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有效策略研究
2017-03-29钱春梅韩梦成丁鸿睿
钱春梅,韩梦成,丁鸿睿
(安徽工业大学 能源与环境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有效策略研究
钱春梅,韩梦成,丁鸿睿
(安徽工业大学 能源与环境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下,大学生在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和心理误区.针对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积极面对就业和择业,需要高校、社会、家庭联动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引导,同时也需要大学生自身积极努力进行自我调适.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对策
求职择业及个人发展方面的困扰是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领域之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就业形势,往往让很多大学生迷茫不前,游离不定,对自己定位不准确,不能积极面对就业,耐压能力和受挫能力严重不足.[1]健康的求职心理,是打开就业成功之门必不可少的钥匙,学校和家庭要及时发现和引导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在面临毕业时,以轻松自由的心态应对就业,而广大毕业生也需要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和心理调适.
1 大学生求职择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围绕心理过程的认知、情绪情感、意志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具体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就业心理压力大,易产生焦虑心理
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引起的,是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感受交织成的情绪状态.[2]就业意味着大学生即将从学校走向社会,是人生的一大转折.一方面,大学生渴望谋求一份理想的工作,却又对未来的诸多不确定因素感到担忧、恐惧,产生焦虑心理,如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自己如何能够脱颖而出,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自己是否能够很好地应对.一些就业能力较弱的学生焦虑心理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在面对就业时,突然无所适从,不知从何入手,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担忧,也害怕辜负父母的期望.个别学生在校期间挂科严重,临近毕业仍有多门课程需要重修,顶着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极易产生焦虑心理.
一般来说,适度的焦虑可以产生一定的压力,促使毕业生们做好相关求职准备,如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搜集就业信息、准备求职资料等,但是过度地焦虑,而又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缓解就有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心理危机,表现出情绪紧张、心情紊乱、注意力不能集中、失眠等症状,如面对招聘者的提问紧张得面红耳赤、语无伦次,甚至一提到或想到找工作就会紧张,直接影响就业进程.
1.2 就业情绪悲观,易产生抑郁心理
在求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而屡屡遭受求职失败的大学生,因为不被用人单位认可,而又不能正确认识失败、分析失败原因,容易对自己的能力、对所学专业、对自己的学校产生怀疑,进而导致自信心受挫,自我评价偏低,很多学生能力一般或者并不出众,又或者心理素质较差,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时,对自己常常产生怀疑,尤其是在就业过程中几次的失败之后,就更加自卑、多虑、担忧,将自己失败的就业经历逐渐归因于自己外貌差、家庭背景不好、能力不够好等等,进而更加沮丧.这种心理会让这部分学生逐渐降低自己的择业要求并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良好的表现,他们往往情绪悲观失落,缺乏继续求职的勇气,甚至彻底失去继续就业的信心,较长时间陷于悲观的情绪中而难以自拔.
抑郁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低落消沉的情绪体验,抑郁的学生因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自我效能感缺失,必然影响在就业过程中的个人表现力,继而导致更多的就业失败,如此恶性循环,又将进一步加重抑郁情绪.长期处在抑郁情绪状态,会使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对前途充满悲观失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危及生命.
1.3 就业意志被动,易产生依赖心理
当前的大学生多为九零后,以独生子女较多,很多学生在父母和老师的呵护中成长,很多问题和困难都是由长辈解决,自己很少主动去面对.即使面对就业,也存在非常严重的依赖心理,极其被动,想着随便找一份工作落脚即可,或是认为人脉和关系可以帮助自己,他们对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缺乏了解,不是积极主动地准备求职材料、千方百计地“推销自己”,而是一味地等着家里亲戚、朋友给自己找路子,或者自以为自己有某些优越的条件,坐等学校帮忙落实单位,这便与当前的激烈竞争社会不合拍,往往最终结果不理想.
1.4 就业自我认知欠缺,易产生趋向心理
部分学生在就业时不能很好地认知自己,不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在综合自身的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各种利弊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或职业,而是一味趋向性地追求所谓的完美岗位.有的毕业生自我评价过高,求职中不肯屈就,不想从基层做起,稍有不满便选择拒绝,结果错过很多机遇,难以就业;还有的毕业生没有调整好自己的择业心态,只是想找待遇及工作条件最好的单位,或者是最热门的单位及最前沿的行业,而不顾自己的专业或自己的某些缺陷是否适合这一行业.[3]
在趋向的过程中因为不切实际的自我定位,要么出现期望和能力的矛盾,引起用人单位的排斥;要么出现同学之间的攀比和竞争,对职业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不利于就业和职业发展.如果学生只盯着“名气大”“工资高”的这类企业求职,往往会遇到更为激烈的竞争,竞争越大成功率自然也就越低,久而久之可能造成心理障碍.而在与同学攀比的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嫉妒心理,有的同学看到别人某些方面求职条件好,或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时,就会产生羡慕,转而痛苦、又不甘心的心态,甚至为了不让别人超过自己,而采取背后拆台等不良的手段.[4]
2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2.1 政府和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持与引导
首先,完善就业保障制度.沿海等发达地区和城市成为大学生的首选和聚集地,也成为竞争激烈的地方,各地政府应该积极扶持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在偏远地区或者中小企业就业的大学生给予政策等方面的优惠,同时,完善就业保障制度,给大学生一个健康、合理的就业环境.对于职业资格认证人才储备制度等各项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要积极贯彻落实.[5]另外,对于未及时就业的大学生,应该给与更多的关怀和鼓励,通过政策导向,给与他们更多的机会.
