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体育资源配置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17-03-29周轶枫
周轶枫
(商洛学院 体育教学研究部,陕西 商洛 726000)
社会转型期体育资源配置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周轶枫
(商洛学院 体育教学研究部,陕西 商洛 726000)
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空前的提高,人们不再为解决温饱问题而忧心,转而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人们要求在精神世界上有着更高质量的状态.体育活动也是人们提高精神生活的一种需要,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愉悦人们的身心,建立一种和谐的社会关系.虽然我国的体育红利是十分巨大的,但是我国正处于转型期,对于如何分配这些社会体育资源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由于我国的地区发展不平衡,有的区域受到当地经济的限制,用于社会体育的场所有限,器材也不够精良,用于社会体育发展的经费也不足.但有的地区却在社会体育这方面做的非常不错,可以满足社会居民对于体育资源的需求.所以我国在分配社会体育资源时要考虑经济,公平等因素.
社会转型期;体育资源;配置;对策
1 对社会体育资源配置的解读
1.1 资源与资源配置
资源的概念十分广泛,记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社会资源.资源是创造财富的基础,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对于资源的理解和定义也不同.在原始社会中,纯粹的自然界中的环境,物资就是原始人赖以生存的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人类的文明,那文化也就成为了一种必须的资源.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亲密程度也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在社会中谁拥有的资源越多,谁的生活就可以更加的惬意.所以在人类的发展史中始终都是在为争夺更多,更优越的资源而战.到了现代,对于资源就有了更细致的需求,要求拥有更高质量的资源来为自身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但是资源是有限的,尤其是优越的资源更是少之又少.如何将这些有限的资源在社会中进行分配就是资源配置的研究范畴.如果资源分配不公平势必会在社会中引起极为不良的负面影响.所以如何进行资源配置一直都是人类致力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在社会体育资源的分配问题上,也同样的涉及到了公平和高效的要求.我们要努力满足不同层次人对于体育资源的需求,不能浪费,也不能分配不公.
1.2 社会体育资源配置
社会体育资源指的是与社会体育活动有着直接和间接关系的资源,比如社会体育活动的进行所必须的场所,必须的人力资源,体育教练,以及一些社会上的体育志愿者等等都属于社会体育资源的范围.那对于社会的体育发展来说,就是要把这些必须的体育资源分配到不同的地区,分配给不同层次,年龄的居民的过程.以前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时候,所有的一切,包括社会上的人力,物力等资源都是统一进行分配和调度的.计划经济虽然可以满足地区之间都得到一定比例的人和物的资源的需求,但是也出现了低效率,以及分配的资源并不是当地需要的资源的情况,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不必要的浪费.所以在市场经济的时代,我们就要注意在市场自主选择的同时,也要保证在一些偏远的地区,以及一些竞争力不足的地区如何分配社会体育资源的情况.社会体育资源的配置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因为人们对于体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不论是小孩子,还是老年人,都需要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自身的身体状况,提高自身的精神面貌,增加自身的满意度,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新时期就要解决新的问题,要圆满的将我国的社会体育的红利分配到我国社会的各个角落,保证每个公民都能够享受到体育红利带来的好处.那么首先就要研究出合理的社会体育资源的分配原则和分配的方法.
2 合理配置我国社会体育资源的路径
2.1 更新体育发展观念,重视社会体育发展
我国自建国以来一直都比较重视竞技类的体育活动,比如奥运会,比如足球杯等活动.我国也一直在努力为在竞技类体育比赛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而努力,也的确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体育人才.但是这些体育的发展对我国的公民并没有切实的利益.所以我国目前的体育中心逐渐转向了社会体育的方向.要在社会上兴起强身健体的热潮,让锻炼身体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须的程序,从而促进社会上居民整体身体状况的提高.也只要全民都拥有了强健的体魄,我国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强国.
2.2 完善法制建设,规范资源配置行为
要想公平的进行社会体育资源的分配,就要完善体育资源分配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就没有分配社会体育资源的依据,就容易出现人为的主观因素凌驾于公众利益之上的情况.而且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也无法衡量社会体育资源的分配是否公平,是否合理,也因此会难以服众.为此,我国也的确陆续的出台了一些社会体育资源配置的法律,如《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全民健身条例》、《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体育锻炼标准制度》、《国民体质测定与监测制度》、《城乡体育工作制度》、《体育物资保障制度》、《体育市场管理制度》等.虽然我国有了诸多的体育资源配置的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执行的时候还是存在着执行不够的情况.所以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要规范执行人员的体育资源的配置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才能真正做好社会体育资源配置的工作,才能切实保障社会公民的合理的体育权利.
