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改变着学校的文化生态

2017-03-29武汉市光谷第三小学李明菊

成才 2017年9期
关键词:教研生长专业

■ 武汉市光谷第三小学 李明菊

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改变着学校的文化生态

■ 武汉市光谷第三小学 李明菊

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为了实现学校共同的发展愿景,在教育教学中呈现出的行为方式、精神状态和主流价值取向,是学校传播正能量和团队成长方式的体现。

一所学校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在新的社会背景下要想再次跨越式发展,历经文化的变革是必须的。学校文化的变革是指学校全体教职员工为了教育事业而坚守的信仰、崇尚的价值取向、集体的愿景、共同的期望值、彼此约束的行为准则等内隐与外显的文化塑造与重建。学校文化变革目的是为了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学校文化变革不是否定过去,而是在已有的文化根基上传承、发展与创新。当然学校文化变革是有阻力的,更是有风险的。

2016年7月我工作变动,来到了光谷三小工作。这里是我曾经工作过两年的地方,感情深厚。三小是一所拥有80年历史的老校,文化底蕴深厚,和乐文化弥漫校园,和乐教育深入人心,因而有其独特的精神与魅力。“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能在三小这所老校落地吗?三小这所老校如何更加焕发出其独有的精神气质呢?我们思索着,也实践着。

2016年9月,我们请潘海燕教授莅临光谷三小调研,潘教授深入了解了三小文化和教师现状后,建议学校以十三五课题申报为契机,申报一个与三小和乐教育与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相契合的课题,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为此,潘教授特意请来了台湾台南大学林进材教授到三小做了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专题报告,潘教授做了基于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和乐课堂建构的指导。2016年11月,我校的十三五课题“基于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和乐课堂建构的研究”正式申请立项,2017年元月正式开题,并在有序的研究之中。

在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引领下,三小致力于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路径和和乐课堂建构的探索,引导教师带着研究的状态工作,逐步改变着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着学校的文化生态。

一、大教研催生了教师的自主生长意识

教师的自主生长意识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前提条件。教师只有具备了自觉自知,自我发展意识,积极地参与,才能自主生长。自主生长意识与教师的年龄无关,其实任何年龄段的教师都渴望自己成长,渴望被唤醒。因此我们在每周一次小教研的基础上,修订了每月一次大教研制度,每次大教研推荐一名教师展示自己的和乐课堂,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师生自主发展。对外我们借助名师、特级教师、专家、省市区教研员等来校指导教师的课堂,进行点评提升,面对面地交流;对内发挥团队的力量,草根的智慧,集思广益。

一学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书法等多种学科的教研活动18次,其中承办省级层面教研2次、区级层面教研7次、校级层面教研9次。即使是校级层面的教研,我们也请专家进课堂,把脉问诊、点评提升,这些不同层面的大教研活动营造了师生自主生长的大环境,这样浓厚的研究氛围悄然催生了师生的自主生长意识。一年来,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更积极。薛星老师的新教材精准解读与设计的典型案例视频,上送人教社参评;方利、朱玲娟两位老师的一师一优课获得部优,林三燕、郭思怡等4位老师的课获得省优,王成蔚等15位老师的课获得区优;李汉明老师获得武汉市首届教师书法素养大赛全能一等奖、教学一等奖、作品展示优秀奖大满贯;孙四明老师执教优质课获得市级一等奖;杨思等7位教师执教区级市级研讨课;严丹等21位教师对省级研修班学员执教展示课;甘喻华、徐洁两位教师获得区级优质课一等奖;杨思、范肖洁、李佳旖3位教师参加区级教师五项全能大赛获得一二等奖。这些成绩的背后更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一种自觉与超越。

