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理《朝日新闻》中有关中国东北、朝鲜半岛报道的必要性

2017-03-29王诗涵长春师范大学图书馆吉林长春130032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朝日新闻朝鲜半岛东北

王诗涵(长春师范大学图书馆,吉林长春 130032)

整理《朝日新闻》中有关中国东北、朝鲜半岛报道的必要性

王诗涵
(长春师范大学图书馆,吉林长春 130032)

《朝日新闻》是日本第一大报纸,也是日本媒体舆论的代表。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韩国部分学者通过《朝日新闻》发表了很多关于中国东北的研究文章。日本、韩国的学者对中国有关东北民族与疆域进行别有用心的研究,觊觎我国东北领土。同时,朝鲜半岛局势错综复杂,充满变数。在此背景下,对《朝日新闻》中有关中国东北、朝鲜半岛的报道进行整理显得十分必要。

《朝日新闻》;中国东北;朝鲜半岛问题;资料整理

1 国际国内背景分析

1.1 近现代日本学者以政治利益为目的的学术研究

1.1.1 “满鲜一体论”

近现代历史上某些日韩学者以学术研究为幌子来实现其现实的政治目的,对中国的国家利益造成实质性的损害。例如,以白鸟库吉、内藤虎次郎为代表的日本学者,为了配合日本军国主义的大陆政策,提出“满鲜一体”理论。

“满鲜一体论”(满鲜统一、满鲜统一化、满鲜一体化)是指日俄战争之后,日本政府以及学术界推动过的观点以及政策。“满”指“满洲”,“鲜”指朝鲜。1910年日本兼并朝鲜后,目光转向中国东北地区(时称“满洲”),觊觎吞并其地。白鸟库吉等日本学者通过歪曲历史,意图证明满洲是日治下的朝鲜的领土。1916年10月19日,朝鮮总督寺內正毅从朝鲜返回日本东京,任首相,随即推出《满蒙权益扩大化》以推进“满蒙独立运动”,其中引述了“满鲜一体论”。

1.1.2 “中国无国境论”

“中国无国境论”是由日本学者矢野仁一提出的。矢野仁一(1872-1970)是日本中国近代外交史学家,山形县米泽市人,1899年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史学专业毕业,同年担任副教授,后在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等学校任教。1906年,矢野仁一来到中国,担任京师法政学堂的历史地理教习。1912年回到日本,在京都大学与桑原隲藏、内藤湖南等共同开设东洋史讲座。1920年开始担任京都大学教授。1932年退休,之后被京都大学聘为名誉教授。1937年以后,连续发表《满蒙藏非支那本土论》《近代支那外交史》《日本在满蒙的正当地位》等文章。日本投降之后,矢野仁一于1947年被开除。

矢野仁一的大学毕业论文主要讨论1689年康熙政府和俄罗斯划定国界的《尼布楚条约》的细节和影响,并以此为原点,讨论中华帝国边境的形成,逐步形成了“中国非国”的谬论。1921年,矢野仁一在《朝日新闻》上发表题为《中国无国境论》的文章。他鼓吹中国的边境应该是在和列强交涉的过程中才渐渐确定的,这才是“真的国之疆域”;而历史上的中国的边疆往往是不确定的、中央政府不能直接管理的地带,他称之为“假的国之疆域”。1922年9月的《太阳》期刊上,发表了题为《支那的国家及其社会》文章,主张近代国家的一个突出属性就是要确保国家边境的稳定,而军事实力是实现这一目的最重要的条件。他提醒中国在由传统帝国到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统一国家的过程中,绝对需要国防实力的提升和军事的实践活动。

1.2 近些年《朝日新闻》不断报道韩国学者关于中国领土争端的文章

早在1950年,韩国就有学者主张对中国东北的辽东地区和延边地区提出领土要求。1962年中朝边界谈判时,韩国声明不承认中朝边界划定的结果。1980年后,韩国国内部分国会议员提出了一个方案,要求把延边地区列入韩国疆域。部分韩国议员更是声称,中国的山海关才应该是“中韩的边界”。1992年中韩建交谈判中,韩国方面再次提出了这种无理的领土要求,但遭到中国方面的拒绝。1995年,韩国部分议员再次动议将延边地区列入韩国领土。自中韩两国建交后,韩国就开始对延边地区积极渗透,培养中国的朝鲜族人对韩国的归属感,开展传教活动,并宣传长白山应属于韩国。以上事件在《朝日新闻》中均有报道。

