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分析
2017-03-29帅翔宇
帅翔宇,关 珊,谈 成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00)
“一带一路”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分析
帅翔宇,关 珊,谈 成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00)
“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是新形势下我国的两大开放战略.近日,IMF首次将人民币在其储备货币数据库的情况单独列出,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入了发展新时期.“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给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从“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两大战略的基本情况出发,分析“一带一路”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并给出政策建议.
“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影响
1 引言
“一带一路”战略是党和国家根据国际国内的经济发展形势,提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决策.在“一带一路”框架内,中国与区域内各国始终秉持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随着合作的逐步加深,人民币在双边贸易、跨境结算和资本运作等方面的使用越来越频繁,这就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巨大市场.继续坚持“一带一路”的开放战略,将有力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的长远发展.
2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概述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与古丝绸之路开放包容的精神相契合,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内进行多边合作,涉及政治、基建、金融、贸易、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以中心城市、经贸合作区、大型港口为节点,通过互利合作,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政治互信,基建投资互联互通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建设,从而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一带一路”覆盖了世界63%的人口,经济规模占据全球经济总量的29%,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在全球经济低迷,中国国内经济结构亟需转型的大背景下,这一战略的提出为沿线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将给我国带来深刻的经济结构变革.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为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不完善,对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需求很大.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沿线各国秉持开放合作,互利互惠的发展理念,积极加强区域经济交流.在钢铁、能源、建材、汽车和信息通信等方面建立了深度合作.中国通过“高铁西进”和中欧货运班列加强了区域国家在基建、人口和贸易方面的互联互通.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总额达到145亿美元,占我国对外投资总额的8.5%.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运行,也为周边沿线各国输送了巨大的经济发展动能.
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内部机制缺乏有效推动力,依靠投资,消费,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动力不足,过剩产能无法被实体经济有效吸纳,又限制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数据显示,2016年前3个季度我国对欧美、东南亚等主要贸易地区的出口增长不到2%,但对丝路沿线国家出口却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贸易结构的转型不仅为我国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推动了化解过剩产能和去生产库存的步伐.
3 人民币国际化相关问题研究
3.1 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在境外广泛流通,可以充当国际支付结算和储备货币,拥有国际货币的职能,同时世界主要金融机构和国家将人民币计价资产作为储备资产和投资工具使用.
3.2 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一国货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经济基础是首要影响因素.同时外汇储备的规模和进出口贸易等都是影响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关键.首先,2008年以后,全球经济疲软,我国经济增速也持续放缓,但始终保持着平稳健康的势头.2016年,我国GDP增速保持在6.7%,反超印度继续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经济实力足以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其次,我国保持着庞大的外汇储备规模,连续多年外汇储备规模世界第一.截止2017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总量为30051.24亿美元,应对人民币汇率风险的调控能力很强.再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进出口贸易规模持续扩大,进出口增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11年我国就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最后,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与全球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日益分化,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受到挑战,迫使以新兴市场国家为代表的经济体追求储备货币的多元化,以防范汇率风险.
3.3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2009年,我国开始人民币国际化布局.2016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纳入SDR篮子,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2017年3月31日,IMF首次在其官方外汇储备构成数据库中单独列示人民币情况,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取得了进一步发展.在短短的十几年间,我国已经与20多个国家制定了清算安排,与30多个国家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人民币在跨境支付和贸易结算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人民币国际化越来越受到认可.
3.4 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分析
3.4.1 正面影响.首先,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化将给全球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持有单一的美元计价资产具有极高的货币风险.人民币国际化将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推动主权国家储备货币的多样化,从而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的公平性.其次,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多样化配置储备资产,增加以人民币计价的储备资产将大大提高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再次,如果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将减小我国在对外投资、服务贸易和国际结算等领域的外汇损失,降低汇率风险.最后,人民币国际化将提高我国在全球金融领域的话语权,有利于协调推进国内国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发展.
3.4.2 负面影响.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将给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增加难度.人民币国际化后,央行执行货币政策需要对国内外两个货币市场的状况做出准确判断,跨境人民币流动也给本国货币市场的供给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以后,我国金融市场与世界紧密相连,短期投机资本的增加将影响我国金融稳定.
