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思想教育研究
2017-03-29代国林
代国林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思想教育研究
代国林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创业中存在就业意识不强、就业观念保守、就业心理素质较差、职业素养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出在大学生的就业思想上。所以,高校在就业创业中要注重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引导,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思想教育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相比而言,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情况更加严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关系到千千万万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以及少数民族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少数民族整体的权利与前程,还会对民族关系、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重大影响。[1]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研究,分析大学生在就业创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推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受思想观念、风俗习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在就业创业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业意识不强。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上积极主动不够,行动上比较被动,在就业过程中,积极性、主动性不强,竞争意识缺乏,“等、靠”思想比较浓厚,不愿主动去查找就业信息,积极去准备应聘,甚至学校举办的招聘会也不愿参加。
第二,就业观念保守。少数民族大学生大部分来自边疆民族地区,父母和亲戚朋友总认为考上大学就是跳出了农门,从此有了铁饭碗、好前程,他们身上背负着父母的期望和家乡的重托。受传统思想观念和家庭的影响,他们把考公务员和考事业单位作为就业的首选,不愿到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就业。此外,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受地域环境的影响,对外界环境了解不足,眼界不够开阔,思想不够开放,习惯了家乡的气候条件、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不愿远离家乡出省就业,不敢迎接外面陌生世界的挑战。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近几年来云南生源学生就业区域基本集中在云南省,到外省就业人数非常少。
第三,就业心理素质较差。高校基本都设在大中城市,少数民族大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许多学生认为自己在吃、穿、用方面和学识上都不如别人,有的甚至妄自菲薄,有强烈的自卑心理。此外,许多少数民族学生都比较好面子,经受不起挫折和失败。在择业的过程中,当遇到困难和坎坷时,不是勇敢面对、迎接挑战、屡败屡战,而是自暴自弃,有的甚至一蹶不振,危机处理能力和抗压能力差。
第四,职业素养不高。除了专业背景外,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最看重毕业生的诚信意识、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意识等职业素养。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有的学生缺乏诚信意识,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草率签约,之后又随意违约。有的学生敬业精神缺失,面对工作安排拈轻怕重,希望工作轻松、稳定、待遇好,不想吃苦,不愿从事第一线工作,工作遇到麻烦就撂挑子。有的人团队意识差,只会自己埋头苦干,不善于与他人协作共事。
二、思想教育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作用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创业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归根结底其症结就在大学生的就业思想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通过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把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关怀落到实处。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各高校要把思想教育作为促进就业创业的先导性工作。由此可见,思想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思想教育具有鞭策激励作用,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就业意识。通过思想教育让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明确就业目标,增强就业忧患意识,激发和调动大学生的就业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克服“等、靠”思想,让他们真正明白就业是自己的事,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就业目标才可能实现。
第二,思想教育具有明辨是非的作用,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通过大量的数据和正反两方面案例的教育,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克服眼睛只盯着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局限性,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思路,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采取面向基层就业、出省就业、进行自主创业等多渠道就业。
第三,思想教育具有调节心理作用,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烦躁、焦虑、恐惧等心理,要通过思想教育的心理调节作用,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实际,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既不好高骛远,又不妄自菲薄,在求职过程中胜不骄、败不馁,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学会缓解就业压力和紧张情绪,以平常心态看待就业的成与败。
第四,思想教育具有道德教育作用,可以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道德教育既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要通过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服务社会”等职业道德规范作为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入大学生的思想和骨髓。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思想教育措施
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高校和教育工作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尤其要注重在就业创业中的思想教育,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第一,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领下,形成正确的就业创业观,明确今后的职业方向和就业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一要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观的现状,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他们的头脑,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融入到就业创业活动中,确保就业理想信念的正确方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将个人的就业生活与职业理想信念引导到社会的共同理想信念上来,在就业创业活动中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二要强化世情、国情、社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尤其要强化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清就业形势,增强社会责任感,将自己的就业理想与国家、民族地区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他们到基层、到艰苦地区、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投身到自主创业大潮,大胆迎接社会的挑战,主动履行时代赋予的责任,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创业观。
