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7-03-29肖恒
肖恒
(长江师范学院 后勤服务集团,重庆 408100)
高校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肖恒
(长江师范学院 后勤服务集团,重庆 408100)
公寓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单元,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学业成长、心理健康和思想认识提高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高校学生公寓存在的各种亟待解决的分化攀比、怠倦迷茫、功利主义和心理扭曲等问题。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应采取开展积极宣传,形成正面引导;打造品牌活动,增进园区交流;各方齐抓共管,教育战线前移等方法措施,从文化育人、服务育人的角度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高校学生公寓室友之间因矛盾和琐事互相残杀事件频发,著名的“马加爵杀人案”和“复旦大学投毒案”产生的影响在人们心中久未散去。人们不禁要问:大学室友怎么了?在“感谢室友不杀之恩”之余,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公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1]大学生公寓是高校管理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基本组织单元。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社会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大学生生活时间较长的公寓是进行政治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注重个体的人,或者作为学生组织的班级或团支部,却忽视了与学生成长关系最为密切的公寓。
(一)公寓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
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宏观层次是学校或学院,中观层次是班级或团支部,微观层次是公寓。学生除了上课和参加社会实践之外,大部分的时间都待在公寓。学生在公寓完成课外作业,阅读各种书籍,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与同学交流课业,以此促进学业的完成;公寓还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要在公寓饮食起居,休息解乏,游戏娱乐,学习交流。“90后”的大学生个性张扬,公寓美化活动使得公寓不再是个冷冰冰只供休息的场所,而是远离家庭之外的温馨小家。
(二)公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公寓成员来自不同地域、具有不同个性,公寓文化也具有个性特色。同一班级、同一专业的同学聚居在一起,形成以专业为特色的公寓文化。若干个公寓构成了一栋宿舍,若干栋宿舍楼又构成了一个园区。宿舍园区是个小社会,根据园区所在的位置,以及所居住学生的专业,也会形成特定的园区文化。如园区经常有学生结成体育小组开展体育比赛,有的形成一定规模的跳蚤市场,有的园区则自发成立了英语角,等等。在宿舍园区的广场,除了有相应的绿化景观之外,还有学校设立的展板,张贴各种宣传标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园区内各种设施与文化信息,形成了学生园区文化的多样化。这些公寓文化、园区文化都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公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
公寓是与学生成长关系最为紧密的场所。相较其他场所,学生在公寓受到较少的约束,人际关系也相对简单,思想行为也比较放松,因此,在公寓学生能够展现其真实的一面。“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以辅导员为主的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可以利用深入公寓的机会同学生展开交流座谈,展开思想教育、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活动;党支部、团支部设在公寓或者园区,通过开展主题党团活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公寓思想政治教育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当前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差异导致的分化攀比
大学校园已经不再是产生之初的象牙塔,围墙早已成为装饰品,学校是一个小型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已经全面影响到学校。学生来自不同的区域和家庭,经济条件差异很大,但家庭经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状态。部分同学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好,奢侈消费,甚至是炫富式消费。而部分同学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只能满足基本的学习生活消费,两种消费人群之间自然而然会形成差异,家庭经济较差的同学甚至会因此自卑消极,甚至对前途悲观失望,进而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通过炫富来证明自尊,只能说明内在价值的缺乏。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陷入对物质特别是奢侈品的极度崇拜,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都会产生误导和扭曲,并且会加大中低收入群体心理失衡,影响社会和谐稳定。”[3]当前高校中炫富式消费以及学生经济条件的差异分化了学生群体,并使部分学生心理扭曲,产生攀比心理。
(二)学业压力导致的怠倦迷茫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学生数量越来越多,楼堂馆所越修越好。但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并没有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部分专业遍地开花,雷同现象极其严重,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已经成为“红牌”专业。就业难致使部分学生感到前途渺茫,导致学生厌学,产生学习倦怠。除此之外,学校师资的数量和质量没有及时跟上学生人数的增长,加之实验设备、实践条件、服务管理等未能及时跟上,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学生对专业学习缺乏进取心进而产生前途迷茫。就学生本身来讲,扩招使得毕业生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部分学生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不足便其对未来的就业没有自信。诸多因素,导致学生对专业的倦怠、对未来的迷茫。这种情绪会在公寓成员之间形成蔓延,进而影响到整个学生集体。
(三)就业压力导致的功利主义
