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旅游背景下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17-03-29魏凤云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智慧人才旅游

魏凤云

(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智慧旅游背景下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魏凤云

(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智慧旅游这一概念的出现,顺应了旅游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它是以满足个性多样化的旅游需求为目的,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前提,以云技术、物联网、互联网等新技术为手段,以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为依托而开展的,是信息技术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产物。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才培养的质量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性因素,高校则成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力军。要培养出具有创造性、应变能力强、适应旅游行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就要制定出合理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

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旅游专业

随着云技术和物联网的发展,旅游业的信息化程度也在逐步加深,智慧旅游技术随之兴起。2008年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后,随着旅游产业与信息技术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以及服务管理新模式的产生,“智慧旅游”的理念在中国迅速发展。2011年,中国国家旅游局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中国初步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旅游”;为了积极引导和推动全国智慧旅游发展,在2012年5月将北京、烟台、厦门、武汉等18个城市命名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1]。这说明随着智慧旅游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建设的多样化,智慧旅游已经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我国很多一线城市以及大部分二线城市,包括很多旅游经济发达的城市,都提出了智慧旅游的发展目标和构建计划,使建设内容不断丰富,应用水平日益提高。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消费国,为满足庞大的旅游市场需求,智慧旅游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为旅游行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强大的信息技术。国家旅游局将2014年确立为智慧旅游年,在国内外掀起热潮,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对于专业人才的质量和素质要求也日益提高。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如何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成为高校教育的热点和旅游行业人才供给的关键。

面对旅游业专业就业率低、失业率高的现状,如何培养行业所需人才引起高校教育的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涉及到教学管理和运行的多个方面,是一项非常庞大且艰巨的工程。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因此高校在培养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地的教学资源优势和办学特点,用高素质专业的师资力量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等,使学生在掌握管理方面基本知识的同时,接受严格的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理论教学与实操并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综合能力素质,开拓视野,适应行业需求。

1 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短板

1.1 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情况不相符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建立,标志着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起步。旅游教育从无到有,从小起步到大飞跃,促使很多院校都开设了以历史、地理、英语、管理等为基础的旅游专业。目前,我国高校已经逐步形成了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的阶梯型旅游人才培养体系,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慢慢成为旅游人才市场的主要供应商。根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国内旅游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缺口达200万人以上,旅游专业本科生在初次就业的选择上选择本专业的很少,在飞速发展的旅游业中,这种低就业率和高失业率的情况与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汪剑明在《中国旅游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到,历年来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在行业内就业的人数比例一般在10%~20%之间,两年后仍留在旅游企业工作的还不到20%[2],这样的一个数据也能表明旅游专业学生的不稳定性,学生更多地选择就业于其他的领域,导致所学专业与就业情况背道而驰。再加上一些工作岗位需要的是技术性较强人才,而大多数学习旅游专业方向的学生缺少实用性技能,同时文科生就业选择上没有理科生的就业范围广,也具有很大的约束性。比如考公务员,旅游管理专业的岗位设置非常少,一些人只能考虑不限专业的岗位,但竞争力却更高了,导致专业与就业不对口的情况越来越突出。

1.2 旅游专业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能满足旅游用人单位的要求

经调查,旅游管理本科生的竞争力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增强,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整个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状况。一方面,旅游用人单位发现,招用的旅游专业学生的实际能力与其需求脱节,一部分学生出现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并且容易被其他专业学生所代替,例如,市场营销的策划,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胜任;一些宣传类的工作,中文专业和传媒专业的学生可以胜任;国际旅游接待活动上,外语类的学生可以胜任等等,这使旅游专业的就业竞争力优势丧失,而且工作经验缺乏,也会导致企业浪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在旅游企业就职的毕业生流动性很大,毕业生在初入工作岗位后易产生疲劳感和不适感,不能所学为所用,难以为行业的发展做出适当的让步,从而想要跳槽其他行业。而且本科生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能力基本为零,专科生则拥有很强的实操能力、经验和技能。在当今这个越来越注重高素质人才的社会里,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往往受社会和学校边缘化的影响,让人们产生一种“理论不如研究生,实践不如专科生”的偏见,导致与人才市场的需求不同步,使在旅游用人单位工作中的高校旅游专业本科生处于“用不上”“留不住”的状态。因此,及时把握旅游行业的动态,知悉行业需求,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是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急需重视并解决的问题。

