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ESP教学的困境和出路

2017-03-29王银霞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外语应用型大学

王银霞

(三明学院,福建三明 365004)

应用型本科院校ESP教学的困境和出路

王银霞

(三明学院,福建三明 365004)

ESP教学是使大学英语教学完成“知行合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方式。通过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较少开展ESP教学的原因,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ESP教学的可行性对策。

ESP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

ESP,即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我国ESP教学和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共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前10年,我国ESP教学和研究主要集中在科技英语和对国外ESP教学发展状况的介绍上。中间10年,由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商务活动的逐渐增加,商务英语逐渐代替科技英语成为国内ESP教学和研究的主流[1]。然而,当时由于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EGP)教学在我国外语教学中仍占主导地位,ESP教学还是以实验性、小规模、个别开展为主。ESP的教学和研究在各个学科和层面的全面开展是在新世纪,从已发表的ESP研究论文的数量和研究领域便可窥知一二[1-2]。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及改革的推进,多数大学已意识到不能让EGP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唯一内容。同时,基于EGP教学目标已经基本上由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完成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大环境对高校英语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这样的事实之上,ESP教学和研究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

1 ESP教学的目的和特征

ESP是一种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以各种不同形式的ESP课程体现出来。ESP课程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而开设的外语课程,是使外语学习者实现知识和技能专门化的应用型课程。ESP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语用能力,它强调跨文化沟通及专业实境的语言使用[3]。例如,能结合自己的专业开展科研和交流工作,能用英语参加讨论、撰写工作报告等。Strevens(1988)提出了ESP教学的四个区别性特征:(1)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2)内容上与特定专业或职业相关;(3)词汇句法和语篇上放在与特定专业、职业相关的活动的语言运用上;(4)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4]。由此我们不难看出,ESP教学注重的是与专业或职业相关的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与传统EGP教学重“知”轻“行”形成对比。ESP教学将专业知识学习与语言技能训练融为一体,是使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够学以致用、实现英语学习“知行合一”的重要内容。

2 应用型本科院校ESP教学的困境

ESP教学的目的符合新世纪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诉求,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不谋而合。然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很少开展ESP教学的事实却让我们瞠目。以福建省为例,在主要依托地方建设的公立应用型地方高等院校中,除了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等少量的ESP课程外,大多数本科院校几乎都没有开设与某一专业相结合的ESP课程。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对ESP教学的认识和研究不够。ESP教学作为大学英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将ESP教学纳入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已是当务之急。但是国内许多高等院校对ESP教学缺乏统一的认识,ESP与人才培养的关系问题还没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我国现有的ESP研究中,重点院校的研究比较深人,如同济大学(王蓓蕾,2004)[5]、清华大学(张为民等,2011)[6];高职高专也多有讨论,如欧昌清的《高职EGP与ESP教学研究》[7],彭燕的《试析高等职业院校EGP和ESP教学资源的整合》[8]等,而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对ESP教学鲜有论述。

第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条件不利于ESP教学的开展。按照教学系统论的观点,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教师、学生(人员要素)、课程/教材(教学信息要素)和教学条件(物质要素)这些最基本的要素,ESP教学也不例外。应用型本科院校无论是从生源质量、师资队伍还是硬件设施等方面都无法与重点院校相比,在ESP课程体系构建及原版教材引进和开发方面更是缺少经验,一些实践性强的学科应用教学模式也还在摸索当中。

第三,现有ESP教学理论研究落后于教学实际需求,不能对ESP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给予回应和解答。我国的ESP教学实践长期处于无序的状态,各院校在ESP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教学目的不明确、课程设计和师资配备混乱以及教学方法陈旧等[9]。这些问题并不能从现有的ESP教学理论研究中找到答案,而理论支持的缺失和乏力又必然会加剧ESP教学实践的无序和盲目。另外,应用型本科院校有其自身人才培养模式和特点,不能照搬其他类型高等院校ESP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使其无所适从。

第四,教育主管部门对ESP教学没有统一的要求。目前,我国对各高校ESP教学体系的要求还是一项空白[10]。与EGP相比较而言,ESP至今仍然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及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尽管1999年颁发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11]对ESP的教学目的有所阐述,但2004年及2007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12-13]中对ESP教学只字未提,这不得不说是教学主管部门对ESP教学发展现实需求的忽视。

3 应用型本科院校ESP教学的出路及对策

ESP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领域,有一套系统的前置作业,不仅要在微观上对学生的语言需求、专业语言进行分析,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评估,还要在宏观上准确把握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有效地开展ESP教学,不仅要实事求是地做好这一系列的前置作业,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并创造条件。

