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思考
——以陕西宝鸡为例
2017-03-29中国人民银行宝鸡市中心支行张伟锋
中国人民银行宝鸡市中心支行 张伟锋
金融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思考
——以陕西宝鸡为例
中国人民银行宝鸡市中心支行 张伟锋
一、实践与探索:宝鸡市金融精准扶贫积极推进
去年以来,金融扶贫工作组作为宝鸡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设的八个专项工作组之一,按照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由人行宝鸡中支组织宝鸡市金融机构以5个连片特困县和2个省定贫困县为主战场,以宝鸡市32.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中心,依托“六个一”工程,创新工作机制,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全面改进和提升扶贫金融服务,持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金融扶贫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构建一个对接机制
牵头成立宝鸡市金融扶贫工作组,由分管金融副市长任组长,人民银行、金融办、扶贫办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银行、保险等27家单位负责人为成员,为金融精准扶贫提供组织保障。推动成立以副市长为组长、人民银行负责人为副组长、农业等相关部分负责人为成员的宝鸡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推动试点工作平稳起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搭建金融精准扶贫信息对接共享平台,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凝聚各部门力量和资源,形成金融精准扶贫合力。组织召开宝鸡市金融精准扶贫对接会、各县区金融扶贫汇报会,推动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
(二)制定一个实施方案
人行宝鸡中支先后赶赴千阳、陇县、太白、麟游、扶风5个连片特困县实地调研,在认真摸底基础上,制定了《宝鸡市金融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被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班子共同签批,并以宝鸡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印发执行。《实施方案》确立了宝鸡金融扶贫的“373”工作体系。“三个坚持”,即坚持产业发展和金融支持相结合、坚持市场导向和政策扶持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与因地制宜相结合;“七个力度”,即加大扶贫信贷精准投放力度、加大扶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加大保险行业扶贫力度、加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力度、加大资本市场扶贫力度、加大金融扶贫担保方式创新力度和加大普惠金融推进力度;“三个建立”,即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规划管理制度和金融扶贫评估三项制度。《实施方案》的出台及金融扶贫“373”工作体系的确立,为宝鸡市“十三五”金融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突出一个农地试点
2015年1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在全国232个县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千阳成为辖内唯一试点县。对这一国家级试点任务,市县两级人行积极推动,大胆尝试。在县级层面,组建了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结合县域实际,制定了《千阳县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实施方案》,明确农行、邮储、农商行为抵押贷款试点主办行。专门设立了土地流转交易登记大厅,成立了县、镇、村三级服务机构,制定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登记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建立了多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和信息化平台,为试点工作提供了基础支撑。6月2日,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王金山副主任委员一行对试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开展一轮创新活动
为增强金融扶贫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人行宝鸡中支、市金融办组织全市金融机构开展了一轮“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活动。创新活动主要围绕贫困户、特色产业、吸引就业和普惠金融,鼓励金融机构持续下沉金融服务工作重心,深耕、精耕农村市场,聚焦县城、乡镇和贫困村,加强农村现代支付系统的建设,让更多的贫困人口享受到账户开立、存取款、转账等基本金融服务。人行宝鸡中支、市金融办联合制定印发活动方案,组织召开动员会,利用互联网、新闻媒体、局域网、宣传栏和电子刊物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广泛宣传,为金融扶贫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活动营造了氛围。创新活动以来,宝鸡市金融机构结合各自业务专长,累计推出了近30款金融扶贫产品,如人行宝鸡中支在扶贫再贷款基础上打造的“小康贷”、农发行的移民搬迁贷、农行的保证保险贷、邮储银行的科技职业农民贷、信用合作社(农商行)的农户贷、产业贷、人保财险的“一元民生保险”等,提供了特色鲜明的金融服务方式,如长安银行的“乡邻小站”、邮储银行的“易农贷工作站”、信用合作社的“双基联动”等。同时,浦发、招商等股份制银行也针对连片特困县区的交通路网、水利水电、农村环境整治等项目,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方位介入金融扶贫工作。