2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2.1 具有个性化服务的理念和能力

随着散客旅游日趋成为旅游的主体,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需求各异,智慧旅游的兴起也正是为了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这便要求高校旅游专业的人才改变服务理念,在传统的优质服务上,更加注重对旅游者的个性化服务,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服务态度热情真诚,注意细节,尊重顾客,让顾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在执行传统服务流程的基础上,借助旅游数据相关信息对旅游者进行因人而异的定制型服务,让游客感受到服务的贴心与及时,增加游客的满意程度,激发潜在的旅游市场[3]。

2.2 具有现代化的营销能力

目前在智慧旅游的带领下,新媒体的广泛使用成为旅游信息个性化的体现。新媒体是由Web2.0技术构建,通过社会化网络服务进行信息传播的新型媒体,包括网络社区(BBS、博客等)、社交网络(SNS)、网络视频(播客)、微博等应用形式[4]。为了适应行业的需要,更多的旅游企业要求从业人员通过使用新媒体的方式进行现代化的营销。利用智慧旅游的平台传播有价值的旅游信息,更好地掌握旅游者的消费心理,改用创新型的渠道,保持旅游者和旅游市场的近距离接触,提升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与吸引力。

2.3 具有综合知识的掌握能力

近年来,各种旅游新业态在旅游业与信息技术等其他产业的不断融合中应运而生,在这样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下,要求旅游类的人才也应具备跨学科多方面的能力。同时,伴随着邮轮游艇旅游、自驾游、背包游、房车旅游等一些新型旅游活动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日益增多,物质和精神各个方面都需要得到满足,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游览型旅游,因此高校面对这样的趋势,也要产生新的对策和方法,培养全能人才。智慧旅游使信息技术渗透到人们的旅游活动当中,例如在日常办公、产品设计、行业调查等多个方面。由于旅游行业具有对外交流沟通的特点,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富有艺术性的沟通技巧,及时处理危机,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现今旅游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不同于以往的单纯管理类的需求,而是更加侧重于信息类的领域,尤其在处理与旅游者的关系上,需要掌握更高的信息处理技能。旅游业的综合性特点也使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关注多个行业和环节的发展,任何一个细微的问题,都会影响顾客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所以旅游行业需要通过智慧旅游的平台,加强信息的相互交流和资源共享,通力合作、互惠互利,提升综合能力[5]。

3 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人才的竞争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竞争方向,智慧旅游对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现在很多的专业人才都来源于高校的培养和教育,高校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很多所院校都开设了旅游类的专业,成为给旅游业输送人才的主要力量。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思想教育和理念引导下,为了实现行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根据社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对师资队伍、培养规格、课程模式、教育方法、人才培养途径、教学内容、专业设置等构成因素进行系统的组合、优化与升级设计的培养过程。为了适应蓬勃发展的旅游业,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上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培养出适合旅游行业需要的智慧型专业人才。

3.1 确立培养目标,转变培养理念

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条件是确立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对于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要围绕市场的需求,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把基础知识坐实,提升综合能力,加强实践,构建基础知识、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培养体系。现在的旅游专业人才多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主,但是我国很多高校设立的目标都与旅游市场需求不符,高校应该结合旅游行业的综合性、涉外性、创新性、实践性等特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避免单一化发展,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对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进行细分,使学生成为复合型的人才,为智慧旅游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并且加强对旅游市场的调研,着眼于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多与企业进行交流和沟通。未来的行业需要智慧型人才,高校也要转变培养理念,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问题,更好地认识行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成为行业需要的智慧型人才。

3.2 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增强信息素养

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课和专业课两大部分组成,其中专业课还包括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主要集中在旅行社、景区、饭店三个模块上,在此基础上向其他专业方向延伸。一方面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高校在课程的设置上应该多进行考察和实际调研,也可以采纳毕业生的工作经验和旅游企业的一线建议。目前,我国高校很多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习安排中,为便于学校统一化的管理,大多都在酒店进行岗位实习,而不是在旅行社,这就使实习的范围变得狭窄了许多,浪费了很多资源,所以高校应该把实践需求与课程的设置相结合,学以致用。另一方面智慧旅游是通过网络等平台将旅游设施、旅游交通、旅游资源等信息进行整合与交换,使人们可以便捷地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快速浏览和获取信息,进行产品的比较分析,使旅游消费变得更加透明。针对智慧旅游的发展趋势,高校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新媒体的了解,适当增加电子商务、酒店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的课程,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满足智慧旅游人才跨学科综合知识培养的要求[6]。

