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入园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2017-03-29李善英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入园幼儿园家长

李善英,杨 智

(龙岩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福建 龙岩 364012)

幼儿入园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李善英,杨 智

(龙岩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福建 龙岩 364012)

幼儿从熟悉的家庭走向幼儿园,大部分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入园焦虑.文章对幼儿入园焦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对策,以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幼儿;入园焦虑;影响因素;对策

幼儿从家庭走向幼儿园的过程是幼儿逐步社会化的过程,面对环境的急剧变化,大多数幼儿会表现强烈的不适,从而引起焦虑反应.过度的焦虑会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只有了解幼儿入园焦虑的影响因素,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才能促进幼儿更好地成长.

1 概念的界定

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焦虑”及“入园焦虑”进行了相关的界定.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中指出:“真实的焦虑或恐怖对于我们似乎是一种最自然且最合理的事情;我们可将其称之为对于外界危或意料中伤害的知觉反应.”[1]Cattell和Scheier(1958,1961)针对不同类型的焦虑进行了因素分析研究,将焦虑区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两种形态[2].可以看出,焦虑实质上就是由外在的刺激所引起的一种强烈的、持久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并伴随着相应的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卡罗尔·伊扎德(Izard,C.E)从幼儿入园时发生的“陌生人焦虑”出发,对幼儿焦虑进行探究发现:进入幼儿园,孩子面对全新的人际环境,突然间呈现这么多生疏的脸孔孩子会产生焦虑.[3]当幼儿初入幼儿园时,由于生活方式及四周环境的变化,对新的环境无法预知和掌握时,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苦恼和受挫的感觉和体验.幼儿入园焦虑则是指幼儿在从家庭生活到幼儿园生活的过渡阶段,对新环境所表现出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强烈、消极的体验.

2 幼儿入园焦虑的表现

为了解幼儿的入园焦虑状况,本研究以入新幼儿为调查对象,利用自编的《新入园小班幼儿入园焦虑情况调查》问卷,由幼儿家长(或主要抚养者)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填写,以了解新入园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状况.此次调查选取福建省龙岩市、漳州市、厦门市三所城市公办幼儿园进行,在幼儿入园一个月多后对其入园焦虑进行调查.本次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46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82%.其中幼儿初入园时大哭大闹的占67%,入园时不愿亲人离去的占20%,期间抗拒上幼儿园的占13%.从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入园焦虑主要表现为对幼儿生理的影响及心理影响两个方面.在生理表现方面,很多幼儿在入园后的一段时间内表现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失眠、梦魇、尿频、身体免疫力下降等症状;在心理表现方面,幼儿表现出情绪低落或暴躁、不愿融入集体、较胆小、依恋老师等症状.由此可见,过度的入园焦虑会使幼儿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产生巨大的压力.

3 影响幼儿入园焦虑的因素

幼儿入园焦虑是幼儿对新环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苦恼、消极的情绪体验,只有了解其产生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更好地缓解其入园焦虑,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3.1 家庭因素

家庭是幼儿成长最重要的环境,家庭中的诸多因素会对幼儿入园这一事件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因素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加重幼儿的入园焦虑体验.

3.1.1 父母教养方式

有学者认为,父母的教养模式和家庭的环境是家庭要素中影响初入园幼儿入园焦虑最重要的因素.[4]现在大部分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而照料者却往往除了父母亲,还有祖辈.在这种多对一的模式下,孩子是家庭关注的中心.父母对孩子百般呵护,百依百顺,孩子几乎不用自己独立面对任何困难;另一方面,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缺乏同伴;再加上现在的居住模式,邻里间的幼儿相对缺乏相互交流的机会.没有同伴的交往,幼儿倾向于享受这种与亲人时刻不分离的状态.家长忽略了幼儿的社会性交往的重要性,而这些能力的欠缺使得幼儿在面对幼儿园新环境时变得束手无措,从加重了幼儿的入园焦虑.

3.1.2 家长的期望

在此次调查中,家长经常询问幼儿在幼儿园里学了些什么,较少家长关心孩子在幼儿园的情绪状态及同伴交往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恰恰反应了家长重知识、轻情感的取向.当幼儿没有学会新知识,或由于幼儿知识水平的局限,对家长的问题不能作出有效回答的时候,幼儿的心里自然会产生一定的压力感.久而久之,家长的期望与幼儿的实际水平之间总是存在差距,幼儿的心里会产生很大的失落感,从而加剧幼儿的焦虑体验.