二、微研究助推了教师的自主生长行动

将自主发展的意识转化为自主发展的行动,才能促进教师持续地自主发展。在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和乐课堂建构的研究”的总体部署下,我们除了指导总课题组核心成员开展实验研究外,还在此课题下延展了各学科的微研究,成立了校级微研究课题行动组,要求教师源于自己的日常教学与课堂,发现真问题,进行真研究。一是选题小,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二是周期短,最少一个月,最多一年,不宜过长。确定好选题,在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指导下填写微研究申报表即可立项开始研究。就这样,和乐课堂的建构在课题中心组和微研究行动组两个团队中有序地推进着,我们鼓励参与研究的教师能自主生长出属于自己课堂特色的和乐课堂模式,而不是学校统一建构的模式,课堂需要模式,但是不能模式化。

本学期,课题成员李佳旖老师在执教四年级美术课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造型与表现”以及“设计与应用”课程的学习相对较好,在学生的眼里美术的面貌还是停留在单一的技术表达层面上,如画好画、做好手工。而美术欣赏、美术评论对于学生来说似乎并不属于美术的学习领域,甚至认为这不是语文课的内容吗?因此,李老师在“欣赏与评述”课的教学中感受到了阻力,学生看不懂作品、不知道美术语言,更不会运用美术语言进行评述,所以也谈不上对美术作品的评价以及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基于以上现状的思考,李老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开展了薄弱模块“欣赏与评述”领域课程的微探究。她以四年级下册《画家凡·高》一课切入,试图打开此类课程“高不可攀”的僵化局面,形成一种教师“敢教”学生“敢说”的新局面,从而促进师生自主发展。我们欣喜地看到李老师成功执教了这节微课题研究课,并及时反思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撰写了一篇反思论文《打破师生为难心理助推师生自主生长——以“欣赏·评述”课〈画家凡·高〉为例》,这篇文章发表在《成才》杂志2017年第7期“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专栏。这次的研究历程对于工作才三年的李佳旖老师来说,是一次跨越式的成长,也让身边的教师深切感受到“自主生长”的魅力,我们坚信,教师的自主生长行动定会创生出精彩纷呈的和乐课堂。

三、建平台唤起了教师的自主生长意愿

教师只有具备了自主发展的意愿才可能做到自主生长,因此如何激发、保持教师自主生长的意愿尤为重要。我们利用网络平台测试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调查问卷,其中调查发现98%的教师希望自己专业上能成长更快,他们是渴望成长的。分析发现教师往往是意愿与现实有距离,难以实现,挫伤了进取心,因而放弃了某些意愿,因此学校要尽可能了解教师的意愿,为教师提供帮助,创造机会与平台,让教师不断地实现自己的意愿,增强其自我实现的效能感、价值感、成就感。如:我们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引领骨干成长;实施了“青蓝工程”,师傅传帮带;搭建了“研、训、赛、教”四位一体研修平台,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等,对内对外为教师创设成长平台,满足教师的自主生长意愿。

教师有了自主生长的意识、自主生长的行动、自主生长的意愿,真正的自主生长便成为了可能。如:方利老师在“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引领下,大胆尝试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课的研究,将VR、教育云互动课堂、熊猫频道、微信、电子书包等新媒体技术应用到语文课堂,借助新技术改变教育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能动地发展。这次的整合课例研究历时整整一年时间,在这期间,中年的方老师对于整合课从“零”起步,从开始的为难、犹豫不决到最后的从容、勇往直前,直至捷报频传,实现着自我成长的“破茧成蝶”式的蜕变。方老师这一年先后6次参加区级以上竞赛活动,他执教的整合课例《壶口瀑布》荣获“一师一优课”部优,荣获全国第十届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现场说课一等奖,并入围参加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NOC活动)决赛。一路磨砺,一路成长,方老师在自我改变与成长的同时也影响着改变着身边的教师。

我们深深感受到,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在学校落地生根激活了教师的内驱力,改变了学校的文化生态,使学校文化朝向教师自主发展、同伴互助合作、学生潜能激发的发展态势,助推了学校的品质内涵提升。

在实践探索同时,我们坚信在“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支撑下静悄悄地变革,学校新旧文化一定会慢慢融合,和谐共生,内生力量,真可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责任编辑 成 弘

猜你喜欢

教研生长专业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碗莲生长记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生长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