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民心理与网络舆论研究综述

2017-03-29张珈绮

传播与版权 2017年10期
关键词:心理特征舆情网民

张珈绮

网民心理与网络舆论研究综述

张珈绮

社会矛盾是舆论的根源,但舆论不能从社会矛盾中直接产生;媒体是公众意见的交流平台,但并不能够生产意见;意见源自人的头脑,而使意见最终成为舆论的机制却是社会心理。任何舆论都必须经历复杂的心理过程,即使是在网络时代,网民的心理互动也是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

网民心理;网络舆论;舆论引导

一、关于网民心理的研究

目前为止,国内业界尚未形成对网民心理概念的明确界定。有学者综合网民和社会心理的叙述,提出网民心理是网民在互联网上积极发言、发帖等关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表现①曾小梦:《基于网民心理的网络舆情引导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第11页。,也有学者将网民心理概括为网络使用者在网络生活中形成的心理或行为②曹茹、王秋菊:《心理学视野中的网络舆论引导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1页。。

网民心理是网络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时候人们把网络心理等同于网民心理。网络心理的研究对象是互联网上一切传播活动的心理现象,至少包括网民心理、网络媒体从业者心理、网络管理者心理、意见领袖心理等。《网络传播心理学》(申凡,3013)一书把网络心理划分为网络交往型传播心理、网络广场性传播心理、网络组织型传播心理、网络公告型传播心理以及网络检索型传播心理。但在实际研究中,除了网民心理,对其他类型的网络心理的研究极少。

所谓网民一般心理,是指所有网民具有的共同心理极其特征。目前对网民一般心理特征的研究普遍是从网民作为个体的心理特征及网民在群体中的心理特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网民个体心理是在网络中单个网民面对社会事件所产生的心理;网民群体心理是众多态度、情绪、意见相似的网民共同持有的心理③于秀才:《网络舆论:起因、流变与引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120页。。

(一)网民的个体心理特征

就上网需求而言,《网民心理初探》(李春华,1998)根据网民不同的上网动机将网民划分为精英型、社交型、娱乐型、平均型和沉溺型,并分析了各类网民的心理特点。文章认为,精英型网民要求更高的网络服务;社交型网民在网络隐匿性下使原有的社交障碍消失;娱乐型网民偏爱娱乐方式;平均型网民能够理智使用网络;沉溺型网民意志薄弱有明显逃避社会责任的倾向。这篇文章一定程度反映了发展初期的网民心理现象。从类型上来说,网民可以根据地域、性别、年龄、支付能力、教育水平等来划分。匡文波教授在《网民心理分析》一书中总结了网民的心理特征,他认为求新心理、求真心理、亲和心理、求知心理、选择心理、逆反心理、参与性心理、务实心理、个性化心理、匿名心理对网民有着较大的普遍性。

随着网络快速发展,网民人数激增和网络生活深化,中国网民对网络事件的介入热情越来越高涨,介入速度也在不断提升,介入的方式也由最初的针砭时弊发展到具体的社会参与,网民的心理呈现出更复杂的特点。《网民心理特征分析》(毕宏音,2006)在综合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概括出了网民的九大心理特征,即渴求新知、猎奇探究、彰显个性、娱乐时尚、减压宣泄、跟风从众、平等参与、渴望创新、追求自我实现的心理。有些学者对网民一般心理特征进行了分类,从正面和负面的角度对其进行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网络事件中的网民心理特点与行为影响研究》一文将网民的心理分为正面心理和负面心理两种,其中正面心理包括正义心理、侠义心理、探求真相的心理以及自我实现的心理四种,负面心理则包括无聊心理和宣泄心理。以上学者对网民一般心理特征的描述皆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但对网民在网络事件中的参与心理参照不足。

(二)网民群体心理特征

目前对各种网民群体的研究寥寥可数,主要集中在对青年网民群体和网络意见领袖的心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在《网民年轻群体心理场域的若干特征分析》一文中从传播学角度对在网络环境和转型期双重背景下的中国网民主要群体——年轻群体作出以下心理刻画:话语表达和社会参与需求强烈、观点上标新立异;从“维护正义”到参与监督,从“清议”到“实地调查”;观点重于事实本身,“有主张”,“少论据”;言论感性化、情绪化;群体极化效应明显,群体感染性强;多数网民是通情达理,在乎的是尊重和态度。

在对网民群体心理的研究中,学生网民心理占有一席之地,而对学生网民心理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大学生网民的心理研究。大学生上网动机、大学生网民心理特点、大学生网民心理健康是主要的研究主题。其中,关于大学生网民的上网动机可以归纳为需要社会支持、获得心理满足、追求充分自由这三种动机。关于大学生网民心理特点,《大学生网络交往调查报告》一文在问卷调查与访谈方法的基础上得出网络依赖心理、多样化心理、弱势心理、尝试求新心理、求同心理、美化心理、情感心理和差异心理是大学生的主要网络心理特征。关于大学生网民心理健康,对网瘾(即网络沉溺)的研究比较多。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表现有:信息选择失度、情感自我迷失、道德意志弱化、行为角色混淆、网络人格异常(丘杰,2003)。

