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2017-03-29刘竞遥
刘竞遥
(滁州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 滁州 239000)
翻转课堂在《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刘竞遥
(滁州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 滁州 239000)
随着世界性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翻转课堂的提出,正好符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要求.因此,翻转课堂被广泛应用到相应的学科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翻转课堂在《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优势,并将翻转课程这一教学模式引入《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以期对教学实践提供帮助和借鉴.
翻转课堂;课程教学;教学设计;大学生计算机基础
1 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2007年起源于美国,是目前国内外非常关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一个完整的教学课堂包括知识的传递与内化,其中,“知识传递”过程被放到了课堂以外,学生通过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完成相关练习,然后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进行答疑和交流,通过课上的“内化”过程深化所学知识、完成知识的建构[1].翻转课堂带来的不仅是课堂上的变化,对师生角色方面也带来了很大变化,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多的是指导者,其本质是教学流程翻转所带来的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优化[2].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及社会人才的需求,在高校,大多数时间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翻转课堂最开始由美国某高中化学老师在帮助班上同学补习功课时,无意中将PPT与声音教学的方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学生成绩迅速提升,从此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美国各地区高校及网络蹿红[3],之后美国很多学校开展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式引入到各大学校课堂.翻转课堂后被引入中国,被很多中国学校效仿[4],在很多课程都进行了应用探索,也证明翻转课堂适合许多专业课程教学.如徐柏林提出了“六步法”(第一步:确定目标,设计素材;第二步:观看视频、提出问题;第三步:分析资料、明确问题;第四步: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第五步:评价反馈、达成目标;第六步:布置作业、知识升华)翻转课堂在《计算机基础》上的应用,取得了利好效果[5].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尤其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时代,对人才在计算机应用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计算机的应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翻转课堂在《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应用中,存在很多优势,如教学内容更灵活多样性,教学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利用视频录像的手段进行《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授课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甚至农村地区的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共享这些教学资源,提高他们的教学条件[3].但是通过前人的研究中,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翻转课堂的研究注重理论探讨缺乏实践研究[6],比如,如何提高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时效?哪些《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板块可以引入翻转课堂模式?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等,这些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上的应用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要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真正将翻转课堂应用到实践中去,这也是教育发展趋势.
2 翻转课堂在《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实践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对于刚入学的大学生来讲,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这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应打破传统教学,改革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在《大学生计算机基础》中的应用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翻转课堂在《大学生计算机基础》中的应用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2.1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包括两部分,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上课之前,对所教授课程要有教学计划及教学目标.一学期的课时怎样安排,每一章节的教学任务是什么,都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准备.将教学视频、课件资料、自测习题等放入网络学习交流平台上,并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8].学生对教师上传的视频进行自主学习,根据自己学习的进度自行调整学习速度,控制视频播放进度.视频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左右,时间不宜过长,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制作,学生观看视频时,如遇不懂的地方可反复观看,对难懂的知识点可以多看几遍,实在解决不了的,也可以通过教师搭建的网络学习平台及班级QQ群(大学中班级一般都会建立QQ群)进行交流.学生完成学习后进行习题的自测,自测结果将通过平台反馈给教师.这一环节需要注意一个问题:有的学生没有电脑,要为这部分学生提供观看场所,做到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常观看学习.
2.2 课堂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将学生自主学习阶的问题分为共性问题与个别问题.对于大家共同存在的问题,教师统一在班上进行疑难解答,而对于个别同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可进行个别指导[4],也可以通过班上讨论形式,让已经学会的同学帮助没有学会的学生,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随时注意走动观察,观察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及掌握情况,尽量保证每个学生能够刹那于进来,将自己存在的困惑解决.对学生自主学习阶段的问题解答完后,教师可根据课堂内容,预留一两个问题,预留的问题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可以三五人一组,讨论教师预留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学完之后,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完成以后,教师开始布置下一个自学任务.
2.3 课后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进行总结,将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与个别问题进行梳理,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将学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统一解答上传于网络学习平台上,也可以制作成微课视频上传到平台,让学会自行学习;对于学生个别存在的问题,可以单独与学生进行交流解惑,也可以通过交流平台与学生进行网络交流,引导学生将问题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及时反馈给教师,学习完之后认真总结反思,撰写学习心得,每次学完,学生都要撰写学习心得,将自己在自学过程中所感所悟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都写下来,便于总结.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主动探究,偏离学习的行为要自我克制,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在学生活动的同时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对于偏离课堂主题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在线解答及评分,对此次教学阶段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反思与总结,鼓励学生提出教学建议,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3 翻转课堂在《大学生计算机基础》实践效果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中,之前一直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从去年开始,翻转课堂首次引用到我院《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所授班级也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将课程中个别模块制作教学视频,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升,学习兴趣明显增加,而且相对与其他没有采用翻转课堂教学的模块,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6].笔者对所在班级《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从课程中挑选出一部分重难点制作成教学视频,才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学找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将问题进行总结在课堂中进行解答并引导学生互帮互助,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一学期结束,让学生写下自己一学期学习心得,根据学生交上的学习心得,有87.6%表示喜欢这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提升了自己的学习能力,知识的学习更加稳固,也有一小部分人认为这样的学习增加了自己的学习负担,毕竟每个人的理论基础不同,知识接受能力不一样.通过一学期的试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反映出了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4 结束语
翻转课堂的引入,对《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带来了很多优势,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翻转课堂在《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优势体现在:第一,教学模式新颖.翻转课堂近年来广泛受到关注,逐渐应用于各个专业领域,很多学校《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这种公共课上很难学以致用,翻转课堂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第二,提高教学效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自主学习的探究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与教师面对面讨论,共同学习,提高了教学效果.第三,激发学习兴趣.学生亲自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再加之理念与技术的先进,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翻转课堂带来的不利影响,翻转课堂对教师与学生的要求都较高,教师与学生的课业负担随之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影响了教学进度,这也是下一步值得考虑的问题.因此,要选择适合学科发展的教学模式,把握翻转课堂的教学度,发挥其优势,扬长避短,以促进教学发展.
〔1〕张海云,李银玲.将团体辅导引入翻转课堂的可行性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98-102.
〔2〕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55-61.
〔3〕黄翔,张媛媛.浅析翻转课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应用[J].职业教育,2015(09):145-145.
〔4〕蔡晓丽,陈舜青.“大学生计算机信息基础”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4(05):71-75.
〔5〕徐柏林.“六步法”翻转课堂在中职《计算机基础》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6):25-26.
〔6〕刘艳丽.翻转课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5(07):110-112.
G642
A
1673-260X(2017)07-0213-02
2017-03-29
滁州学院校级规划项目:基于遗传算法的网络订餐数据挖掘与研究(2015GH24);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一般项目:多通道集群式微波多肽制备系统软硬件设计与开发(KJ2016B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