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地区民族传统武术技艺传承与文化空间保护问题研究
2017-03-29王俊
王 俊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皖北地区民族传统武术技艺传承与文化空间保护问题研究
王 俊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针对皖北地区民族传统武术技艺传承的现状进行分析,讨论皖北地区民族传统武术技艺传承与文化空间保护的相关理念,并为皖北地区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建议,旨在全面促进皖北地区民族传统武术技艺传承与发展,实现民族地区的文化空间保护,彰显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
皖北地区;民族传统武术技艺;文化空间保护
民族传统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对现代民族艺术的发展与民族文化的构建能够产生重要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武术技艺传承与文化空间保护也产生了诸多影响.民族地区需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彰显民族文化特色,注重文化空间的保护,为现代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奠定良好的基础.文章将结合皖北地区民族传统武术技艺传承与文化空间保护的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1 皖北传统武术发展的现状
皖北地区民间习武成风,武术人才辈出,被誉为第一批“武术之乡”.皖北内容丰富,流派众多,涌现出的各类流派代表人物数量较多[1].优秀传统文化中,融入着丰富的民族精神以及文化财富,对现代社会文明的构建以及历史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然而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传统的皖北传统武术存在着日渐失传的问题,能够熟练掌握皖北传统武术的人越来越少,人们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不足,直接影响下皖北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2].皖北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皖北地区传统武术,它承载着不同时期的历史与文化、审美与科学、教育和经济等功能.随着历史的快速发展,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现状不够理想,需要加以重点保护与传承[3].通过皖北传统武术的研究,能够挖掘其中的人文价值与经济内涵,对皖北传统武术的发展以及皖北地区经济的发展等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2 皖北地区民族传统武术技艺传承与文化空间保护的相关理念分析
2.1 空间本体论的正义追寻
民族地区文化批判的空间正义理论,是建立在福柯、列斐伏尔、索亚等哲学家的空间性话语基础上的,按照权力意志建构起来空间关系,空间问题演化为政治问题[4].基于当前我国民族地区传统武术中空间正义理论,对皖北地区传统武术中的空间正义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关注城市中人员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更多的地区居民能够拥有话语权.
同时,可以基于资本交换理论在民族地区区域中的流动,分析影响民族地区人群的地域权等等[5].文化地理学与权力地理学的相互融合,有效提升了民族地区生存空间的张力,对现代皖北地区传统武术的发展也能够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空间生产当代发展的文化理念分析
空间生产范围当代发展展现出空间生产的辩证法,实际的皖北地区民族传统武术技艺传承与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该地区的相关文化思想、民族精神等等,将民族文化与传统武术相互融合,将民族文化与当地生产相互融合[6].民族传统武术关系到民族地区文化的构建,针对于民族地区而言,需要全面了解到当前空间生产中的文化逻辑,自觉抵制文化殖民主义思想.在实际的皖北地区武术技艺传承的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到实际的发展特点,避免进入到空间主导陷阱当中,积极借助空间思想理论进行发展与相关问题研究.关注空间生产与发展,表现出不同的历史发展动态.这对于区域文化的发展、文化氛围的构建等等均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是实现文化创新与武术技艺传承的重要方式.
3 皖北地区传统武术的传承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新时期背景下皖北地区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可以通过提升文化空间保护重视程度,注重文化信息的交流互动;加强民族认同和全球化发展,保证武术技艺传承的效果以及实施族群身份的主体性构建,实现民族文化精神内涵表达等方式不断创新,彰显民族文化的魅力,促进传统武术技艺的发展.
3.1 提升文化空间保护重视程度,注重文化信息的交流互动
社会空间下的国家认同,是空间政治的重要研究内容.民族地区族群地方认同,即为某种个体居民的直观性表达方式展现出种族维度下的自我认知方式.民族地区个体在实际的行为方式、思维理念等方面,彰显出个体化差异.空间哲学范畴下,传统的武术、文化以及空间民族等均具有一定的差异,需要将其作为民族形象区分的重要因素.基于上述理论研究内容能够看出,当前我国实际的民族文化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空间限制.针对于上述问题,需要不断提升文化空间保护的重视程度,为现代皖北地区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皖北地区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全面的管理制度,相关政府管理人员需要全面提升文化空间保护认知程度,在空间文化范围思维下,制定明确的文化保护流程,为当前我国传统武术技艺的发展创设一个良好传承环境.同时,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还需要与相关地区实施信息交互、业务交流等等,彰显民族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其他地区的优秀管理与发展经验,发挥民族地区的民族想象,突破了民族地区文化封闭系统的束缚.
