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生“西方经济学”课程之结构框架研究

2017-03-29黄邦根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国民收入西方经济学宏观

黄邦根

(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本科生“西方经济学”课程之结构框架研究

黄邦根

(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根据我国通行的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本科生“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在参照我校本科生目前使用的高鸿业教授主编的《西方经济学(第六版)》教材体系与其他优秀教材的基础上,构建了比较完整的“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结构框架,概括了各章的主要内容,阐述了“西方经济学”课程各章之间的内在联系.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结构框架

1 文献综述

专门研究现代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结构框架的文献比较少,大多数学者都是在阐释如何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水平的过程中,从某个角度涉及这个问题.例如陈亚雯与顾丽姝在谈到西方经济学教学体会时认为,“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既要注重整体结构的讲解,又要注重局部结构的分析.从整体框架说,微观经济学包括均衡价掐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等内容.宏观经济学包括国民收入增长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学理论等内容.从局部结构说.每一章节的结构都是逻辑严谨的.如生产理论包括物质要素的投入与产量理论、货币要素的成本与收益理论,不同市场上厂商确定收益的厂商均衡理论.而物质要素的投入与产量理论中,第一步设定了两种生产要素,一种不变,一种变的情况下的要素投入与产量的关系,第二步设定了两种生产要素同时变化并且同比例变化的情况下的要素投入与产量的关系;第三步设定了两种生产要素同时变,并且不同比例变化的情况下的要素投入与产量的关系.”[1]樊士德将“体系式教学法”看做西方经济学7种教学方法中的一种.他认为“截至目前,体系式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中较为鲜见,然而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逐步认识到该方法的必要性.这里的“体系”指的是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课程体系,教师在讲每一章、每一节甚至每一个知识点的过程中都应该注重其在整个西方经济学知识体系中的坐标位置,即该知识点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如若能做到这一点,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具体的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与连贯自然是水到渠成.事实上,这一教学方法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对整个西方经济学的知识点和教学体系了然于心,否则就难以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贯彻体系式教学法.”[2]在论述了体系式教学法的含义与要求后,樊士德总结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体系结构.殷晓红在阐述《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规划时谈到了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内容与体系结构,她认为“本课程的目标是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经济的基本原理,对经济现象有一定的释能力,而且要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体系中……微观经济学部分,以供求理论概述、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行为理论、市场论、分配论、一般均衡论、福利经济学、微观经济政策为基础内容.重点是价格理论及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难点是消费者行为理论与厂商行为理论.宏观经济学部分,以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宏观经济政策、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经济增长理论、通货膨胀理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为基础内容.重点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难点是新增长理论.”[3]

由于缺少专门研究,我国学者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结构框架的把握存在结构不合理、逻辑不严密等不足.笔者在下面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结构框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试图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

2 西方经济学的两大板块: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比较合理地配置和充分利用整个社会的稀缺资源,以尽量满足一国居民不断增长的需要或欲望的社会科学.简单地说,西方经济学是研究一国的稀缺资源如何被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的社会科学[4].

资源配置合理与否的判断标准为帕累托最优.在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下,资源的任何重新配置,如果不减少他人的经济利益,就不可能增加任何人的经济福利.要增加某些人或某个人的经济福利,就必须减少其他人的经济福利.此时,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就是合理的,或者说是有效率的.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是指社会应该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都用于生产,不让任何能够用于生产的资源处于闲置状态.

现代西方经济学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构成.

微观经济学武断地认为一国的资源能自然而然地得到充分利用.在此假设条件下,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与均衡分析法,阐述消费者出售生产要素与购买消费品效用最大化原则以及厂商购买生产要素与出售产品的利润最大化原则,说明产品与要素的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过程.最终阐释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如果不考虑外部性与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社会资源的配置是有效的.

市场价格的决定与变动过程,实质上就是资源的配置过程.例如,当某种消费品价格因市场需求增加而上升时,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厂商必然增加生产.这样用于该种产品生产的社会资源就会增加;当某种消费品价格因市场需求减少而下降时,为了减少亏损,厂商必然减少生产.这样用于该种产品生产的社会资源就会减少.因此,微观经济学有时也叫价格理论.价格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线.又由于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是在市场中形成的,所以,微观经济学也可以叫做市场经济学.