其次,社会应积极调动资源并提供更多的岗位,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良性的竞争制度.政府和社会都应该积极加强就业服务职能,调节各方力量,为大学生的就业打造信息平台、求职平台,提供全面的服务,进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和帮助.
再次,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创新、创业是我国对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引导,大学生创业的同时还能带动更多的就业.政府应鼓励更多的大学生人才积极创业,并给予税收和创业资金等方面的优惠和扶持.
2.2 学校对大学生就业前的训练和指导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实践.高校教育应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三自”能力,在学生就读期间引导学生做好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以及职业发展决策,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认知所学专业,树立正确的择业和从业观念,并尽可能大力推进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大四开学初的求职高峰,可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就业咨询、讲座等方式,帮助毕业生全面了解就业政策和就业去向类型、正确把握就业形势,指导学生制作推荐表、简历,提前掌握面试和笔试的基本内容和相关技巧.
其次,心理课程设置以及就业心理辅导和咨询.高校应该让学生充分认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学会自我调适,通过开设心理课程,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认知能力.尤其是在毕业时,学校应该对学生的辅导员、班主任或者专业老师进行一定的培训,让他们可以对自己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重点关注就业困难、考研失败及因种种原因存在毕业风险的学生,必要时须及时联系学校心理中心老师寻求专业化建议,以帮助心理问题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成功就业.
再次,强化就业市场拓展工程与实施精准就业帮扶.学校与用人单位广泛联系,发挥校内就业市场主渠道作用,通过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加强校企合作,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组织各类招聘会等具体的就业工作,可以帮助毕业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而针对就业困难群体需要进行精准帮扶,制定就业援助方案,开展就业工作督导,专业教师也可根据专业特色进行相应的就业指导.
2.3 家庭的鼓励和支持
家庭的理解和鼓励是对学生最大的支持,也是最大的动力来源,但是过高的期望值和关注度往往让很多学生压力倍增.家庭应该在学生就业时,积极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想法,给予鼓励和支持,不要过于期望孩子找到家长理想的工作,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认可孩子的努力,让孩子在一个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就业.同时,家长要主动关心大学生择业期间的心理状况,积极配合学校,家校联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缓解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促使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从容面对求职择业的艰辛.
2.4 大学生自身积极努力自我调适
首先,做好职业发展与人生规划,提升就业能力.就业准备贯穿整个大学,最终生成求职所需的《就业推荐表》,成绩大表,个人简历.作为就业主体,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学好专业技能和知识,掌握必备的本领和能力,提升个人就业竞争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丰富自己的阅历和经历,积累实践经验并逐步增强主体意识,也为日后的求职打下基础.
其次,了解就业相关形势与政策,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毕业生需要对就业形势和自身能力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认识.要有危机意识,在毕业前夕,对就业形势和职业进行分析与规划,并积极付诸实践.要获得谋职择业的成功,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对自己的实力、兴趣、技能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评估,正确认识社会,树立良好心态,合理地设计求职目标,同时对自身不足之处努力加以改进,以增加就业机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有一个长远的职业计划,不急于求成,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同时要注意职业规划不可能一蹴而就,往往需要根据客观环境及个人的转变而有所调整,可以先从低处做起,最终实现理想.
再次,做好求职过程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收集与处理就业信息,做好资料及心理准备,不断积累求职面试技能,积极应聘.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准备适合自己的简历与求职信,了解求职、招聘与面试的过程和形式,了解就业协议、劳动合同、违约责任与劳动争议、社会保险等相关知识,掌握求职基本礼仪,搜集就业信息、正确分析与利用就业信息等等.
最后,积极的心理调节.大学生需要培养健康、积极的求职心态,正确对待求职挫折,增进心理调适能力.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积极调节或寻求朋友、家人、老师的帮助,以舒解负面情绪.常用的心理调适方法主要有理性情绪疗法、宣泄法、积极暗示法等.
总之,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转型升级的社会需求,都不断地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还要有积极的心态,除了要提前做好就业准备,面对心理问题的产生,还要学会自我调适,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激烈的竞争.
〔1〕黄振宇.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调适[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2〕章明明,冯清梅,韩励.大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3〕董军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归因及对策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 694-696.
〔4〕高桥,王辉.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指南[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323.
〔5〕王悦.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8.
B844.2
:A
:1673-260X(2017)05-0150-03
2017-02-22
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研究课题(辅导员专项)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方法探索(2015syz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