
〔3〕普运伟,耿植树,陈榕,李彤.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及课程改革思路[J].计算机教育,2013 (11):13-18.
〔4〕孙淑霞.地方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14(4).
〔5〕石玉芳,卜耀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实践 [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40-41.
G642
A
1673-260X(2017)01-0026-03
2016-11-09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