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柔性管理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2017-03-29胡在东潘俊杰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柔性管理工作大学生

胡在东,潘俊杰

(重庆文理学院,重庆 402160)

柔性管理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胡在东,潘俊杰

(重庆文理学院,重庆 402160)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学生教育管理必定也需要融入新的手段,新的方法,新的理念.我国近几年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融入了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柔性管理思想,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提高了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有效的指导大学生的自我完善过程.

柔性管理;大学生;教育管理

当前,我国各行各业都呈现出一个飞速发展的势头,我国的教育体制发展的进程也是十分明显.目前,思想活跃、强大而独特的“90”年轻人进入大学,成为新世纪大学生的开始,他们通过信息网络了解世界,与世界接触,但同时他们的想法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社会形式影响传统的大学生管理模式通过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和奖惩制度,往往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在实践中的培养需要.近年来,以“以人为本”的灵活管理理念逐渐引入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实践中具有较为显着的效果.

1 柔性管理内涵及特征

灵活的管理,是基于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研究,运用非强制性手段使人心有潜力的说服力,使组织成为管理层的有意识的行动.从大学生教育管理的角度出发,灵活管理是在大学生思想中以非僵化手段或方法研究当代大学生心理与行为为基础的潜在劝说,使其自觉的接受学校规范化的管理和指导.

柔性管理一般认为具有四个特征:人本性、情感性、权变性、间接性.当然,这只是对于普遍性的柔性管理而言,对于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柔性管理,其特征又具有特殊性.

一般认为高校学生柔性管理的特征主要具有五个方面:一是主体性和感情性,二是差异性,三是内化性和多样性,四是灵活性和创新性,五是自由性和接纳性.

2 大学生柔性教育管理的目标

2.1 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大学生

由于经济飞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大学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基地,更需要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传统的教育观念及手段,长期以来,使我国创新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在大幅度地下降.传统教育的弊端是过于专业化和功利化,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传统教育越来越不适合现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当前我国的学生培养应从文化素质教育出发,通过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对创新型人才的的培养及完善,发掘人才培养本身的要素并营建外在环境的方面探索创新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培养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大学生柔性教育管理的重要目标也是培养文化素质较高的大学生.

2.2 培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的大学生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大学生和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某些方面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和速度.学生是积极的,但不是自信,自我考量非常成熟,很深刻,但实际上有时候很天真,表面上,大学生有时很强大,很难,但有时很脆弱,在挫折和心前面灰色很冷所有这些都表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非常不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是建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个性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学阶段不注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素质,不能快速提高思想水平,政治水平和道德素质,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形成完美的个性.这样,从大的角度来看,未来可能会影响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学生要继续提高政治素质,成为一名合格的政治人物,在戏剧中发挥政治作用.因此,具有优良政治素质的大学生的培养是大学生灵活教育管理的目标.

2.3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大学生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势必会是日益激烈的竞争,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上立足的关键.科技创新,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大学生处于的特殊时期和地位,促进高校承担如此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各类创新人才的培养.只有后备力量才能够在国际竞争中竞争,大学生是面向未来的群体,是科学文化知识的载体,他们的思想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一代的精神年轻人.所以,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这个国家某个时代的创新能力,所以对于高校来说,这一项任务是重中之重.

3 柔性管理运用在大学生教育工作中的基本原则

在大学生教育工作中,必定要选取适合学校,适合学生的双赢管理理念和方法,所以在高校引入柔性管理过后,必须根据学校教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针对当前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强化柔性管理原则,进一步提高柔性管理的质量,增强工作的实效.