第二,加强“四自”教育,提升就业精神品质。“四自”是“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简称,是1988年9月1日召开的中国妇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现代女性的新要求和新标准。“四自”精神既是现代女性应该具备的新女性意识,也是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就业品质。在就业创业过程中,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的就业价值,坚信通过自身努力可以赢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尊重和认可;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就业创业能力,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身的就业目标;自立,就是明确就业是自己的事,靠自己而不依赖别人,克服“等、靠”思想,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求职择业中;自强,就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困难,要迎难而上,勇于面对,敢于拼搏,争做强者。在“四自”精神中,自尊、自信、自立是前提和条件,自强是结果和目的。由于受成长环境、思想观念和经济状况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存在自卑、依赖等就业心理,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四自”精神,是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一要发挥自我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四自”精神品质。少数民族大学生要学会科学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正视自身的不足,对自己充满信心,培养自信品质;要善于对自己提出要求,制定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通过自身努力拼搏,实现既定目标,培养自强品质;要敢于承担起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和对自己的责任,勇于实践,勇敢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立品质;要建立自我评价标准,用正确的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用正确的价值追求,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提高自己的存在价值,培养自尊品质。二要充分发现和挖掘少数民族大学生优秀就业典型,例如,自主创业成功的典型、考取研究生的优秀学生、主动到基层就业的代表、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的有志青年等,对优秀就业典型的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号召广大学生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信念坚定、勤奋学习、奋发有为、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品质,克服自暴自弃、妄自菲薄、依赖顺从、自卑懦弱等不足,发挥先进典型的激励作用,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
第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保持健康的就业心态。在就业创业激烈的竞争中,多数大学生都可能会屡屡受挫,面对就业愿望难以实现、创业实践四处碰壁的巨大挫折,一些人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诸如持续性的焦躁不安、挥之不去的期待性焦虑、人际交往障碍等,甚至会滋生一些不良行为,流露出一些反社会倾向。[2]狄更斯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所以,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够保持健康的就业心态。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就业态度。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的人因为自卑心理作祟,害怕就业失败,不愿勇敢面对,而是采取犹豫彷徨、逃避退缩的态度,错失了很多就业机会。因此,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要教育大学生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态度,只有勇敢面对才会有成功的希望。其次,要合理确定就业期望。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常常出现矛盾、犹豫甚至挫败等不良心理特征,原因之一就是就业心理预期不清、不准,不能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能力和社会实际进行合理定位,有的好高骛远,有的妄自菲薄。因此,要引导大学生合理确定就业期望,平衡就业心态。最后,要教会大学生运用心理调适方法进行心理疏导。无论面对就业顺境还是逆境,要学会运用心理调适方法排解焦虑和不安,要有“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境,有“越挫越勇,永不言败”的气度。
第四,强化道德素质教育,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适应各种职业特殊要求的思想和行为准则,是道德意识和行为成熟的表现。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后备建设者和生力军,只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引导他们把学识和才智服务于社会,奉献于人民。[3]一要开展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核心的道德素质教育,围绕“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开展遵纪守法教育、诚信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道德品质,增强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融入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全过程,纳入考核评价体系,成为引领大学生的行为规范。二要开展以职业道德规范为核心的职业素质教育,将现代企业所看重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服务社会”等职业道德作为重要内容,结合各学科专业的就业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大学生职业品质,强化大学生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培养他们热爱岗位、遵规守纪、服从管理、认真负责、努力工作的工作态度。引导他们正确认识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客户的关系,学会尊重领导、关心同事、服务他人,养成人与人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习惯,培养团队意识,适应现代工作模式。
大学生就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的范围大、对象多、环节复杂,各种错误思想、不良心理的出现在所难免。[4]因此,在新的就业形势下,高校要高度重视思想教育在就业创业中的引导作用,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升就业精神品质、保持健康的就业心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激烈的就业竞争提供思想基础,为广大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坚强的保证。
[1]高岳涵.国内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综述[J].贵州民族研究,2015,(9):225―228.
[2]金奇,钱国平.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1,(3):39―40.
[3]向巍.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引导的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3,(2):110―113.
[4]汪亚男.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0):47―49.
(责任编辑 刘祖鑫)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the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DAI Guolin
(SchoolofHumanities,YunnanMinzuUniversity,Kunming, 650500,YunnanProvince)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for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in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such as weak employment consciousness, conservative employment concept and poor psychological quality. All these failures attribute to their employment ideology. Therefore, college student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trengthening the guidance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the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work, and fundamental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difficult employment of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ideological education
国家民委科研项目“民族院校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研究”,项目编号:14YNS001。
2017 - 01 - 13
代国林(1976―),男,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641.6
A
1671 - 7406(2017)02 - 0024 -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