(五)举办一次金融扶贫成果展示会
去年以来,人行宝鸡中支已向金融机构发放扶贫再贷款6亿元,积极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创业就业。督促指导金融机构发放扶贫贷款11.3亿元,其中向80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了免抵押、免担保的3亿多元小额信用贷款。辖内各县区金融机构也因地制宜,逐渐打造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金融扶贫亮点和特色,如千阳“四个立足、四方联动”的金融扶贫、陇县“菜单式”产业扶贫、扶风“托管贷”扶贫、麟游“十户一体”产业脱贫、太白富民农户贷扶贫、眉县“产业贷+企业帮扶”扶贫、陈仓的旅游扶贫、岐山的“公司+基地+农户”产业扶贫、凤县的“贫困户信用豁免重建”扶贫等。同时,联合《宝鸡日报》、宝鸡电视台开辟金融扶贫专栏,对金融机构金融精准扶贫集中宣传,目前已集中宣传20多期,营造了金融扶贫的良好舆论氛围。以全国扶贫日为契机,宝鸡中支组织开展金融精准扶贫推进推介活动,精心准备,积极参与西安分行和市委、市政府组织的扶贫日宣传活动,中支提供的7个产品被分行宣传专刊采用,市级展览活动受到市上领导的肯定和赞扬。今天这次会议就是今年宝鸡市金融扶贫成果的一次更全面、更集中、更直观的展示。
二、问题与成因:契合当地需求的金融扶贫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还不够
(一)金融扶贫工作进展不平衡,介入不深
主要表现在:一是从县区来看,金融扶贫工作进展不尽相同,集中连片特困县着手早、推进快、产品多、服务全,金融扶贫亮点突出,非连片特困县虽然也有脱贫攻坚任务,但总体工作推进较慢,产品较少,金融扶贫亮点不突出。二是分机构来看,传统上涉农类金融机构金融扶贫工作积极主动,部分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对金融扶贫工作介入不深,推进迟缓。三是分机构种类来看,银行业金融机构介入早、程度深、效果好,保险公司除人保财险等少数机构积极参与外,其余保险公司、证劵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介入金融扶贫工作均显迟缓滞后。
(二)金融扶贫产品创新力度还不够
虽然辖区金融机构在金融扶贫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与艰巨的扶贫任务和其它省区的金融创新相比,总体创新力度还不是很够,特别是在适合各地特色产业、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的金融产品创新力度还不够,部分机构只是简单执行上级行产品,机械复制外地成熟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缺乏与本地产业、贫困人口结构的契合。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还存在困难
一是贷款需求不旺。近年来,地方金融机构大力推广“富秦家乐卡”等产品,农民贷款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不断提升,与试点贷款手续繁琐、抵押率较低的情况相比更具优势,对办理试点贷款缺乏兴趣。二是风险处置机制仍需完善。目前,抵押资产托底制度尚未建立,一旦出现贷款违约,就要及时将土地经营权流转出去,向农户支付下一年度租金,而由于新承租人既要缴纳下一年租金,又要承担原贷款本息,有可能造成承接意愿不足,使承贷银行进退两难。
三、对策与建议:加大普惠金融推进力度
(一)做好金融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工作
为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扶贫基础信息与金融信息精准对姜,人民银行总行组织开发了金融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各金融机构要切实做好系统使用和数据报送工作。一是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各单位要抓紧时间成立信息系统推广工作小组,指定一名行级领导及联络员专门负责信息系统推广相关沟通协调落实工作。二是要确保数据的及时、完整和准确。各单位要严把数据质量,实现逐笔扶贫贷款的自动提取、匹配认定和汇总。三是要指导辖内法人金融机构按照要求报送数据,负责协调解决辖内法人金融机构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协助法人金融机构提高数据报送质量。
(二)进一步加大金融扶贫产品与服务创新力度
一是加大扶贫信贷产品创新,重点围绕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帮助就业、便利支付等进行等产品创新及推广使用。二是在贷款利率、期限、额度、担保、风险控制等方面加大创新支持力度,简化贷款管理流程。三是探索创新“人民银行+银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金融扶贫模式,充分运用扶贫再贷款优惠利率,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降低贫困户融资成本。
(三)进一步做好金融扶贫各项试点工作
对千阳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凤县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百家示范点、太白金融扶贫示范县创建等试点工作,要加大调查研究力度,及时掌握试点工作进展,分析存在问题,排除困难和障碍,为试点工作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同时,要积极向农民、种植大户、龙头企业宣讲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的优惠政策,做好政策解读和发动工作,使试点真正符合群众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