1.3 目前朝鲜半岛问题错综复杂,充满变数

近年来,朝鲜半岛问题错综复杂,朝韩两国关系不断紧张。2016年,韩国为了预防朝鲜的军事行动,主动要求美国在自己的本土上部署“萨德”反导系统。

2 整理《朝日新闻》相关资料的必要性

2.1 《朝日新闻》在日本国内的地位及影响

《朝日新闻》由木村平八于1879年1月在大阪创刊,是日本第一大报纸,设有东京、大阪、名古屋、西部四个总社。以北海道分社和福冈总部为代表的各县厅所在地的43个总局、各主要城市的250个支局以及6个卫星版印刷点,铺设了遍布整个日本的采访报道网络。《朝日新闻》成为日本最有影响力的报纸,是日本社会主流报纸的代表。

整理《朝日新闻》中有关中国东北、朝鲜半岛的报道能使中国学者及时了解和掌握日韩学者研究历史的观点和动向,有益于推进中日学术交流,使我国在东北亚格局、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博弈中把握主动。

2.2 整理《朝日新闻》中有关中国东北、朝鲜半岛报道的意义

长春师范大学图书馆收藏了《朝日新闻》1964-2002年39年间的报纸。在这段时间内,中国和日本于1972年9月29日发表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整理此段时间内《朝日新闻》中有关中国东北、朝鲜半岛的报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日双方学者在历史研究中的立场不同,对同一段历史的研究成果也就大相径庭。对《朝日新闻》有关报道的整理,有利于我们掌握日本学者对某一政治问题或领土问题的研究目的及取得的相关进展,从而驳斥日本学者带有政治目的研究。

3 整理《朝日新闻》相关资料的方法及步骤

3.1 整理《朝日新闻》相关资料的方法

整理《朝日新闻》相关资料时拟采用保留文献报道或评论原文附加相关日文文献翻译的日汉对照形式,还将组织历史学学者对日方《朝日新闻》的报道写述评,使之既有日方原汁原味的报道,又有中方史学专家的评论,真正为近代中日关系史、东北史、朝鲜半岛问题研究服务。

3.2 整理《朝日新闻》相关资料的步骤

整理《朝日新闻》相关资料的步骤分三步:一是整理《朝日新闻》相关报道的条目,制作目录,并按照时间、地名、人物等多种检索方式做成索引;二是将原来条目之下的具体报道的原文及翻译做成日汉对照的资料汇编;最后是邀请本校历史学的专家在原文基础上为每个报道写出批注或述评。

[1]罗兰.新媒体冲击下《朝日新闻》的应对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10):254.

[2]王雪松,柯惠美,邓小涵.浅析日本《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的意识形态差异——以网站首页头条新闻为主[J].才智2015(35):212.

[3]赵佳鹏,刘继忠.南京大屠杀前后《东京朝日新闻》的宣传策略探析[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10):49-53.

[4]荣元.战后中日民间交流中媒体功能之再探讨——以朝日新闻社的活动为中心(1949—1972)[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5(3):25-33.

[5]鲁峥.关于外来语变迁的考察——以《朝日新闻》社论为研究对象[J].日语教育与日本学,2015(2):105-116.

[6]史桂芳.从《朝日新闻》对卢沟桥事变的报道看媒体与战争的关系[J].北京党史,2015(3):4-8.

2016-11-08

王诗涵(1984- ),女,馆员,硕士,从事日文文献整理研究。

G25

A

2095-7602(2017)04-0168-02

猜你喜欢

朝日新闻朝鲜半岛东北
朝鲜半岛打令艺术的俗文化特征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双重冲击”下的朝鲜半岛新博弈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朝鲜半岛汉文学中的“羲之换鹅”探究
大东北的春节
安倍频频指责《朝日新闻》被批幼稚
日本右翼围剿《朝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