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坚守与创新

2017-03-29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媒介融合

刘 涛

(安徽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坚守与创新

刘 涛

(安徽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媒介呈现融合发展的一体化趋势.本文探讨媒体融合对传媒生态的改变,思考广播电视学人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广播电视学人才培养不仅要坚持专业特色、坚守新闻理想、人文精神培养不变,还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广播电视学专业要面向需求培养人才,有融合思维观念,打造融媒体实验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入业界教育实践资源,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等.

媒介融合;广播电视学;人才培养

融媒体时代新技术、新理念对传统传媒产业带来巨大冲击,也对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做好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造就一批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新闻专业人才是摆在各高校专业人才培养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1 广播电视学人才培养的现实背景

1.1 媒介融合的概念

最早描绘“媒介融合”图景的是尼葛洛庞蒂,他在《媒体实验室:在麻省理工学院制造未来》一书中认为,媒介融合是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二者融合的基础上,用一种终端和网络来传输数字形态的信息,由此带来不同媒体之间的互换互联.[1]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指出,媒介融合是各媒介呈现的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原本文字、声音、视频等平行的信息呈现方式在同一块便携移动终端集聚呈现,媒介呈现一体化发展态势.

1.2 媒介融合改变传媒生态

“媒介即讯息”,媒介技术的革新带来新的传播形式,新的传媒形态.当下的媒体融合,并非以广播电视为主的传统媒体主动的行为,而是科技发展倒逼的结果.媒体融合深刻影响了广播电视传媒业:

1.2.1 融媒技术对广播电视内容生产“再造”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互联网网民7.31亿,占总人口的半数以上,其中手机网民5.95亿,85%以上的手机用户的手机终端是智能手机.数字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广泛使用,使文字、声音、视频等这些信息同时在同一块便携的屏幕实现.新闻信息的生产、传播改变了传统的广播电视传播方式,使之由单向直线传播转向双向互动传播.互联网用户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信息内容的生产与传播过程中去,广播电视新闻信源构成与传播主体发生改变,打破了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垄断权和特权被打破.

1.2.2 融媒技术改变了广电传媒业态

新兴的互联网媒体以“互联网+”模式把传统新闻传播的阅视听进行融合,改变了广播电视传媒的即时性弱、互动性不强的特点,互联网媒体抢夺了大量传统媒体的用户资源.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的大众传媒以“+互联网”模式被动迎接互联网媒体的挑战,由最初简单的“触网”到传统传媒平台与互联网平台融合发布,由此形成了融合化的“大媒介”产业形态,融媒体技术改变了广播电视传媒产业.

1.2.3 融媒技术促进广电传媒组织管理的改变

数字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媒介的融合发展经历简单的组织融合、资本融合阶段,发展到传播手段的融合.不同媒介的传播手段通过“中央厨房”这样一个大平台上进行整合,不同类型媒介之间内容上相互推销、资源上实现共享.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全媒体的协同发布.融合发展的终极是传媒形态的融合,一种媒介融合全部媒体的优势特点.

2 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的发展瓶颈

根据百度百科对“广播电视学专业”这一词条提供的全国开设广播电视新闻学的院校名单进行统计显示,截止2017年全国(包括港澳地区)一共有163个本科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在校学生数3万余人,整个新闻传播学类每年在校生23万人.一方面,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就业需求几乎达到饱和.另一方面,媒介融合颠覆了传统的信息生产方式,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症结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理念滞后,学科体系落后于融媒体发展

融媒体的快速发展促使信息传播突破物理的时空限制,人们的社会生活在媒介环境的变迁下由“线性”转向“非线性”,原本无法“逆转”的广播电视传播的时间序列被打破.碎片化、多线程的新媒体使用,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压缩重组了时间价值.丰富的移动场景带来“碎片时间”的重新整合与利用,人们能在不同的情境中接触广播电视内容,广播电视的时间的意义生成烙上强烈的“空间性”.[2]广播电视的时空转向,原本单向直线传播向多向互动传播转变,媒介融合削弱了广播电视新闻职业的重要性,信息的传播不再只是新闻记者、传统媒体的“专利”,“草根记者”越来越多,新闻的信源结构日益多元化.融媒体技术也革新了传统新闻操作流程,信息采集更为灵活,也促进了媒体“中央厨房”建立.终端的融合要求新闻产品的形式多样化.