3.1 合理定位ESP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但是追根溯源,最大的问题在于其目标与定位的模糊[14]。如果不解决好高校ESP教学的定位问题,就根本谈不上有效开展或改进ESP教学,更谈不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15]。要解决好ESP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定位问题,首先要处理好ESP与EGP的关系。传统的EGP教学重“知”轻“行”,而ESP教学将专业知识学习与语言技能训练融为一体,注重语用能力的培养,是对EGP教学的有益修正和补充,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ESP与EGP不是对立的或互不相容的。相反,ESP是EGP的提升,是使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够学以致用、实现英语学习“知行合一”的重要内容。

其次要使ESP教学与人才培养规格相符。大学类别和层次决定了其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不同英语基础水平的大学生在学习目的与需求上也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更多是为学生未来从事研究和继续深造作准备(EAP),教学(应用)型高校则应把ESP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就业技能上(EOP)。

3.2 科学构建ESP课程体系

ESP是一个范围宽广、课程门类众多的教学领域,其课程结构(体系)是基于ESP分类理论基础之上的。目前我国学者对ESP的研究和推荐大多集中于学术英语(EAP),即专门学术英语(ESAP)和一般学术英语(EGAP)。很显然,这是不能够满足我国各类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尤其是对于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就业技能为主要培养目标的教学(应用)型高校而言。中国的大学生源质量差距悬殊,学生的学习目的也不尽相同。可以有为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和专业学习作准备而开设的EAP课程,也可以有为学生就业作准备的EOP课程,其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因此笔者认为,ESP教学应该是一个包括EAP和EOP教学的完整教学体系,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需求在课程设置上有所侧重。鉴于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以及各高校所倚重的学科门类不同,ESP课程结构也会有较大差异,ESP教学作为一个范围宽广、专业类别凸显的英语教学领域,能将这种差异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3.3 ESP的教材引进与开发

教材作为课程的载体,体现了该课程的教学观念、目的与原则。同时它也是教与学的重要资源依托,决定了教与学的基本方法,是教学成败的关键[16]。然而,ESP教学应使用何种教材这一问题一直没有直接答案。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ESP课程门类众多,同一门类的ESP课程教材也多种多样。因此,各高校目前的ESP教材使用各不相同。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ESP教学开展良好、现有ESP教材反响不错的院校为借鉴,结合本校ESP教学实际需要,审慎地挑选ESP教材。

3.4 ESP的师资队伍建设

ESP教学面临的最尴尬的问题就是师资问题。在任何教学活动中,只有有了合适的教师,教学目标才能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得以实现。可以说,教师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开设ESP课程,需要培养一支独特的外语教师队伍。他们不仅需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17]。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方面要提高外语教师对教学改革的认识,使其在思想和心理上对这个变化作好准备;另一方面,要为外语教师的发展和转型提供机会和帮助。学习和研究是教师自身发展和自我发展的两个根本途径[18]。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以及校本培养等方式鼓励大学英语教师为转型作好准备。

4 结语

正如台湾成功大学的邹文莉教授所说,大学英语教学只有纳入ESP教学的新模式,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尽管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ESP教学的开展还面临着很多困难,但随着ESP教学实践的不断探索和教学改革及研究的不断深入,ESP教学必将迎来崭新的一页。

[1]王恒.国内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综述[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4):41-43.

[2]张艳.国内ESP研究三十年综述(1980-2009)[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2-95.

[3]邹文莉.高等教育英语教学的新模式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5):10-13.

[4]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5]王蓓蕾.同济大学ESP教学情况调查[J].外语界,2004(1):35-42.

[6]张为民,张文霞,刘梅华,等.通用英语教学转向学术英语教学的探索清华大学——本科生英语教学改革设想[J].外语研究,2011(5):11-14.

[7]欧昌清.高职EGP与ESP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92-93.

[8]彭燕.试析高等职业院校EGP和ESP教学资源的整合[J].科教文汇,2011(2):146-148.

[9]罗娜.EAP,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领域[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1):85-88.

[10]CHEN Qiao-lian. A general analysis about the situation of ESP and EGP[J].Overseas English,2010(9):106-107.

[1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2]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14]束定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目标与方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87-89.

[15]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3(12):79-83.

[16]夏纪梅.现代外语教材练习的质量观——兼谈现代外语教材的师培功能[J].外语界,2002(1):22-25.

[17]蔡基刚.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J].外国语,2012(1):69-76.

[18]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挑战:教师发展问题与对策[J].中国外语,2007(3):4-6.

2017-02-25

三明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英汉数字习语对比研究”(A201218/Q)。

王银霞(1983- ),女,讲师,硕士,从事语言学、英语教育研究。

H319.1

A

2095-7602(2017)08-0145-03

猜你喜欢

外语应用型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