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视角下的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新思考*

2017-03-29刘杰胡万欣李耀南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国际化轨道交通竞争

刘杰,胡万欣,李耀南

“一带一路”战略视角下的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新思考*

刘杰,胡万欣,李耀南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国际竞争空间,对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国际化视角出发,可以发现“一带一路”战略视角下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中存在着学生竞争意识淡薄、认知存在偏差、院校盲目扩大招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析环境、企业、院校、学生等影响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结构的因素,并从学校战略设计、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有助于我们适应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带一路”战略;竞争空间;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

2015年8月始,东亚投资高层论坛、中阿博览会、中国(连云港)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中国(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等一系列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经贸活动相继开展,既为国内企业的全面对外开放提供了平台,也为我国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空间(简称:“一带一路”竞争空间)。这一空间囊括了东亚、西亚、东南亚、南亚、东北亚、北亚等地区,具有地域广泛、人口众多、经济总量大、科技发达等特点,市场广阔,既有利于企业“走出去”占领国际市场,打造企业国际品牌;也有利于企业“引进来”,开展技术与人才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与国际市场接轨。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道路是基础,人才是保障。大运量、快速运输的城市轨道交通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排头兵。在“一带一路”沿线,由于地域广泛,交通网络纵深交错,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是未来城市轨道交通人才主要的就业市场。伴随着世界贸易组织15年保护期的结束,中外企业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人才的作用更加突显。因此,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城市轨道交通院校(以下简称“院校”)应该培养一批适应地域环境的国际化人才,全面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参与竞争,抓住机遇,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

一、“一带一路”战略下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带一路”竞争空间内,参与竞争的企业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具有国际化的新特点。但由于学生竞争意识淡薄、地区及专业本位思想浓重、院校盲目扩大规模等原因,致使现在我们培养出的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很难与国际接轨[1]。

(一)竞争意识淡薄,缺乏创新

“一带一路”竞争空间中虽然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但是资源有限,因此,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竞争性成为城市轨道交通人才的突出特点。当前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2],忽略了其竞争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安于现状,竞争意识淡薄,而竞争又与创新密切相关。张杰等(2014)[3]认为,竞争和创新之间呈现显著且稳健的正向关系。因此,竞争意识的缺乏,抑制了城市轨道交通人才的创造性。

(二)地区及专业本位思想浓厚,限制人才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要求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竞争,互联互通,共同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但地区本位思想[4]和专业本位模式[5]限制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和多元化。

首先,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中的地区本位思想阻碍了人才的国际化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就业偏好及企业选择人才偏好的本地区性,表面上使本地区人才就业和企业发展较为稳定,但也较容易形成地区本位主义,人才更多地留在本地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中,地域间流动较少,国际化受阻。

其次,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中的专业本位思想限制了人才的多元化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一方面要符合社会需要,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人才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由于竞争的加剧,城市轨道交通资源有限,人才就业向多元化发展。学生在校期间对自身职业发展定位不明确,自身能力锻炼不足,在当前以专业本位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6]下不具备从事其他行业的职业能力,导致了人才培养的单一化,毕业生就业路径单一,多元化受阻。

(三)盲目扩大规模,加剧供需矛盾

“一带一路”战略使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逐渐走向国际化,不仅需要大量人才,而且需要更高质量的人才参与国际竞争,争夺更多的发展资源。当前,城市轨道交通人才总体需求量大,但区域需求不均衡,人才培养的结构性失调严重,主要表现为整体性人才缺乏与局部性人才过剩。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管理人才需求量增加,总体人才缺乏;另一方面,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人才需求与线路开设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周期性,但地方院校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加之人才就业的地区本位思想严重,出现了局部人才供大于求的现象[7]。因此,人才供求之间的矛盾加剧。

二、“一带一路”战略视角下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结构的影响因素

“一带一路”战略对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结构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邓峰(2011)[8]、林健(2013)[9]、朱曦(2014)[10]等学者认为,政府、社会等宏观环境对人才培养结构产生影响,环境是人才培养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王建新(2014)[9]从系统动力学的视角构建系统模型,证实了政府、企业、高校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影响。而学生的接受程度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等结构的侧重。

因此,社会环境、企业、院校、学生是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前三者共同构成了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体系。

(一)环境因素

“一带一路”战略为城市轨道交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方向,直接影响着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院校和学生。“一带一路”建设涵盖东亚、中亚、南亚、西亚、东南亚和中东欧等国家和地区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其中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空间无限。沿线纵深的关键枢纽、节点,汇通腹地城市的轻轨、地铁、城际铁路,形成庞大的交通需求,一是促使企业国际化,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大、更自由的竞争市场;二是促使院校变革人才培养方式和结构,使人才“走出去”,与国际接轨,增强竞争力;三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在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

(二)企业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大军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技术和设备的优势,既可以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实现企业的跨区域发展,也可以技术和设备为依托,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大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服务于区域发展。“一带一路”战略中,“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并辅以北线的“中蒙俄经济走廊”、中线的“中巴经济走廊”和南线的“孟中缅印经济走廊”,深入内陆腹地,形成纵深发展态势。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可借此机遇,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开展多样化交流,直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轨道交通人才,充分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此外,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加强与院校合作,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结构,明确培养方式和内容,为院校人才培养进行指导;为院校提供技术专家,加强教学,也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去。