现代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法与非均衡分析法,集中精力研究一国如何充分利用整个社会的稀缺资源,以促进一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快速增长.宏观经济学不研究资源的配置问题,或者说宏观经济学是在假定一国的资源已经被合理配置的前提下,研究一国的稀缺资源如何才能被充分利用.

经济增长可以用人均住房拥有量、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寿命、人均收入等很多不同的指标来衡量.国际上通用国民收入增长率来代表或者衡量一国的经济增长率.绝大多数国家的收入增长都是一种波浪式的推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过程.国民收入在短期会波动,有时上升很快,出现通货膨胀.有时下降,形成较高的失业率;在长期,国民收入虽然不断增长,但是不同国家的增长率却很不相同.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国民收入短期波动与长期增长的决定因素,以指导政府部门采取适当的措施消除或减轻经济波动,促进一国经济沿着充分就业轨迹持续增长.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主线,故宏观经济学也叫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凯恩斯(1936)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尽管在假定前提、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与研究主线等方面,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存在明显的区别,但它们并不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的.

3 微观经济学之结构

微观经济学研究如何合理配置一国的资源问题,主要阐释一国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等三大基本经济问题.微观经济学由以下九章组成.

第一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本章主要内容有三个.首先在给定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的基础上,分析需求与供给的决定因素;其次讨论均衡价格如何由供求决定并随供求的变动而变动;最后阐述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研究价格的变动将引起供求多大程度的变动.微观经济学主要是关于资源配置的学问.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由价格机制配置,而价格由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并反作用于供求.因此,本章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第二章“消费理论”.主要内容有两个.首先在确定性条件下,从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两个不同的角度,阐述消费者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如何选购各种商品以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原则,最终解释需求曲线的倾斜小于零的原因.其次引进不确定性因素,分析消费者对于风险的不同偏好与厌恶风险者规避风险的方法,阐释消费者如何就资产的风险性与赢利率进行权衡,以选择最优资产组合.

从第三章到第五章,研究厂商如何决定产品供给,最终导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短期供给曲线.第三章“生产理论”,主要阐述生产函数的性质、短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以及规模报酬变动等四方面的内容,为第四章的成本理论的分析打下基础.

第四章“成本理论”,将成本看作是产量的函数,在阐释成本概念与构成的基础上,分析短期总成本、短期平均成本与短期边际成本的变动趋势及其相互关系,推导出长期总成本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第五章“完全竞争市场产品价格的决定”,首先阐述厂商决定产量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其次,在分析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与竞争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呈水平状的基础上,阐释了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三种情况与竞争厂商短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最后,阐述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和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利润是产品的销售收益与生产成本的差额.产品的销售收益等于消费者的支出,与消费者的需求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与产量相关(成本函数).因此,本章的内容建立在前面各章基础之上.

可变尺度池化的思想就是把不同输入特征尺寸,通过池化函数以不同大小的滑动窗口和步长来提取特征,把不同尺寸的输入映射到固定尺寸的输出。可变尺度池化层运算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

第六章“不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价格的决定”,主要阐述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与寡头垄断市场上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此外,简要介绍了博弈论.

前面六章考察了产品价格和数量的决定,说明了社会生产什么和如何生产等两大基本经济问题.第七章“要素价格决定”,分析生产要素市场,考察生产要素的价格和使用量的决定,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与产品价格由产品的供求决定相同,要素价格是由要素供给和要素需求共同决定的.本章首先在阐释厂商对要素需求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基础上,推导竞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然后在给出消费者的要素供给原则的基础上,推导劳动、资本与土地的要素供给曲线,得到均衡的工资率、利率与地租;最后给出剥削与否的标准,阐释完全竞争市场中没有剥削的原因与产品分配的欧拉定理,分析不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所有者的剥削.

第八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首先考察所有市场的同时均衡即一般均衡的存在性问题.其次阐述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两个必要条件: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与比较公平地分配收入.虽然建立在完全竞争市场基础上的一般均衡价格,能够自动实现交换的、生产的以及交换与生产同时的三大帕累托最优条件,因此一般均衡是有效率的,意味着完全竞争市场能合理配置资源.但即使是完全竞争市场,也不能比较公平地分配收入.尽管效率和公平是最大化社会福利的两个必要条件,但它们常常相矛盾,不能兼得.处理该矛盾的基本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最后阐述收入分配不公平的主要根源与对策.