3.2 加强民族认同和全球化发展,保证武术技艺传承的效果
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民族地区传统武术研究也成为了全球化发展的重要问题.民族传统武术融合同化趋势具有一定的差异.比如一些地区的少数民族,在实际的民族传统武术融合趋向性发展的过程中,便存在着一定的“敌意”,没有了解到民族技艺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价值.针对于上述情况,需要全面开展各类教育与知识宣传活动.在全面的积极思维引导,民族认同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为现代皖北地区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针对于如果扩展皖北地区传统武术影响力,如何促进传统武术的发展等等进行综合分析.拓展传统武术的发展范围、影响范围等,使武术的影响力能够不断拓展,使传统的武术技艺能够受到更多人的认识.民族传统武术固然需要传承,但也需要发展,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演变并不意味着民族的消亡,故而需要增强每一位民族地区居民的传统武术发展与传承重视程度,保证武术技艺的传承与全面发展.
3.3 实施族群身份的主体性构建,实现民族文化精神内涵表达
空间哲学思想族群政治根本特质在于“对于族群文化共同体本身独特价值的尊重”.族群政治没有停留在重要的叙事方面,而是专项族群内部社会与文化交流的逻辑层面中.民族地区主体性构建对机制的规范,价值的彰显等等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在当前皖北地区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全面的文化交流与内部社会交流.这对于民族地区主体性构建机制的建设,社会价值的彰显等均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民族传统武术的融合与民族传统武术的意识觉醒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然而在当前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却处于相互背离的发展状态下.民族传统武术融合同化与民族传统武术意识的觉醒研究中,需要关注传统民族文化的研究,注重当地的文化习俗、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民族文化等等.
首先,皖北地区民族传统武术技艺传承与文化空间保护中,需要实现当地文化理念、生活方式以及经济的全面发展.各民族成员需要全面认识到自身的民族归属感,保持一定的民族文化意识,更好的传承与发展皖北地区民族传统武术,彰显其独特的魅力与传承价值.
其次,在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武术活动需要与各个民族、各个文化内涵相互关联.各民族成员需要将自身的语言、服饰以及习俗特点等彰显出来,呈现出民族融合同化趋势下的个性魅力展现.
皖北地区民族传统武术特点的彰显,需要充分利用一体化发展趋势,积极借助各类现代信息技术,基于当前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趋势进行综合判断.不断增强传统武术文化与族群身份的构建,增强民族融合同化的趋势,保证民族文化创设的综合效果.民族传统武术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刻不容缓,每一个人均需要全面认识到其影响价值,积极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书籍资料以及音像资料等等,尽其所能的实现皖北地区民族传统武术的传承,武术精神的表达以及民族的发展,这也是传统武术文化视域下民族族群身份建构的重点之一.
4 结束语
皖北地区民族传统武术技艺传承与文化空间保护问题的研究,对皖北民族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弘扬等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提升民族凝聚力,展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内容,对现代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1〕黄彩文.云南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邦丙村布朗族的传统纺织技艺为研究个案[J].西北民族研究,2011,03(15):199-205+181.
〔2〕李瑜,郭荣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以河南少林武术、陈氏太极拳为例[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12(27):99-102.
〔3〕魏丽,李永强,张杰,肖庆群.留存黔东南麻江县仫佬拳术文化记忆——麻江县龙里新民村实地调查[J].体育科技,2016,06(25):61-62+65.
〔4〕王林,李敏.产业集聚与文化变迁:旅游场域中的民族手工技艺传承——以“靖西绣球”与“新华银器”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16,04(17):135-141.
〔5〕马志兰.高校重视空竹教学开展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积极意义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3,08(24):102-103.
〔6〕吴川.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困境——以华县皮影制作工艺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04(13):277-278.
G85
A
1673-260X(2017)09-0064-02
2017-07-01
2017年度阜阳师范学院武术文化研究中心校级重点项目(2017WSZX01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