面对媒介融合发展的现状,广播电视学专业教育理念必须与时俱进,跟上媒介技术的革新.[3]长期以来,广播电视学人才培养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广播电视学基本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为广播电视新闻宣传部门输送从事编辑、采访、节日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专门人才.[4]然而随着融媒体新闻发展,传统的按媒介类型设置专业方向和教学体系的办法已经无法适应媒介融合的现实需要.

2.2 教法陈旧,缺乏理论实践兼备的高素质师资

目前,高校一直存在着重科研轻教研,重学术轻实践,重出身轻能力的怪现象.包括广播电视学教师人才引进在内,高校招聘看有无硕博学位,是不是211、985名校;职称评定看科研,看论文发表多少篇,是否核心.师资引进与培养忽视新闻专业的实践能力,割裂了教学与实践的关系.与义务教育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相比,广播电视学等大学生课堂的专业教育往往照本宣科,“从理论到理论”,即使是新闻实践的案例只是照搬照抄,缺乏新意.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虽然感觉自己理论功底扎实,而真正进入新闻媒体工作却感到不知所措,很多是从头再学.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师缺乏传媒业界的实践经验导致教学与实际的脱离,教学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3 轻实践教学,学生应用型能力不强

作为一个偏重应用型的专业而言,广播电视学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然而现实的教学实际是,我国的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基本上课堂教学完成的,实践环节少,传媒机构的参与度低.这一教学现状造成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量少质低,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理论实践脱节.广播电视学教育本应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结果学生应用能力不足,许多学生实践能力不足,新闻摄影摄像能力不强,后期制作技能薄弱,进入传播行业后不懂活动策划,甚至连一篇像样的通讯都做不好.学生实践能力不足有许多客观原因,如传媒业对实习生接纳能力有限;因学生安全因素,学校不敢组织实习.但是广播电视学专业教育轻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学不能适应融媒体发展的现状是不争的事实.

3 媒介融合对广播电视学人才培养坚守与创新

3.1 广播电视学专业培养的坚守

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培养,核心是“立德树人”,培养具有娴熟的专业能力,又具有坚强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守主流新闻价值观念的新闻专业人才.也就是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要具有有悲天悯人的人文修养,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怀璞守真的新闻专业理想,有识史明智的思辨精神,有洞察万物的观察能力,有勤学善用的专业操作能力.

3.1.1 坚守新闻理想

尽管新兴媒体的崛起和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生态和舆论环境,但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人们对于可靠信息的需求并未改变、社会对新闻价值和媒体责任的要求不会消失.“主流媒体”的概念已经悄然改变,但主流的新闻价值观必须坚守.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王晓红教授指出,新闻传播学高等教育要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确保人才培养与舆论阵地的主流价值底线.[5]在媒介融合时代,无论技术如何快速发展,传播手段如何多样,广播电视学人才培养更需要强调培养的是一种以传播真相为最高理想新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使命的新闻人才.

3.1.2 坚守人文精神

作为新闻传播学的二级学科,广播电视学专业兼具人文与社会科学的特质,也要关注科技的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希望培养出的学生是一个“杂家”,具有对不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的能力,能深刻洞察社会及人的心理.这一要求和通识教育所强调的培养“完整的人”的理念相契合.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高尚的审美情趣、优秀的人文精神.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构建学生博闻与广识的人文素养,培养“复合型”的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这些都依靠心理学、逻辑学、公共关系学、中西文化概论、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艺术概论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开设,进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提高其人文素养打下良好基础.

3.1.3 坚守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理论

广播电视学的人才培养要认识到融媒体的发展的实际,随着媒介融合加速,一屏融合多种形式媒介内容,广播电视的内容生产优势更加明显.其人才培养必须在加强融媒体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广播电视专业的特色,培养学生具有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辑、采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3.2 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思考

在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学人才培养要一手抓“坚守主流”,一手抓“跟进变化”,人才培养要准确把脉信息传播规律.刘奇葆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一文中指出,全媒传播需要全媒人才,媒体核心优势是人才优势.[6]所以,加强全媒体人才培养意义重大.对于广播电视学专业而言,就要在坚持专业办学特色的同时,树立“大广播电视”的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融媒体工作能力.