3.3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技能

我国大多数高校现在仍然采用灌输型的教学方法,这样的封闭式教学系统,使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缺乏弹性,产生信息的滞后,阻碍人才的培养。所以高校可以采取网络教学,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教学,通过对综合网络资源的技术创新,使学生与旅游企业保持及时交流,便于获取相关信息,明确旅游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旅游市场相适应。例如利用多媒体制作生动的课件模拟教学,让学生更好地观摩学习,围绕经典案例进行小组讨论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升综合能力素质。由于旅游专业的涉外性也较强,适当的双语教学也能使学生更好地与社会接轨,增强就业竞争力。同时,旅游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行业,高校不能只停留在平面教学上,应该增强校内实训的建设,这样学生可以借助高科技,近距离感受景区的风景,提高实训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3.4 打造智慧型师资队伍

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就要先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智慧型师资队伍。(1)专业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通过智慧旅游的方式获取一线旅游信息;(2)对于传统旅游专业的教师,应该为其提供更多的校内外培训,多安排一些企业调研活动、挂职锻炼等,深入到企业中,了解行业需求,从而对课程的安排和教学指导做适当的调节,提供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3)改变灌输型的教学理念,多运用现代化的科技,多进行案例分析,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生动性;(4)学校应引进对云技术、互联网等技术比较强的师资,或聘请行业优秀的人员到校内多开办一些宣讲活动,让学生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使高校旅游专业的教育走向智慧化道路,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3.5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

针对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高校可以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鼓励旅游企业和学校合作,产学结合。这样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学校,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有很多益处的。例如对企业,可以解决旅游旺季时的人员紧张,通过培训优秀人才,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对于学校,可以深化教学计划改革,有效整合旅游教育资源;对于教师,可以更好地获取行业的一手资源,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对于学生,可以先一步适应行业的发展和需求,开拓眼界,增强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增强服务意识。而且随着国家智慧旅游方向的推进,实现景区创新化、移动化、通关智能化建设,不仅能提高景区管理的便利性,实现提前预售和相关活动的统计等,还能正确引导游客的购买方式和消费习惯,转变传统老化的思想观念。假如没有直接在景区景点实习过或者教师和学生不转变思想观念,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规格都只能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7]。所以现在很多高校不断创新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模式,大力提倡校企合作,与智慧旅游区或者酒店行业等签订“订单式”的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场所。

4 结语

随着智慧旅游这一崭新的学科和理念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我国高校作为旅游专业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要不断地适应旅游行业的需要,顺应旅游信息化的发展,认识到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并创建智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旅游企业增加更多的人才支撑,促使旅游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1]刘莹英.高校旅游人才培养研究—基于“智慧旅游”的视角[J].四川旅游学院院报,2014(4):78-80.

[2]汪剑明.面对旅游企业人才“饥渴”高等院校何去何从[N].中国旅游报,2014-05-21.

[3]彭璠.智慧旅游不要忽略人的智慧[N].中国旅游报,2014-01-17.

[4]王乐鹏,姚明广,王奕俊.旅游企业新媒体营销的研究综述[J].中国市场,2011(36):83-84.

[5]高燕,雷金瑞.智慧旅游背景下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的服务意识与路径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院报,2015(5):52-57.

[6]倪珊珊.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科教导刊,2015(4):55-56.

[7]王颖.“十二五”背景下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4):38-40.

College Tourism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Smart Tourism

WEI Feng-yun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32,China)

2014 is named “year of smart tourism”. The concept of smart tourism, which will be the future trend in touristic industry, has attracted numbers of attention and followers around the world. Its purpose is to satisfy tourist’s diverse and personalized need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orted by cloud technology, internet of things, and internet etc., achieved via Internet accessed devises, smart tourism is the combin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ourist industry. In this grand background, how to cultivate qualified and professional talent has become the core issu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China. Now college has become a major training base, in order to have creative resilient and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 we need to analyze the cultivation mode adopted by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before further applying it.

smart tourism; talent cultivation; tourism management

2016-10-28

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吉林省地方高校‘非同质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GH150550);吉林省教育厅2015年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智慧旅游建设的总体架构研究”(2015280);长春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智慧旅游建设模式研究”(2014003)。

魏凤云(1981- ),女,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旅游管理与教育研究。

G642;F590

A

2095-7602(2017)02-0083-04

猜你喜欢

智慧人才旅游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旅游
有智慧的羊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智慧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智慧决定成败