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海外实习基地开发建设的实施策略
——基于职业教育视角的建议
2017-03-29侯松
侯 松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汉语国际教育海外实习基地开发建设的实施策略
——基于职业教育视角的建议
侯 松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汉语国际教育的根本目标决定了在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职业素质、实践技能和不同文化间理解能力的培养,而这些素质及技能的养成必须依托高水平的实习基地来支撑。开发建设汉语国际教育海外实习基地有其深刻的市场动因和实际意义。基于职业教育的视野,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实践经验,通过创新汉语国际教育海外实习基地开发建设的策略,进一步转变观念,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实施标准,突出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过程的专业性、职业性和应用性,使汉语国际教育毕业生就业领域和就业岗位的多元化,提升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汉语国际教育;海外实习基地;实施策略;职业教育视野
一、引 言
历经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大大加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汉语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受重视的语言之一,汉语国际教育以及汉语国际推广获得了迅速发展,以大学为主体的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迅速,成为我国大学办学的主要内容。
实践证明,海外实习基地是培训汉语国际教育人才专业技能的重要载体,培养职业综合素质的主要场所,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核心渠道,提升教师专业、职业水平的良好平台。与学术学位相比,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具有很强的职业性和应用性,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课外活动、教学实习及考核标准等方面应当突出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高校必须深刻认识做好海外实习基地开发和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指明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
目前,我国汉语国际教育属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范畴,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人才,与高等职业院校相比,普通高等学校在实习基地开发建设上存在“先天不足”。就该项工作而言,职业教育领域的实践经验更丰富、做法和手段更有效,具有更强的学习和借鉴价值。借助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可以开辟一个全新的视野来重新认识汉语国际教育的根本目标,分析汉语国际教育海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动因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工作意见和建议,为汉语国际教育海外实习基地建设探索出一条新的实施路径。
二、对于汉语国际教育根本目标的再认识
2009年,由国务院学位办制定并颁布的《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规定: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专门人才。目前,国家还没有对本科阶段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统一定位。
胡范铸等人的研究认为,汉语国际教育的目标不是单一的,其主要目标至少应该包括5项:汉语能力获得、交际能力构建、经济利益实现、中国文化传播、中外社会互动。[1]国内很多高校已经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积极的实践。王艳荣等人对四川、广西、上海、新疆和吉林等地高校开设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发现各地基本根据自己学校的学科资源、师资力量、文化环境、历史沿革、经济发展、地理位置等,制定其培养方案。各学校的培养方案中,除均重视对汉语和英语基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外,还提出比较特色的培养目标,如“能从事相关涉外工作的具有复合型知识架构的应用型人才”,“能胜任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机构、文化管理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汉语国际教育及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能在国家政府机构的涉外职能部门、外贸机构、新闻出版以及外资、合资企业从事管理和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等相关工作的语言学通用型人才”,“能够在国内外学校、机关、公司、企业从事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以及涉外文秘、翻译、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的人才”[2]。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各高校对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不同的,但有一点几乎是相同的,即都要培养实践能力突出的应用型人才。
对《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进一步解读,我们认为对“多种教学任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这几个关键词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设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思路:首先,“多种教学任务”意味着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任务不仅仅只是正规学校课堂里的教师授课工作,它可以是与汉语教育相关的任何工作形式的总和。以此为基础,汉语国际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应当是宽领域、多元化的;再进一步理解,“应用型”“复合型”和“国际化”意味着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应当具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行业领域从事与汉语推广、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的综合职业素质。因此,在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实践技能和国际理解能力的培养,必须努力建设好海外实习基地。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获得迅速发展的历程也恰恰佐证了这一点:凡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做法,都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产生显著的影响。