3.1.3 家长自身的焦虑

家长的情绪与行为,对幼儿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初入园的幼儿,对家长的情绪反应极为敏感.如果家长在幼儿入园期表现出依依不舍、难过的情绪,幼儿便会利用这种情绪空隙,加重对亲人的依恋.在此次调查中,约68%的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心:如孩子在幼儿园是否会哭个不停、老师是否能及时关注孩子、孩子是否能吃饱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家长的过多担心会引起其自身某种程度的焦虑.家长的焦虑情绪会在家长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各种方式传染给孩子,无形之中又强化了孩子的入园焦虑.

3.2 幼儿自身的因素

3.2.1 幼儿的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

每一个幼儿在进入幼儿园时,都需要独自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幼儿在面对陌生的环境时,会产生无助感,这种消极的体验会增加其不安全感和恐惧感.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安全需要是仅次于生理需要的第二大需要.对新环境是否有足够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新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对于初入园的幼儿来说都是一种威胁,直接影响其安全感的获得.

3.2.2 幼儿必须适应从依赖到自理的过渡

在家里,幼儿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情感上等方面都依赖家长,由家长帮忙打理各类事务甚至是包办;而在幼儿园,每个环节都需要幼儿自身不断学习,以达到更快地适应新环境.幼儿园对幼儿提出的生活自理方面的要求与规则都有可能使幼儿感到挑战和压力.如果幼儿无法应对幼儿园的各种威胁与挑战,则会使幼儿倾向于逃离这种威胁,从而加剧入园焦虑体验.

3.3 幼儿园及教师因素

幼儿园是幼儿入园后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是否温馨、幼儿园活动是否能符合幼儿的生理与心理发展规律,这些都会给初入园的幼儿带来一定的影响.幼儿园教师是幼儿生活中除父母之外的重要他人,是新环境的组成要素.因此,教师的教育态度与行为、教师专业素质对新入园的幼儿会产生重要影响.

4 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对策

幼儿入园是幼儿的“第二次断乳期”,如果这一阶段没有处理好,会成为幼儿成长中的危机影响幼儿下一阶段的发展.因此,帮助幼儿缓解他们的入园焦虑家长作用不容忽视,同时,幼儿园与教师方面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4.1 家长与幼儿方面

4.1.1 做好入园前的准备

有学者指出,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家长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社会关系;二、带领孩子参观幼儿园,让孩子对幼儿园的生活产生向往;三、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能力;四、培养孩子学会分享、等待、融入.[5]由此可见,幼儿在入园前家长应该着手从幼儿交往准备、生活准备和心理准备等方面来培养幼儿的能力.在交往准备上,家长应扩大幼儿的同伴交往范围,有意识地降低幼儿对家长的依赖,加强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的训练;在生活准备上,家长要在幼儿入园前,需要对幼儿进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平时让幼儿自己尝试生活技能的学习,并与幼儿一起学习一些与幼儿园相关的生活常规,增强幼儿应对幼儿园生活的自信心;在心理准备上,家长可以在幼儿入园前向其讲述幼儿园的各种趣事与见闻,传输一些有关幼儿园的正能量,使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产生向往与好奇,条件许可的话,尽量提前带幼儿去熟悉幼儿园,让幼儿作好入园的心理准备.

4.1.2 调整期望

幼儿从家庭迈向幼儿园的过程中,幼儿自身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不仅要面对与亲人的分离,还要应对幼儿园的新环境,同时还要兼顾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在这样的多重压力下,幼儿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调整自身的状态.如果家长仅仅把焦点集中于“幼儿在幼儿园是否学到了新知识”,而不关注幼儿心理状态的话,会引起幼儿的反感,从而泛化幼儿的焦虑体验.因此,作为家长,应当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调整对幼儿的期望,正确对待学习与适应新环境的关系,把注意的焦点放在幼儿对环境的适应上,帮助幼儿顺利地度过适应期.

4.1.3 缓解自身焦虑

幼儿初入园时家长的过分担心,就会引起其自身的焦虑.这种焦虑会通过家长的言行传递给孩子.所以,家长要正确对待并从心理上接受孩子入园的事实,并且相信孩子能够有能力应对新环境.家长可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幼儿园,并与幼儿班级教师相互沟通,增进了解与信任.同时,家长可以通过班级微信、QQ群、微博等渠道,及时了解幼儿在园情况.家长对孩子情况能及时了解,心里的担心也就消除了,自身的情绪得到调整,与幼儿相处的过程中用自身的积极情绪感染幼儿,从而缓解幼儿入园焦虑.