第九章“市场失灵及其对策”,首先阐释市场失灵的含义,其次分析垄断、外部性、私人厂商不愿提供公共产品和不完全信息等四大因素引起市场失灵的机制,最后给出市场失灵的对策.

4 宏观经济学的结构框架

宏观经济学是有关国民收入短期波动与长期增长的决定因素的学说,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消除或减轻经济波动,促进一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主要阐述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国内生产总值的两种核算方法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恒定式等三方面内容,为以后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奠定基础.

第三章“两市场的同时均衡”,在产品市场国民收入决定的基础上,引进货币市场,在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两市场中,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本章首先推导投资函数,建立包含利率变量的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IS模型.其次,阐释利率的决定与变动,建立包含收入变量的货币市场利率决定模型——LM模型.最后,将IS模型与LM模型联系起来,构建IS—LM模型,说明两市场中的收入决定.本章仍然假定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经济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状态,需求的增加只增加收入,不会提高价格.

第四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先阐释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与种类.其次在阐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含义、工具、种类以及使用原则的基础上,利用IS—LM模型,分别讨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以及作用效果大小的决定因素.最后,分析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优越的原因以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

第五章在两市场收入决定的基础上,引入一般价格水平与劳动市场,构建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在产品市场、货币市场与劳动市场三市场中,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个方面,讨论一般价格水平和收入的决定,分析经济萧条、物价水平过高与经济滞涨时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抉择[5].

第六章“通货膨胀与失业”,先定义通货膨胀,分析通货膨胀的种类、原因、影响与对策.其次定义失业,分析失业的种类、原因、后果与对策.最后将通货膨胀与失业联系起来,介绍初始的菲利普斯曲线与凯恩斯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

第七章“开放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在三市场收入决定的基础上,引进外汇市场,分析四市场即开放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八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首先阐释经济周期的含义、阶段和原因,介绍熊彼特的创新经济周期理论、卡尔多经济周期理论与乘数—加速数模型.其次阐释经济增长的含义、特征与源泉以及经济增长率的分解,简要介绍哈罗德—多玛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与新经济增长理论.

第九章“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及其争论”,主要介绍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与凯恩斯主义者,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的激烈的争论:

(1)市场机制能否自动维持充分就业?

(2)政府是否有必要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控宏观经济活动?

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虽然在微观领域,市场机制存在一定的不足与失灵现象,需要政府规制与干预,以合理配置资源.但在宏观领域市场机制是有效的.因为价格、货币工资与利率具有灵活性,各种市场持续出清,市场机制能自动维持充分就业.政府完全不必为了实现充分就业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干预宏观经济运行.凯恩斯主义者相信,由于有效需求不足等原因,市场机制不足以持续维持充分就业均衡,宏观经济的运行在短期常常会偏离充分就业轨迹.为了消除或减轻经济萧条带来的痛苦,政府有必要调控宏观经济活动,以恢复充分就业均衡[6].

本章首先简要介绍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的主要思想与争论.其次阐释新古典综合的含义、新古典综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及新古典综合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后依次阐述现代货币主义、供给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等四大流派的主要经济理论与政策主张.

〔1〕陈亚雯,顾丽姝.西方经济学教学体会点滴[J].云南电大学报,2007,9(1):60.

〔2〕樊士德.我国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新论[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2,9(2):102.

〔3〕殷晓红.《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规划[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4):104.

〔4〕刘涤源,等.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上)[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336,255.

〔5〕布赖恩·斯诺登,霍华德·文,彼得·温纳奇克.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各思想流派比较研究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8.

F08

A

1673-260X(2017)09-0106-03

2017-07-20

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校级教研课题:西方经济学课程之结构框架研究(acjyzd201529)

猜你喜欢

国民收入西方经济学宏观
宏观与政策
对“破窗理论”与“破窗谬论”的探究
讲清国民收入分配,助力高中政治教学
试论讲好导论这一课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性对农村消费的影响
宏观
宏观
宏观资讯
国民收入循环视角的土地出让金性质及相关政策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