三、开发建设汉语国际教育海外实习基地的主要动因
近年来,汉语国际教育人才供求失衡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汉语国际教育推广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供求失衡突出表现在国际市场的供不应求和国内市场的供过于求。[3]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际的需求市场和国内的供给市场缺乏有效的流动机制,造成供给双方在资源、信息、渠道等方面的配置与协调严重失衡,导致双方都无法通过各自的途径实现目标效益。
职业教育是对市场变化敏感度最高的教育领域之一。职业教育学者认为,校内课堂的模拟练习和校内实习都无法全面满足职业环境下对岗位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校外实习基地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情景和工作任务,还可以帮助学校及时掌握市场讯息,以贴近市场需求的理念进行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鉴于汉语国际教育市场的主要需求群体在国外的特点,高校必须坚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协同国外政府机构、民间组织、行业企业开发建设汉语国际教育海外实习基地,通过制度和机制创新,破解汉语国际教育师资供求失衡的发展瓶颈。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是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但国际贸易中的交易成本总是阻碍中国正常地融入世界经济,尤其是因语言文化障碍产生的交易成本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而汉语的国际推广正好可降低这种交易成本。[4]汉语国际教育蕴涵着巨大的经济利益,这正是高校开发建设汉语国际教育海外实习基地的优势所在。对于海外企业而言,通过参与汉语教育国际推广,培养和获得能使用汉语进行商业和文化交流的劳动力,从而完成在中国市场的“经济利益实现”,这种诱惑是很难抵挡的。
四、开发建设好汉语国际教育海外实习基地的重要意义
(一)建立海外实习基地是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切实举措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语言国际教育(以英语为主)相比,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在于理论教育占据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技能培养程度严重不足。通过“校政企行”四方合作来开发建设海外实习基地,通过多方投资来弥补资金不足的问题,能为汉语国际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找到创新性的平台,既可以拓展汉语国际教育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空间,也可以提升我国高校的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水平。
(二)开发建设海外实习基地是高校汉语国际教育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国内开办汉语国际教育的高校数量日益增多,在校生和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社会上有志于投身汉语国际教育的职业人士也日益增多,但是高校能够为学生提供的高质量汉语教育服务的软硬件条件却没有跟上(包括师资、场地、实习就业机会等),在教学实践和毕业实习环节上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受制于办学经费有限的桎梏,高校想在汉语国际教育上投入大的资金十分困难,因此,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引入市场机制进入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链条,以多元化的投资方式与海外政府机构、行业、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让其看到加入到汉语国际教育推广的事业中来,将对其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行业企业运营带来巨大的效益,成为汉语国际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选择。
(三)建设海外实习基地是提升汉语国际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职业核心技能和开拓职业发展路径的有力保障
鉴于当前我国汉语国际教育学生就业情况不佳的事实,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出口”问题对人才培养产生的巨大影响力。高校通过“校政企行”四方合作在海外开发建设实习基地,将教学与实践充分结合,将学生实习与员工培训相融合,实现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多方协同创新,在提升汉语国际教育学生就业质量的同时,也能为企业和社会培养符合其实际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五、当前汉语国际教育海外实习基地开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汉语国际教育海外实习基地的开发与建设是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但在实施过程中却面临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一)海外实习基地开发建设的理念和工作思路跟不上形势,制约实习基地发展空间
目前,高校普遍对海外实习基地的实用效能认识不足,实习基地的定位偏离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从而导致实习基地的开发与建设严重滞后于专业发展目标。高校应当引导汉语国际教育学生转变就业观,通过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的方式,多元化的开发和建设海外实习基地,实现学生就业领域多元化,就业岗位多元化。在“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下,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性人才培养的思路应当“与时俱进”。
(二)开发建设海外实习基地的渠道单一
传统上,高校培养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实习渠道一般包括高校在国内建立的实习基地,通过国家汉办汉语教师志愿者的选拔赴海外顶岗实习,海外孔子学院当汉语教师,到国际合作学校或机构进行实习。[5]这与国内外实习基地所能提供的实习岗位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数量相比相差甚多。根据调查,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生毕业后,到海外孔子学院服务3―5年后大多选择回国就业,但其在国外服务时间所积累的工作经验往往无法作为在国内开始工作的有价值的基础。事实是国内高校与境外大学合作建立海外实习基地,无法保证学生实现“持续性”的实习和就业,这种现状必须得到改变。
