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征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7-03-29尹楠刘聪

巢湖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长征红军精神

尹楠 刘聪

(安徽工程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长征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尹楠 刘聪

(安徽工程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长征精神,就是坚持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不怕任何困难,实事求是,严守纪律,患难与共的精神。将长征精神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还能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指导性作用。文章从长征精神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了长征精神的内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指出了长征精神对于培养“四有青年”的重要意义。

长征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所谓长征精神,就是坚持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不怕任何困难,实事求是,严守纪律,患难与共的精神,也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提出:“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1]长征精神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许多高校都积极开展各种活动缅怀革命先烈,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宣传长征精神。然而,长征精神的价值不仅在于纪念和宣传,更在于将长征精神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去。

1 长征精神的内涵

1.1 必胜信念

红军在长征过程中,面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和艰难险阻的自然环境,没有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没有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1935年5月29日,党中央在四川泸定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避开人烟稠密的地区,向北走雪山一线[2],然而这些雪山的海拔大多在4000米以上,人迹罕至,气候变化多端,许多战士永远地倒在了雪山上。红军战士们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必胜信念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一次又一次地征服了高山雪岭。

1.2 不怕牺牲

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2]。国家博物馆珍藏的两条皮带见证了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卓绝,分别是任弼时和周广才过草地时吃剩的两条皮带。红军战士用顽强意志征服着人类生存极限,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枪林弹雨的长征路上壮烈牺牲,长眠于皑皑的雪山和茫茫的草地。他们用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用鲜血与生命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1.3 实事求是

遵义会议作为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其产生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在与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做出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标志,同时也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实际领导地位。1935年6月中旬,张国焘阳奉阴违,与中央发生严重分歧。他自恃枪多势众,拒绝北上,率红四方面军南下,并公然另立中央、分裂红军。在反对张国焘的反党活动的过程中,朱德、刘伯承等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始终从大局出发,实事求是,坚持党内的正确方针不动摇,深入细致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积极促进广大指战员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路线基础上的团结,对粉碎张国焘的反党分裂活动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毛泽东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使党和红军在长征中回归到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来,才取得了长征的最终胜利。

长征中,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比较成功地解决自己的问题,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日趋成熟。要相信中国人民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只有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地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

1.4 严守纪律

红军与其他军队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它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具有其他军队所没有的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4]。长征取得胜利,与中国共产党重视纪律建设密不可分。毛泽东曾说:“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一瓢一碗。红军长征经过的地区大多是新区,不少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广大群众不了解共产党和红军。红军进入遵义城前,总政治部命令各部严格执行城市纪律。红军严格执行的纪律,处处注意维护群众的利益,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

讲统一、促团结是长征胜利的保障。今天,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并作出部署,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的战略决策和整体设计,也是对严守纪律的长征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1.5 患难与共

80年前,红军长征途中与人民群众缔结了生死情谊。在广大红军战士需要进行战略转移的紧急情况下,苏区群众节衣缩食,送去省下的一碗米和一尺布。正是与人民群众同生死、共患难,红军才能粉碎国民党几十万军的围追堵截,跨越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夺取长征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长征是革命年代的产物。在和平的年代,没有敌人的围剿,交通便利,远行也不需要步行,长征似乎离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很遥远。然而,相比较80年前的长征,民族复兴的新长征,路程更长、责任更大。我们依然需要学习长征精神,并且用更加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走好民族复兴的长征路。

2 长征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1 树立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它能激发人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激发人们的精神斗志、树立与时代相一致的正确的价值观。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被消灭,但腐朽思想仍在一些范围内存在。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汇聚中国力量的基础,我们的理想信念来自于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红军战士们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榜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思政课向大学生介绍长征中的英雄人物,并组织观看与长征有关的历史纪录片,了解长征精神。在课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理想,鼓励学生学习长征精神,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长征精神的价值不仅在于纪念,更重要的是实践。当前,由于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以及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对历史革命精神的了解越来越少甚至淡忘和扭曲。在高校中宣传和学习长征精神,有利于发挥精神教育的作用,促进当代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铭记历史。长征精神中所蕴含的“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以及不怕牺牲、紧密团结、爱国统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同时,长征精神彰显出的导向力、凝聚力和激励价值,也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荣辱观。