4.2 教师方面

4.2.1 通过教师的亲和力,转移幼儿依恋对象

教师的亲和力可以通过语言和肢体的动作来表现,如在幼儿早晨刚入园时对幼儿进行抚摸、拥抱、夸奖等建立幼儿对教师的信任;在幼儿刚入园时教师可以幼儿同伴的身份与其进行游戏、互动,多鼓励、表扬幼儿.这些正向事件能让幼儿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这样幼儿对家长依恋也会慢慢淡化并转移至教师,从而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4.2.2 组织幼儿喜欢的活动,提高幼儿自信

幼儿园在开学初期可以组织小班幼儿尝试学习简单的手指操、舞蹈、唱歌等幼儿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简单的技能动作的学习中产生一定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其自信心;在晨间的区域活动,教师尽量投放一些幼儿比较感兴趣的材料,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到他们喜欢的玩具上,减少对家长的关注,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4.2.3 采用阳性强化法,奖励目标行为

阳性强化法的原理是:当幼儿表现出教师所要求或期望良好目标行为时,教师给予及时奖励和强化,该种良好行为出现的频率就会增加.开学的前一个月是幼儿入园焦虑最为严重的时期,教师可以在幼儿入园不大哭大闹时立即给幼儿奖励一朵小红花等幼儿喜欢的物品;或在幼儿能慢慢融入集体活动时,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幼儿对此感到愉快和满足时,这种行为出现的频率就会增加,从而更多地表现出良好的目标行为.

4.3 幼儿园方面

4.3.1 通过开放的形式培养幼儿对幼儿园产生兴趣

有学者提出:“幼儿产生重度入园焦虑的群体中有相当大的人群是缺乏社会兴趣的幼儿.教师应对幼儿的社会兴趣进行激发与培养,充分发挥社会兴趣对幼儿的作用,使其对幼儿园产生好奇、向往之情,从而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使幼儿较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6]缓解幼儿的有效策略之一是培养幼儿对幼儿园的兴趣.幼儿园可以利用放学后或者周末的固定时间以及开放日等形式为即将入园的幼儿开放器材、设施等,让幼儿提前感受和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同时,幼儿园可以利用周末或者寒暑假组织本园教师前往社区为准入园幼儿开展各种各样的公益性游戏活动,使这些幼儿在观看、参与活动时,萌生出对幼儿园的向往.

4.3.2 组织教师进行入园幼儿的摸底家访

幼儿园应重视新生幼儿入园之前的家访,在家访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和幼儿的接触,向家长了解幼儿及整个家庭的基本情况,普及幼儿入园的各方面知识与入园准备知识.这样近距离的接触,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幼儿之间会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入园准备.同时,这种家访也有助于幼儿园开展今后的家园合作与指导.

4.3.3 创设温馨的幼儿园环境

在环境创设上,幼儿园方面应把握好幼儿的心理,应尽可能营造出与家庭相似的环境或是布置一个和家庭相似的区角;在墙面的布置上,可以布置幼儿喜欢的动物和颜色等,让幼儿在新环境中找到熟悉感,从而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

4.3.4 开展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的开展,是保证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一种重要途径.幼儿园可以开设不同的专栏,利用网站或微信、班级QQ群这些平台,开展有针对性的对接,让家长在幼儿入园前和幼儿入园后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教学与活动动态.这种开放、动态的家园合作形式,可以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降低家长的焦虑,从而缓解初入园幼儿的焦虑.

4.3.5 梯度入园

对于入园焦虑严重的幼儿,在教师和家长所采取了多种策略依然无效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梯度入园的方式.梯度入园有别与全天入园模式,是通过逐步加长幼儿在园时间来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一种办法,等幼儿能够较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后,在幼儿入园后的第二个月才真正开始全天入园.由家长最初的陪同入园到幼儿独立全天入园,这种循序渐进的在园时间安排,能在一定程度上分解幼儿初入园时面对新环境的强烈不适感,使幼儿的压力得到缓解.

〔1〕奥.弗洛伊德著.高觉敷译.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315-321.

〔2〕Cattell, R.B.,Scheier,I.H.The meaning and measurement of meuroticism and anxiety.New York:Ronald Press,1961.

〔3〕Izard,C.E (1982)Measuring emotion significantchildren.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陆永婷.影响幼儿入园焦虑的家庭因素个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5〕祁海芹.儿童入园“分离焦虑”问题矫治[J].教育科学,2003(6):56-57.

〔6〕朱晓红.社会兴趣视角下的小班幼儿入园焦虑问题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4):29-32.

B84;G61

A

1673-260X(2017)02-0064-03

2016-09-09

龙岩学院2011年百名青年教师攀登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LYXY2011013)

猜你喜欢

入园幼儿园家长
我爱幼儿园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欢乐的幼儿园
我心中的好家长
孩子入园焦虑,家长莫要恐慌
爱“上”幼儿园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东阳10家电镀企业被整合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