在高校连年扩招的影响下,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欲突破800万,“史上最难就业季”“史上更难就业季”的声音不绝于耳,虽然近年来国家采取各种措施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并没有得到好转。学生为了争取越来越有限的就业机会,除了考取越来越多的职业资格证书之外,招聘单位看重的学生干部经历、荣誉称号、党员身份成为同学们竞相争取的对象。然而获得“先进”的机会是非常有限的,这就导致部分同学之间尔虞我诈,甚至互相倾轧;致使大学校园里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大行其道。学者对此现象感到十分痛心与忧虑。“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4]这种不良的社会心理必然影响到公寓中的学生,会引起公寓成员或者公寓之间的疏远甚至对立。
(四)人际压力导致的心理扭曲
“90后”学生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主要力量,其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远离家庭的呵护来到学校,特别是数人共处一室,是他们从未有过的经历。“玻璃心”成为他们共同的特点。公寓成员之间、同学之间必然会因为个性差异、生活习惯的不同而发生冲突,口角之争、生活琐事纠纷处理不当也会产生报复心理甚至杀人动机。“近40%的大学新生和50%以上的毕业生存有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中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困境是最为突出的四大心病。”[5]马加爵杀人案、复旦大学投毒案及其他类似的高校同学之间的伤害案,起源都是很小的琐事。受娇生惯养式家庭教育和功利主义的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大学生缺乏集体主义精神,不善于与他人和睦相处,不善于化解与室友之间的矛盾。当这样一群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难免发生摩擦和冲突,如果缺乏及时的教育和引导,悲剧的发生就在所难免。“在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中,虽然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奉献社会精神仍居主流,但也无法忽视的是具有浓厚世俗色彩的功利主义正在逐步侵蚀大学生的思想,并对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消极影响。”[6]
三、加强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第一,把握宣传阵地,加强正面引导。“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9]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公寓,让“高大上”的主流意识形态走近学生,接通地气,这是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相脱节“两层皮”现状的重要做法。学校应充分利用宿舍园区公共活动场地,广泛树立宣传展板。一方面,及时进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明确正确的价值取向,彰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充分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地区特色,用年轻群体喜闻乐见的漫画、案例、典故等方式,将高大上的理论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此外,紧密跟进学生需要,进行健康、健身、卫生、安全、保卫等系列的主题宣传,让学生在学习有益常识的同时,感受到学校的关爱。
第二,打造品牌活动,增进园区交流。“宿舍一般都是早上就像停尸房,偶尔诈尸起来一个去上个厕所……下午就像养老院,大部分都是躺在床上神志不清。晚上就像疯人院,又哭又笑又乱叫。半夜就像特工部,一个个白光蓝光在脸上晃着,键盘声响个不停。”这是部分大学宿舍生活的真实写照。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把宿舍和园区充分利用起来,打造系列品牌活动,在增进园区交流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以此来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只重视课堂和班团组织所留下的空白。例如,组织周末篮球赛、夜晚英语角、园区辩论赛等项目,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交流,培养健全的人格,还能促进学习成长,两全其美。学校公寓管理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骨干的带头作用,真正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品牌活动的构建要坚持方向正确、主题明确,还要因地制宜,以吸引尽可能多的同学参与,方能提高实效,实现目的。
第三,各方齐抓共管,教育战线前移。以公寓为切入点,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不仅仅是后勤管理的事情,而是与学校各个育人部门密切相关,尤其是专门从事学生思想工作的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责任人,辅导员应该走出办公室,走进学生公寓。学校应落实辅导员入驻公寓制度,或者特设园区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职业规划,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指导,真正体现服务育人的宗旨。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暂行)》,对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日常事务管理、危机事件应对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公寓则成为辅导员处理上述事物的前线阵地。把公寓管理好,则整个学生群体都能把握好,就能把各种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因此,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主动出击,将教育战线前移于学生公寓中。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s78/A03/ghs_left /moe_638/s3013/201207/t20120706_138925.html.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3]李倩.国内奢侈品消费群体往往是三类人[N].人民日报,2012-07-02.
[4]张小刚.北大教授钱理群:北大等大学正培养利己主义者[N].中国青年报,2012-05-03.
[5]赫洪.拿什么拯救漠视生命的心[N].人民日报,2013-04-07.
[6]张彪.如何应对大学生的功利主义[N].光明日报,2014-06-17.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责任编辑:庆 来]
G641
A
1674-3652(2017)01-0111-03
2016-10-19
肖恒,男(蒙古族),河南遂平人。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