(三)院校因素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人才是保证。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应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首先,以科学研究为先导,创新科学技术,提升科研竞争力。“一带一路”战略为院校的国际合作与竞争提供了平台,既加强了院校科技交流与合作,是机遇;也拉近了院校距离,加剧了竞争,是挑战。院校要在竞争中赢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科研水平。其次,加大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满足“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对人才的需要。由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带来的国际化趋势,人才需求的差异化突显,这就要求院校根据所服务地区,有针对性地培养差异化的人才。最后,以服务社会为目的,承接“一带一路”战略科研课题,解决实际难题。“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沿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管理问题将会接踵而出,而院校具有科研和人才优势,可承担科研攻关重任,及时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

(四)学生因素

“一带一路”竞争空间中,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政策,核心在于培养大批熟悉和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复合型人才以及关键领域的专业人才。[11]这对人才的知识、素质、能力要求更高。首先,学生的知识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更多地学习“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文化和地理知识。其次,对学生在沟通交流、组织协调、心理、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素质要求更高,以更好地应对国际化人才竞争。最后,对学生的培养要更加注重素质和技能,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特别是在专业领域培养领军人才,以满足“一带一路”战略对拔尖人才的需求。

三、“一带一路”战略视角下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带一路”竞争空间的形成,国际化竞争加剧,院校若想生存与发展,其关键在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因此,立足于学校整体,着眼于国际,院校应当从学校战略设计、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增强人才竞争力。

(一)学校战略设计

首先,院校应依据“一带一路”战略,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总体发展战略,使之与“一带一路”战略相协调[12]。其次,以学校总体发展战略为指导,重新定位人才培养。一般来说,较发达国家和地区需要较高服务水平的轨道交通人才;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更高。因此,应按照国际化的要求,根据不同地区的轨道交通人才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再次,依据“一带一路”战略空间中需求人才类型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打造特色专业群,比如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机电技术、通信与信号技术等专业以操作为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以高品质服务为主。最后,开设国际化课程,扩展学生国际化视野。以“一带一路”竞争空间中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为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国外的文化,培养国际化意识。

(二)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转变思想观念,扩展国际化视野。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师资队伍是重要保障。教师不仅应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还应具备现代化的教育意识和国际化的教育理念,了解国际先进的教学、科研的新思想、新方法。[13]教师可以通过国际会议、国内外交流互访,不断开拓国际视野。

第二,加强教师的学习与培训,强化国际化能力。首先,提升教师的外语水平,强化外语能力。通过学习“一带一路”竞争空间中所需国家外语课程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使之能够顺畅交流;其次,加强竞争空间周边不同民族文化的学习。通过考察、访问等方式,了解并学习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发现文化特色,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形成正确的文化认知;再次,加强教师专业技能的学习。教师通过国外深造、科研合作或者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会议等机会,一方面扩大国际化视野,学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了解国外学者的研究方向,掌握国际前沿科研成果及学术动态,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第三,引进国外专长教师。这不仅能够活跃院校氛围,扩大国际交流,使培养的学生更容易走向国际化,而且还能够加强专业合作,促进本专业发展并不断与国际接轨。

(三)学生培养

首先,加强语言学习。通过学习“一带一路”竞争空间中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提升外语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与外教沟通的方式,创设语言情境,提升外语的听说能力。

其次,了解“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和地区文化,打破传统地区本位思想。通过对周边文化的学习,特别是对“一带一路”竞争空间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礼仪等内容的学习,打破本地区就业的束缚,实现就业的国际化。

再次,根据区域需要,实现差异化人才培养。一方面,根据“一带一路”竞争空间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需要,制定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国际化的定向培养;另一方面,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岗位的不同,分别实施不同的培养模式,对于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岗位着重培养技术操作能力,对于服务性要求较高的岗位着重培养高品质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

[1]周立群.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注重国际化人才培养[EBOL].http://finance.ifeng.com/a/201 60312/14265446_0.shtml.

[2]陈志澜,泮红,吴维彪.高职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

[3]张杰,郑文平,翟福昕.竞争如何影响创新:中国情景的新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4(11).

[4]姜德波.地区本位论[M].人民出版社,2004.

[5]朱玉红,鲍祖尚.论专业本位及其实践偏误[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

[6]招晓菊.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适应性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3(32).

[7]邓峰.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1(2).

[8]林健,孔令昭.供给与需求: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结构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2).

[9]朱曦,胡瑞文.中小学教师发展状况与人才培养结构优化[J].中国教育学刊,2014(3).

[10]王建新.文化创意产业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系统动力学视域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

[11]周谷平,阚阅.“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J].教育研究,2015(10).

[12]熊川武.学校“战略管理”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2).

[13]管春英,龚方红等.论高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

责任编辑:段旭

G642

A

1671-6531(2017)03-0044-04

*宁夏高等学校科研项目(NGY2015037)

刘杰/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讲师(重庆江津402247);胡万欣/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学院助教(武汉江夏430205);李耀南/宁夏大学讲师(宁夏银川750021)。

猜你喜欢

国际化轨道交通竞争
聚焦港口国际化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感谢竞争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