4 “一带一路”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4.1 正面影响
4.1.1 扩大人民币的结算范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迫切需要引入外资.而我国在基建领域已经具有了成熟的技术经验.这就为我国进行主动资本输出,在对外投资中广泛使用人民币创造了条件.目前,我国已经与区域内30多个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而合作协议的成果也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等示范性项目.未来五年,国家还将继续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在内的六大经济走廊的建设.在走出去的同时,我国实现了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优势互补.同时,在货物贸易方面,我国推动中欧货运班列建设,加快国际铁路和航线的互联互通,为进出口贸易创造了快速通道.据悉,仅中欧(厦门)班列在开通不到两年时间里,就输送货物总值超过16亿元.亚投行,丝路基金等融资平台的设立,也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资金支持.一国货币能否国际化,首先要得到一定的区域认可度.从基建,贸易到金融安排,我国不仅加强了与亚欧非等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更扩大了人民币的结算范围,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逐步受到认可.这就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1.2 推动人民币的境外流通.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国内出现了结构性产能过剩,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在钢铁,水泥,玻璃等过剩产业中,投资没有明显减少趋势,而生产还在进一步扩大.“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后,丝路沿线国家将在投资驱动下,产生基建领域内的产能需求.这给我国在低端产业转移和降低过剩产能方面提供了难得机遇,也为使用人民币作为支付手段创造了条件.同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放银行和国内外产业基金的布局加速境内外金融资本的流动,这就拓展了人民币的资本流通渠道.从而增强了境外人民币使用的频率和规模,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
4.2 负面影响
4.2.1 金融市场有波动风险.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受到一国经济实力,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和金融监管体系规范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推进下,我国与区域内其他国家在经济金融领域的联系日益密切.而丝路沿线国家普遍为新兴市场国家,币值不稳定,且经济结构单一,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发生金融市场的波动,将通过汇率通道将风险传导至我国金融市场.
4.2.2 央行货币政策调控难度增加.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人民币将逐渐成为丝路沿线国家的结算、储备和投资货币.人民币在境外市场流通量的增加,给我国现金管理的测度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大量短期资本投机增加,不仅金融市场的风险加大,我国货币政策调控难度也将逐渐增大.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的货币合作协议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这样,如何统筹兼顾国内外情况,就成为央行直接面对的难题.
5 “一带一路”战略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建议
5.1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我国要在“一带一路”框架内积极探索新型多边金融合作机制,加强与丝路沿线各国的沟通协调,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从而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体系,加强风险预警和信息披露,在法律范围内为人民币创造金融安全区,降低国内金融市场的风险.最后,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完全放开,金融市场的自由程度还有待加强.鉴于我国金融市场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央行对人民币资本流动进行适度管制的同时,可以通过多方合作,拓展人民币资本流通渠道,提高人民币的自由化程度.
5.2 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制定货币政策目标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经济的开放程度.与此同时,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也受到影响.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首先需要明确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一方面要满足经济内实际需要的流动性,另一方面肩负着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的任务.因此,央行应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抓好国内外两个大局,通过货币政策改革和创新政策调控工具来提高货币政策的实际执行效果.
5.3 理性规划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
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货币政策与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政策日益分化.在全球经济疲软,美国经济温和复苏的态势下,人民币国际化不宜操之过急.我国经济正处于去库存,去杠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内流动性却有收紧趋势.此时如果盲目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必将加剧我国国内的通缩压力.反观美元国际化的历史经验,一国货币国际化的进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也是一个长时期的发展过程.因此,我国应该结合本国国情,合理规划人民币国际化的一系列问题,稳定有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
〔1〕林乐芬.“一带一路”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11):72-90.
〔2〕刘明月.“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关系分析[J].汕头大学学报,2016(01):72-79.
〔3〕孙鸣蔚.“一带一路”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6(17):107-108.
〔4〕牛壮.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22):10-11.
〔5〕逯新红.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落地生根[J].金融与经济,2015(08):53-55.
〔6〕戴鸿广.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15):47-48.
F822
A
1673-260X(2017)07-0122-02
2017-03-27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610378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