意见领袖是网络舆论场中最活跃的因素,对网络个体心理场和群体心理场起衔接作用。目前对意见领袖的研究比比皆是,但是对网络意见领袖的心理研究甚少。网络意见领袖是指在网络舆论行为中,那些在信息传播与意见表达方面,能够影响别人并发挥重要力量的人。他们主要通过改变他人的心理态度来影响其心理和行为,因此有时比权威人士或大众传媒的影响力大。有学者将微博中的意见领袖分为四类:专业型、评论型、娱乐型和综合型(朱宏、王丽,2011)。虽然不同类型意见领袖的行为目的各自不同,但其在网络舆论引导的方法上却基本相同,都是在充分利用网民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的基础上,运用各种言论手段打动网民,以推动或是改变网民的舆论态度与行为,并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①于秀才:《网络舆论:起因、流变与引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238页。。

二、关于网民心理对舆论影响的研究

一些学者站在传播学角度,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对网络舆情中的网民心理作出进一步分析。《基于网民心理的网络舆情引导研究》(曾小梦,2013)一文认为网民心理具有情绪化、浮躁性、焦虑性、迷惘性和失衡性的特征。在网络舆情中,网民心理控制其生成与演变,对非理性网络舆情的发展也具有助推作用,从而引发负面效应。自媒体盛行的网络时代使网络媒体的扩散与沟通功能愈加强大,广大网民借助大众化和平民化的网络媒体,使网络逐渐形成草根心理场。《心理学视野中的网络舆论引导研究》(曹茹、王秋菊,2013)一文中提到推崇草根英雄、关注弱势群体、争取民众权益、揭露腐败、抨击贪官污吏等草根心理决定了当前抨击时弊、痛恨贪官污吏与为富不仁,而为草民鼓与呼的网络舆论主旋律。

网络舆论心理场是由网络个体心理场与网络群体心理场组成,其中网络个体心理场是基础,在具体的网络舆论行为中受网络群体心理场制衡。在网络舆论群体情境下,网民表现最突出的群体心理是从众心理和群体极化心理。

从众心理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社会各阶层中,个体顺从多数人意愿的心理活动。它的一个特点表现为个体在群体行为面前,往往不能认真思考,会自觉不自觉地从心理上对群体表示认同,进而在行动上盲从(邓亭尚,2011)。网络舆论中的从众心理,是网民在群体心理环境暗示影响下表现出的特征。在对从众心理的研究之初,有学者认为网络群体并不会给网民造成强大的约束力,沉默的螺旋理论在网络舆论中并不适用。因为网络是一个匿名的世界,网络舆论中的网民基本都隐去了现实社会中的身份,因此在网络群体中毫不畏惧地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沉默不再扩散——沉默的螺旋理论在网络时代的变迁》指出网络空间的匿名性给网民就某个事件进行讨论搭建了自由平台,这种理性的讨论既可以通过网络媒介、网络群体,也可以通过个体网民的影响力扩散,以保持多元化的社会舆论。在对网民从众心理的进一步研究中发现,网民的个人意见由于某些原因存在并不能在网络中充分表达出来,因此从众心理在弱化的同时也以某种姿态存在于网络中。

与网民从众心理相比,群体极化心理也是一种常见表现。群体极化概念最早由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中提出,他认为“群体极化的概念十分简单:团体成员已开始既有某些偏向,在商议之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终形成极端观点”。②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47页。在《网络舆论:起因、流变与引导》(于秀才,2012)一书中,将网络舆论中的群体极化心理在行为上表现概括为冲动、偏执与暴力。之所以会出现极端行为,是因为网民在多数人的包围中会产生虚假普遍性,即认为多数他人和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一样,于是会在群体行动中表现出比个体时更加无所畏惧的状态。群体蜂拥而至的过激行为常常在这种情境下产生。

三、关于网络舆情中网民心理引导的研究

近年来舆情事件接踵而至地爆发,学界和业界越发重视对网络舆情的引导。作为网络舆论重要形成机制的网民心理在网络舆论引导中的地位也不断提升,顺应或调控社会心态成为网络引导的必要手段。

在引导机制方面,一些研究者以宏观视角为网络舆情中的网民心理引导提供方法策略,其重点在于建立完善的社会心理预警、发泄和疏导机制,以疏导网民不良情绪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张晓丽,2012)。在引导能力方面,要提升应对网民不断变化的心理的引导能力,例如通过组建网民精英团队、搭建政府网络议政平台、形成灵活多变舆情传播环境分别提升网民、政府和媒体的舆情引导能力。在引导渠道方面,形成“先入为主”政府网络问政式疏导;加强“眼见为实”网民自主体验式疏导;运用“抛砖引玉”媒体议题设置式疏导(曾小梦,2013)。

基于网民心理的网络舆情引导仍处于初级阶段,在研究和探索中虽取得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可避免的问题。目前,基于网民心理的网络舆情引导已经逐步纳入网民心理疏导的理念,持续扩充网民心理疏导的主体,网民心理疏导的模式也初具规模。但仍存在网民心理引导能力欠缺、引导机制混乱、网民心理调控方法稀缺和网民心理疏导渠道不畅等问题。

[作 者]张珈绮,国防大学军事新闻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心理特征舆情网民
谈谈“如意提梁”创意色彩与文化心理特征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农村中小学生书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舆情
医疗纠纷不同阶段患方主要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