3.2.1 有融合思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融媒体的发展要求广播电视学人才培养必须适应经济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而媒体的融合发展要求人才培养必须有融合思维,课程体系上广播电视学融入融媒体课程,教学模式上引入互联网教学,学界业界联合培养人才.这些都归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学改革不是简单的课程的增减,广播电视学教学不只要通过课程设置的调整,增设媒体融合的相关课程,把广播电视节目策划、新闻采编、评论等专业课程与融媒体技术相结合这样简单,而是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变课程评价体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资源优势,目标驱动,实践导向,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理论实践两张皮到理论融实践之中,实践得出真知变化.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是教材编排方式的调整.相较于中小学教材突出学生探索实践教学,大学的广播电视教材更多是理论知识的罗列.其次是课堂教学形式更为多样,不是广播电视理论知识的灌输.从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出发,通过模块化教学培养广播电视学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巧妙设计任务,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性,达到专业探究学习的目的.利用MOOC平台、网络教育资源,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教学通过学生主动动手、实践操作提升理论与技能.

3.2.2 打造融媒体实验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融媒体发展的现状要求高校必须要加大资金支持投入,建立融媒体实验实训中心.融媒体实训中心是一个模拟媒体内容生产、传播和运营于一体的“中央厨房”,学生教学实训模拟真实的媒体内容生产传播环境.学生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融媒体实训中心真实再现媒体内容的生产传播过程,让学生熟悉内容的生产、传播与运营.甚至通过与传媒的合作把学生的精品内容推送出去,达到广播电视学人才培养的目标.

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融媒体人才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构建一方面是对现有的师资通过送入高校、传媒进行融媒体学习培训,学习无人机新闻采集、VR虚拟技术、大数据新闻采集、融媒体新闻制作等相关知识,学习融媒体运营与管理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引进业界的传媒精英加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传媒业者进行教师队伍中来,提升专业的实务能力.

3.2.3 校媒校企共建,搭设多层次实践实习平台

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人才模式创新在学科体系调整,教学模式创新的基础上,要注重构架多层次的实践实习平台.一方面地方广播电视台、互联网媒体对优质的媒介内容有强烈的社会需求;另一方面,高校人才培养迫切需要学生的实践创新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学校通过建设校园广播电视融媒体实训平台、校媒校企合作平台把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专业理论在实践实习中得以消化.

因此,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新闻人才的培育需要建构一个立体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通过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立体化多层次的实践体系包括,专业知识课堂教学实践、校园实践平台锻炼、专业竞赛、社会实习等.而这一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离不开与校媒校企合作,把传媒行业精英请到校园来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把学生校园实践作品推出去.通过校媒校企联合培养,建立深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广播电视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充分运用.

综上所述,融媒体迅速发展的现实给广播电视学人才培养带来发展的新机遇与挑战.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顺应现实变化,根据社会与传媒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在坚守新闻理想教育,坚守人文素养提升,坚守专业核心培养的同时,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评价体系,探索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新路径,校媒校企合作培养新模式探索广播电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只有如此,才能不断提升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培养更多“高水平、强能力、善应用”的融媒体新闻人才.

〔1〕〔3〕杨溟.媒介融合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周勇,何天平,刘柏煊.由“时间”向“空间”的转向技术视野下中国电视传播逻辑的嬗变[J].国际新闻界,2016(11).

〔4〕广播电视学:http://gkcx.eol.cn/schoolhtm/specialty/1003 2/specialtyDetail50892.htm.

〔5〕黄桂萍,苏婉.引领新常态融合促发展——中国广播电视学与新媒体研究会2016年会综述[J].现代传播,2016(08).

〔6〕刘奇葆.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N].人民日报,2017-01-12.

G64

A

1673-260X(2017)09-0220-03

2017-06-13

2016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艺术院校文学类课程教学研究(2016jyxm0072)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媒介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