(三)封闭式的管理主体降低了海外实习基地的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海外实习基地还主要是海外孔子学院、国际合作学校或机构。这种校校合作的实习基地管理模式带有明显的封闭性,缺乏企业、行业、学校、政府部门等多方有效协同的合作机制,不符合市场机制下办教育的特点。对于高校而言,校校合作办实习基地比较容易开展,也符合当下高校行政管理的特征和特点,而通过校政企行四方合作办实习基地的经验明显不足。以教学为中心任务的高校与以商业盈利为中心的企业,在组织基本运作模式上存在明显区别。政府部门与行业组织的参与,也会影响高校在实习基地开发建设方面的权利比重。因此,校政企行四方应当基于共同的利益,通过构建公平、公正的谈判机制,追求各方都能接受的利益均衡点来推动海外实习基地建设,这无疑考验着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智慧。
(四)符合“职业要求”的师资力量不足,制约海外实习基地的教学效能
目前我国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的师资主要来自语言学专业培养的人才,侧重于语言学理论研究与教学,符合新形势下“职业化”“专业化”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师数量不足。在海外实习基地工作的教师,原则上要求应当具备从事本专业教学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具备指导学生开展岗位实践性工作的技术能力。因此,在培养和选派参与海外实习基地开发建设的教师时,高校应当更多偏重对于汉语国际教育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培训;高校还应该积极依托合作的行业和企业,聘请业务能力强、行业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来充实海外实习基地的师资力量,消除由于师资力量不足而对实习基地教学效能产生的制约。
六、汉语国际教育海外实习基地开发建设的实施策略
职业教育领域在实习基地开发建设方面有着非常先进的工作理念和卓有成效的实践经验。比如高职院校倡导的“产学合作”模式、“校政企行”四方合作模式、“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校外实习基地选择标准与实习管理制度等等,对于汉语国际教育海外实习基地的开发建设工作都有很强的借鉴价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应当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领域的先进做法,在汉语国际教育海外实习基地开发建设的指导思想、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
(一)将“校政企行”协同合作作为实习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
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有效的政府主导,能够从多个方面为校企合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德国校企合作得以长期良性发展的动力与保障得益于德国政府坚持“成果分享、共同利益”的合作机制。企业取得教育成果分享权的大小与企业对学校教育援助支持所支付的金额的大小密切相关;学校只有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相应的人才,才更容易获得企业在资金上的支持。[6]基于以上认识,汉语国际教育海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应当按照市场化的规则来运作,在政府主导下形成“利益共享”动力机制,企业成为校企合作的主体,搭建“校企政行”多方参与的协同合作平台,以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方式来调动海外热衷于参与汉语国际教育推广的政府机构、行业组织和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实习基地以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任务为主要依托,根据所在行业企业的实际特点,开发设计岗位工作任务,不断拓展汉语国际教育学生的就业领域和工作岗位,不断丰富和发展汉语国际教育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职业内涵,让海外的政府机构、行业组织和企业对汉语国际教育发生比较深刻的认识,自愿吸纳学生成为他们的员工,从而与中国发生更为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最终实现“成果分享、共同利益”的多方共赢目标。
(二)创新“校政企行”合作海外教学基地的管理机制
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海外基地管理体制的建设,可以借鉴加拿大职业教育管理的发展经验。加拿大各省政府对职业教育实行宏观管理,职业院校运作与管理具体由董事会负责。加拿大半官方或非官方、非营利性的教育服务机构是协调各省教育事务以及各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合作的主要管理力量,这也成为加拿大职业教育体系市场化运作水平高的重要保障。
基于国内高校的办学实际和发展现状,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海外基地必须制定并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高校应当在海外政府机构和行业组织的支持下,与合作企业一道成立四方共同参与的实习基地管理委员会,实习基地的重大决策统一由实习基地管理委员会来执行。实践证明,由市场化的运行机制来对实习基地的各类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就能解决高校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如资金、人才、渠道等。
(三)严格选择合作企业,确保实习基地发挥促进就业的作用
汉语国际教育海外实习基地开发建设的核心目标是促进汉语国际教育海外推广、提升办学质量、拓展学生实践及就业渠道和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从2005年起,中德两国政府在江西成功举行了“中德合作江西职业教育促进就业综合项目”,双方已分别投资409万欧元和2000万人民币,促进了江西省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强了市场信息导向和就业服务,实现了教育和就业的紧密衔接。
高校应该建立主动联系海外政府/非政府机构、行业组织的合作意识,并与之保持长期、紧密的联系,努力争取政府间合作项目的资助;全面考察、验证海外企业的整体实力、合作动机及合作发展空间、所处行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地缘经济政治环境、对提升高校办学质量的效用等,选择由当地政府机构、行业组织推荐的信誉好、实力强的知华、友华的海外企业。
(四)强化导师队伍建设