2.2 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品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长征精神中所凝结的革命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动力,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主流精神。长征精神用它的革命内涵勾勒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坐标,为解决当前思想道德领域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等重要职责,而长征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和创新。因此,用长征精神引领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引导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和平安逸的年代,并不能体会到长征途中那种节衣缩食的艰苦奋斗精神。然而,培养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并不是要求他们真正地节衣缩食去体会,而是要用长征中艰苦奋斗的精神来教育当代大学生。如今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懂得珍惜当下。即使在物质条件丰富的今天也不能铺张浪费,要懂得勤俭节约。不忘革命的艰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利于磨练当代大学生的意志,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2.3 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基础。所谓文化自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传统和内在价值的充分肯定,也是对自身文化发展进程和生命力的坚定信念[5]。这种文化自信是在中国革命的成功实践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外优秀文化进行区别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当前我国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人们缺乏文化自信,善恶观念浅薄。当先进文化、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并存时,要用中国革命实践中凝练出的先进主流文化,使广大人民群众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这是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针不动摇,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实事求是的革命精神不仅在长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与学习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当代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一个巨大压力就是就业问题。在求职过程中,很多大学生求职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给他们的求职过程带来挫折,这也对他们的内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有些大学生无法从实际出发,接受现实,而是选择一些极端的方式发泄不满,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首先,大学生求职者应该从实际出发,主动面对就业问题,在遇到问题时从自身找原因,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努力克服就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其次,在正视现实、分析原因后,大学生要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合理调整期望值,树立实事求是的就业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运用长征精神教育学生,不要眼高手低,要从自身实际出发,脚踏实地,找准自己的定位。

2.4 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牺牲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的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典范。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候会表现出特立独行的一面,集体活动不愿意参与,或者不愿意融入班集体。这是当代大学生缺乏集体主义精神的典型表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运用长征精神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对学生进行开导教育,宣传长征中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自我的事迹,感化学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同时多开展诸如素质拓展活动的集体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人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人生的价值不仅在于个人价值,更在于社会价值;不仅在于自己的个人利益,更要看为集体为社会所作出的贡献。

2.5 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

长征的目的是北上抗日,是要将中国解救于水深火热之中,民族危亡召唤着共产党人。长征的伟大胜利,充分表现出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在进步,时代变了,而革命精神中的爱国主义观永远不会改变。爱国主义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名誉和安全利益受到损害时,大学生能够义正言辞地对这些损害国家名誉和利益的行为提出批判,维护国家利益。然而少部分大学生对于爱国却很漠然,不了解历史,也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对于这样的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开展一些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如“重走长征路”“学习民族英雄事迹”等。用长征中的情景再现以及各种英雄事迹感染学生,加强学生对长征,对中国革命的了解,学习长征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长征毋庸置疑是中国革命实践成功的典范,长征中所表现出的精神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80年了,但是长征精神永远铭记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抵制腐败现象的有力武器。同时,长征精神也是中国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是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用长征精神教育当代大学生,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青年”,是共产党人的伟大使命。

3 结语

精神力量是推动中国革命发展的动力,长征精神更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积极的、进步的,时代快速发展,大学生不可避免会被社会中一些消极的观念和西方政治文化中的反党思想所影响,而长征精神的实践价值是永恒的,运用长征精神来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今天,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历史任务,我们仍然需要回望长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时刻鞭挞自己,继续前进。

[1]习近平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6/1021/c64094-28798445.html

[2]杜永胜,常琦彪.会师精神研究[J].中国纪念馆研究,2013,(2):200.

[3]张卫波,王瑞.论新世纪弘扬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9):77.

[4]石仲泉.红军长征和长征精神[J].中共党史研究,2007,(1):63.

[5]韩震.中国文化建设的历史方位——兼论文化自信[J].理论参考,2011,(11):32.

THE SPIRIT OF LONG MARCH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YIN Nan LIU Cong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u Anhui 241000)

Long-march Spirit is a kind of belief that revolution causes are bound to be finally successful,a conviction where difficulties are optimistically confronted with,truth realistically sought from facts,disciplines strictly abided by and weal and woe shared.Applying Long-march Spirit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not on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but also cultivate culture confidence in college students,and play an instructive role in students′growth.The essay analyzes the concept of Long-march Spirit and its func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tudie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oncept of Long-march Spirit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 points out its significance for cultivating the outstanding youths.

Long-march Spirit;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atriotism

G641

A

1672-2868(2017)05-0030-04

2017-07-25

尹楠(1993-),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责任编辑:杨松水

猜你喜欢

长征红军精神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少寨红军桥
拿出精神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