3.1 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高校教育管理的灵活管理是“以人为本”,即以“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大学本身的内在文化,精神气氛,价值观等综合素质,更人性化的管理,通过学习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通过鼓励、引导、支持等手段使大学生心里形成自我说服力,从而使家庭和社会对于他们的期望转化成他们自我的管理行为.当然,这种灵活多变的管理工作也需要提高大学生对于柔性管理的认可度,并引导大学生明确自我目标并进行自我行为设计.这主要是通过一种潜在的润物无声的方式,使学生心中达到自我认同的地步,当然,除开内在柔性管理以外,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也还是需要外部管理,外部管理对于稳定学校环境,维护校内秩序无疑是必须的,有效的.只有在外部管理的基础上,通过柔性管理方式,才能达到预期管理目标.

3.2 个性大于共性的原则

当下大学生群体,被贴上很多的标签,一如“90后”等等,这说明了大学生群体具有其共性,但是,每个大学生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学习,生活,人生观等方面都具有差异性,特别是当下的大学生,处于一个信息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是极具个性的一个群体.如果用适合共性的刚性管理方式来对他们进行教育管理,效果是非常不好的,所谓的“因材施教”就是要充分的考虑到大学生个体的复杂性、特殊性,根据他们不同的性格、爱好、需要、态度等等有针对性的去设计柔性管理具体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管理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3.3 肯定、鼓励原则

目前的大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时代,自尊心很强,关心自己的形象,关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在大学生灵活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积极,积极的方法和态度,通过赞美和鼓励也激发了他们的感受,坚持肯定、鼓励的原则,符合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树立大学生自信心,树立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态度.不光是大学生群体,人,都是希望自身能够成功,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能够获得社会的接纳,这都是符合人的基本心理需求的.所以在对于大学生群体进行教育管理的时候,视情况的坚持采用,当然,鼓励的原则不仅会使他们满意,精神带来安慰,更多的是他们可以有一个明确的对与错,使他们对于生活具有足够的信心和期望.

3.4 榜样示范性原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他们总是朝气蓬勃,不服输,不甘于人后.在对大学生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一般都是通过管理者的言教来进行一个正面的灌输,从而达到规范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目的.当然,在对于大学生进行管理教育的过程中,前期的言教是必须的,但是管理者如何在之后的过程中,做到知行合一,言传身教,起到一个榜样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柔性管理要求的是管理者具有一个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具备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观念以及开展管理工作的成熟手段和有效方法.只有管理者在大学生群体中树立其自身的榜样作用以及威信,才能使大学生群体对其信服,通过榜样的力量使管理工作具有成效.

4 柔性管理运用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策略

4.1 树立以人为本、个性发展的管理理念

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大学的管理者,教师和辅导员等等都需要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大学生以自我发展为主,并通过具体的管理来实现,需要做到关心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树立以人为本、个性发展的管理理念,需要管理者做到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大学生个性化发展评价机制.

4.2 提升教育管理内容的针对性

面对当前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学校需要紧密结合时代,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具备面对社会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需要高校把握好内容的综合性与教学之间的互动性,同时也需要积极拓展教育管理形式的多样性.高校学生工作是一项影响深远的培养人才的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校需要在不通的时期,不同的阶段具备相应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措施,做到与时俱进.

4.3 提高辅导员柔性管理能力

辅导员作为高校中直接面对大学生,负责对大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的群体,高校怎样建设强有力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怎样的辅导员队伍,一直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突破口和着力点.辅导员因为地位的特殊性,需要把握柔性管理相关知识,提升自我柔性管理能力,将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有机结合,运用到日常的工作当中.这一般都需要辅导员对于大学生管理机制的优化,同时又要坚持教育主体性原则,进行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

〔1〕吴迪,谢志远,王晶.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18(5).

〔2〕旷勇,宁曼荣,柔性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视角[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79.

〔3〕张仕英.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柔性管理[J].药学教育,2004(01).

〔4〕马国香,王旦.大学生柔性管理机制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3(06).

G647

A

1673-260X(2017)09-0218-02

2017-06-12

2016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大学生柔性管理“六步进阶”运行机制构建研究(16YJC710015)

猜你喜欢

柔性管理工作大学生
一种柔性抛光打磨头设计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研究进展(1)——半柔性混合料组成设计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