海外实习基地发挥效用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地师资力量配备和建设的程度。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是确保海外实习基地教学绩效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障。澳大利亚政府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师资的培训工作,结合教师发展的毕业期、胜任期、成熟期和领导期的四个阶段,着力开展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的规划。澳大利亚职业教师专业发展组织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师的工作内容发生了拓展变化,教师的角色从教学转向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应当成为跨组织和多元化团队里的一员,需要与非教学人员协同工作[7];教师的教学技能在灵活性教学、全纳性教学、时间管理、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等方面必须紧跟产业的发展变化而进行升级。澳大利亚职业教师培养的经验让我们深刻认识到,高校必须加强汉语国际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好海外实习基地的锻炼平台,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基地建设和海外企业顶岗工作;尤其应当鼓励理论课教师到企业熟悉技术的应用、行业的发展现状,学习企业最新的技术管理规范。高校还必须重视从海外合作企业聘请技术骨干成为基地导师,加入汉语国际教育推广工作团队,弥补基地师资职业能力不足的短板,联合开发更具市场推广价值的汉语国际教育新模式。强化海外实习基地导师制度,保证高校教师和企业实习导师的双重指导,确保学生在实习基地的有序学习。
(五)积极创建“顶岗实习”型的实习基地
海外实习会随之带来实习费用、交通住宿、医疗保险等经济问题,在高校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把经济压力转嫁给学生及其家庭承担,只会降低其对海外实习的积极性。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的雇主学徒津贴制度、香港的职业学生带薪顶岗实习制度等,通过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和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评价体系,在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保护了参与顶岗实习工作的学生的经济权益,这些对国内高校实施汉语国际教育海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我们认为,高校在进行汉语国际教育海外实习基地开发建设时,首先要解决的难点就是要求合作企业必须为实习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带薪实习岗位,保证学生不因为经济压力问题而退出海外实习。高校在海外实习学生选拔、企业权益实现方式等方面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并提供保障实现的合理途径;另外,作为校政企行四方共建的实习基地,境内外的政府机构、行业组织和其他民间组织应当给予一定程度的资金支持,确保实习基地的有效运作。
七、结 语
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必须转变观念,实现人才就业领域和就业岗位的多元化。开发和建设高质量的汉语国际教育海外实习基地,可以更好地满足职业环境下对汉语教学提出的各种要求,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情景和工作任务,以贴近市场需求的理念提供课程学习分析、教学过程设计等服务,有助于高校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实施标准,突出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过程的专业性、职业性和应用性,不断提升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中外职业教育领域开发建设实习基地的成功经验,为汉语国际教育海外实习基地的开发建设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和方向,值得学习和借鉴。
[1]胡范铸,刘毓民,胡玉华.汉语国际教育的根本目标与核心理念[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145―150.
[2]王艳荣,陈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98―150.
[3]王海兰,宁继鸣.国际汉语师资的供求矛盾、成因与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3,(3):87―92.
[4]宁继鸣.从交易成本角度看语言国际推广对全球化经济合作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41―148.
[5]冯康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多层次实践能力培养和提升综述[J].语文学刊,2015,(9):104―105.
[6]巩玉兰.德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及价值[J].继续教育研究,2016,(2):126―128.
[7]赵玉.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职教论坛.2010,(27):91―96.
(责任编辑 刘祖鑫)
On Strategies of Developing Overseas Internship Base for TCSOL- Based on the Vis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HOU Song
(GuangdongFoodandDrugVocationalCollege,InternationalSchool,Guangzhou, 510520,GuangdongProvince)
It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that decides 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ing high level overseas internship base in the process of talent cultivation combining market elements and practical natures. Based on the vision and experien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is required to upgrade strategies to develop overseas internship base and update talent cultivation goals and codes of instructional practice with an view to highlight the cultivation process of being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and practical and diversify employment fields and positions for graduates thus improving instructional quality and talent cultivation level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TCSOL; Overseas Internship Base ; Paths;Vis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2017 - 02 - 26e
侯 松(1978―),男,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e
H1
A
1671 - 7406(2017)02 - 0119 -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