2.3 不断实现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的耦合
在当今的社会,已经完全的结束了曾经的计划经济的时代,所以想要完全的通过政府的干预来完成社会体育资源的配置是非常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情况.但是如果将社会体育资源完全的放手让市场来进行分配的话,又会出现分配不均的现象,势必是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配置到的社会体育资源要更加丰富一些,而一些竞争力较弱,甚至是毫无竞争力而言的地区可能就会配置到较少的社会体育资源,甚至是没有社会体育资源可以配置.这就容易引发社会的矛盾,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反而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所以为了兼顾社会体育资源配置的自愿性和公平性,要在社会体育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实现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相结合的方法,即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由于其可以很容易的得到市场的支持,所以主要是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主进行社会体育资源的配置,而在那些很难收到市场青睐的地区,则要通过政府的干预来实现社会体育资源的配置.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相结合的结果就是让社会的体育资源可以分配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去,让所有需要体育资源的居民都得到相应的体育资源,保证社会资源配置的公平和居民享受体育红利的权利.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要注意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比重的情况.不能因为政府的干预而打击到市场机制的积极性,也不能因为市场机制的运行而无视政府的行政命令.
2.4 充分发挥非营利体育组织的辅助作用
在社会体育资源的配置上,主要是依靠市场机制来进行,通过招标和采购市场上的一些体育资源来实现社会体育资源的配置.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会为社区中的居民支付采购的他有资源的费用,包括体育活动场所的安排和规划,使得社会体育资源的配置完全是一种公益性质的事务,不会给社会中的居民带来任何的经济和精神上的负担.但是如果完全的都由政府来买单的话,也势必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这对于一些不发达的地区政府来讲,就是很大的一笔开支.所以在实现社会体育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要主动联系哪些非盈利性质的体育组织,以便可以获得这些非盈利性质的体育组织的支持.这些非盈利性质的体育组织可以帮助政府解决一些体育方面的问题,比如提供一些体育方面的技术支持,提供体育活动过程中的他用技能的辅导,甚至可以在选择体育器材的时候做出一个客观的技术评价.总之,合理的利用非盈利性质的体育组织可以平衡市场中的体育资源的配置问题,可以牵制市场中体育资源的过分膨胀,让社会体育资源配置更加顺利和合理.
2.5 促进资源整合,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在社会体育资源中,很重要的一种资源就是体育服务的水平.体育服务的水平实际上是属于社会资源的范畴,体育服务是由社会中的自然人来提供的,在提供体育服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频繁的沟通和交流.这就是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最大的区别,自然资源具有客观性,而社会资源带有极大的主观性.而社会体育资源配置的好坏,是否可以得到社会居民的认可,与体育服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不论社会体育资源在物质上的配置有多高,如果他与服务水平较低的话,也会受到社会居民的诟病,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所以在进行社会体育资源配置的同时,要加强对体育服务的宣传,提高体育服务的水平.并且可以将社会中可以合并的体育资源进行整合,比如高校中的体育场馆,就可以面向社会开放,让社会中的居民也可以体验到高校中体育场馆的感觉.通过体育资源的整合,也完全可以达到节约社会中体育资源的目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进行社会体育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始终都强调要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所谓的作用优化配置就是指在社会体育资源的利用上,要尽量的做到节约,充分的发掘社会体育资源的功能和作用,让社会的体育资源达到物尽其用的效果,不浪费千辛万苦积累起来的社会体育资源.此外,还要兼顾公平的原则,不能一味的强调节约,就去减少某些方面的体育资源的配置,必须按照实际的需要,来进行合理的体育资源的配置.另外,还要提高体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在选择体育活动场所时,一定要考虑周围居民的涵盖面,要选择一些交通方便的地方来作为体育活动的场所,不能因为交通不便导致社会体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要根据区域总居民的数量,年龄的分布等情况来合理的规划社会体育资源的配置问题.
〔1〕曾建明,刘跃峰.公平与效率:我国体育场地资源配置问题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03).
〔2〕李丽,张林.体育事业公共财政支出研究[J].体育科学,2010(12).
〔3〕李丽,张林.体育公共服务:体育事业发展对公共财政保障的需求[J].体育科学,2010(06).
〔4〕盛婉玉.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主体要素分析及制度建设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0(04).
〔5〕田雨普,杨小明,刘开运.我国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的战略[J].体育学刊,2008(01).
G812.4
A
1673-260X(2017)07-0028-02
2017-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